陳念祖

《金匱要略淺註》~ 卷八 (14)

回本書目錄

卷八 (14)

1. 跌蹶手指臂腫轉筋狐疝蛔蟲病脈證治第十九

蛔蟲之為病。令人吐涎心痛。發作有時。毒藥不止者。甘草粉蜜湯主之。

此為臟燥而為蛔痛者。出其方治也。

尤在涇云、吐涎。吐出清水也。心痛。痛如咬齧。時時上下是也。發作有時者。蛔飽而靜。則痛立止。蛔飢求食。則痛復發也。毒藥。即錫粉雷丸等殺蟲之藥。毒藥者。折之以其所惡也。甘草粉蜜湯者。誘之以其所喜也。白粉即鉛白粉。能殺三蟲。而雜於甘草白蜜之中。誘使蟲食。甘味既盡。毒性旋發。而蟲患乃除。此醫藥之巧也。

甘草粉蜜湯方

甘草(二兩),白粉(二兩),白蜜(四兩)

上三味。以水三升。先煮甘草取二升。去滓。納粉蜜。攪令和。煮如薄粥。溫服一升。瘥即止。

蛔厥者。(蛔動而手足厥冷。)其人當吐蛔。今病者靜。而復時煩。此為臟寒。蛔上入(其)膈。故煩。須臾復止。得食而嘔。又煩者。蛔聞食臭出。其人當自吐蛔。蛔厥者。(以)烏梅丸主之。

此為臟寒之蛔厥。而出其方治也。謹考御纂醫宗金鑑注。此為臟寒之此字。當是非字。

烏梅丸方

烏梅(三百個),細辛(六兩),乾薑(十兩),黃連(一斤),當歸,川椒(各四兩),附子(炮),桂枝,人參,黃柏(各六兩)

上十味。異搗篩。合治之。以苦酒漬烏梅一宿。去核。蒸之五升米下。飯熟搗成泥。和藥令相得。內臼中。與蜜杵二千下。丸如梧子大。先食。飲服十丸。日三服。稍增至二十丸。禁生冷滑臭等食。

白話文:

蛔蟲病會讓人吐口水、心痛,發作時間不固定。如果服用殺蟲藥物效果不好,可以用甘草粉蜜湯來治療。

這是因為臟腑乾燥引起的蛔蟲痛,以下是治療方法。 吐口水,指的是吐出清水;心痛,痛起來像被咬一樣,疼痛會在上下腹部移動。發作時間不固定是因為蛔蟲吃飽了就安靜,疼痛就停止;蛔蟲餓了就要找食物,疼痛就又開始了。毒藥指的是像錫粉、雷丸等殺蟲藥物,用毒藥是利用蛔蟲厭惡它的特性。甘草粉蜜湯則是利用蛔蟲喜歡它的特性來誘使它吃藥。白粉就是鉛白粉,可以殺死三種蟲子,它混在甘草和白蜜裡,誘使蟲子吃掉。甘甜的味道吃完後,藥物的毒性就會發作,蟲患也就消除了,這就是醫術的巧妙之處。

甘草粉蜜湯配方:

甘草(二兩),白粉(二兩),白蜜(四兩)

將以上三味藥材,加水三升,先煮甘草至剩下二升,去渣,加入白粉和白蜜,攪拌均勻,煮成稀粥狀,溫服一升,痊癒就停止服用。

如果出現蛔蟲厥逆(蛔蟲活動導致手腳冰冷),病人雖然沒有吐蛔蟲,卻經常煩躁不安,這是因為臟腑寒冷,蛔蟲上到膈膜,所以煩躁,一會兒就好了,吃了東西又嘔吐,又煩躁,這是因為蛔蟲聞到食物的臭味出來了,病人應該會自己吐出蛔蟲。對於蛔蟲厥逆,可用烏梅丸治療。

這是由於臟腑寒冷引起的蛔蟲厥逆,以下是治療方法。 仔細查閱《御纂醫宗金鑑》注釋,原文中「此為臟寒之此字」,應為「此為臟寒之症」才是正確的。

烏梅丸配方:

烏梅(三百個),細辛(六兩),乾薑(十兩),黃連(一斤),當歸,川椒(各四兩),附子(炮製過的),桂枝,人參,黃柏(各六兩)

將以上十味藥材搗碎過篩,混合研磨。將烏梅用苦酒浸泡一夜,去核,蒸熟,再用五升米蒸成米飯,飯熟後搗成泥,與藥材充分混合,放入臼中,加蜂蜜搗碎二千下,製成梧子大小的藥丸。飯前服用,一次十丸,一日三次,逐漸增加到二十丸。忌食生冷、油膩、滑利及臭味的食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