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金匱要略淺註》~ 卷八 (12)
卷八 (12)
1. 瘡癰腸癰浸淫病脈證並治第十八
問曰。寸口脈浮微而澀。法當亡血。若汗出。設不汗出者。云何。曰、(血與汗。皆陰也。微為陽弱。澀為血少。)若身有瘡。被刀斧所傷。(而)亡血(血亡而氣亦無輔。此脈微而又澀之)故也。(且奪血者無汗。此脈浮而不汗出之故也。)
此為金瘡亡血辨其脈也。
(凡一切)病金瘡。(統以)王不留行散主之。
此為金瘡出其總治之方也。
徐忠可云、此非上文傷久無汗之金瘡方。乃概治金瘡方也。故曰、病金瘡。王不留行散主之。蓋王不留行。性苦平。能通利血脈。故反能止金瘡血。逐痛。蒴藋亦通利氣血。尤善開痹。周身肌肉肺主之。桑根白皮最利肺氣。東南根向陽。生氣尤全。以復肌肉之生氣。故以此三物甚多為君。
甘草解毒和榮。尤多為臣。椒姜以養其胸中之陽。厚朴以疏其內結之氣。芩芍以清其陰分之熱為佐。若有風寒。此屬經絡客邪。桑皮止利肺氣。不能逐外邪。故勿取。(孫男心蘭按。金瘡亡血者忌發汗。以陰傷故也。若偶感風邪。其人不省。仍宜以破傷風論治。勿泥於亡血之禁。
)
王不留行散方
王不留行(十分八月八日採),蒴藋細葉(十分七月七日採),桑東南根(白皮十分三月三日採),甘草(十八分),黃芩(二分),川椒(三分),厚朴(二分),乾薑(二分),芍藥(二分)
上九味。王不留行蒴藋桑皮三味。燒灰存性。各別杵篩。合治之為散。服方寸匕。小瘡即粉之。大瘡但服之。產後亦可服。
排膿散方
枳實(十六枚),芍藥(六分),桔梗(二分)
上三味。杵為散。取雞子黃一枚。以藥散與雞黃相等。揉和令相得。飲和服之。日一服。
枳實得陽明金氣以制風。稟少陰水氣以清熱。又合芍藥以通血。合桔梗以利氣。而尤賴雞子黃之養心和脾。取有情之物。助火土之臟陰。以為排膿化毒之本也。
排膿湯方
甘草(二兩),桔梗(三兩),生薑(一兩),大棗(十枚)
上四味。以水三升。煮取一升。溫服五合。日再服。
此亦行氣血和營衛之劑。
浸淫瘡。(留流不已。俗名棉花瘡楊梅瘡惡癘之類。)從口起。流向四肢者。可治。(以其從內走外也。)從四肢流來入口者。不可治。(以其從外走內也。)浸淫瘡。(以)黃連粉主之。(方未見)
此為浸淫瘡出其方治也。方未見。疑即黃連一味為粉。外敷之。甚者亦內服之。諸瘡痛癢。皆屬心火。黃連苦寒瀉心火。所以主之。余因悟一方。治楊梅瘡棉花等瘡甚效。連翹蒺藜黃耆金銀花各三錢。當歸甘草苦參荊芥防風各二錢。另用土茯苓二兩。以水煮湯去滓。將此湯煮藥。
空心服之。十日可愈。若系房欲傳染者。其毒乘腎氣之虛。從精孔深入中腎。散於衝任督脈。難愈。宜加龜板入任。生鹿角末入督。黃柏入沖等藥。並先用黑牽牛制末。作小丸。和燒褌散。以土茯苓湯送下。令黑糞大下後。再加前湯如神。
白話文:
問:寸口脈浮微而澀,這是要亡血的徵兆。如果患者出汗,還好說;如果不汗出,那該怎麼解釋呢?
答:血和汗都是陰液,脈象浮微說明陽氣虛弱,澀則說明血少。如果患者身上有瘡瘍,或是刀斧傷,導致失血,則氣血沒有輔助,所以脈象才會浮微而澀。而且失血的人通常不會出汗,所以脈象才會浮而不汗出。
這就是金瘡失血的脈象辨證。
凡是金瘡病症,都可用王不留行散來治療。
這是金瘡的總治之方。
徐忠可說,這不是上文所述久傷不汗的金瘡方,而是概括治療金瘡的方子。所以說,患有金瘡,可以用王不留行散來治療。因為王不留行性味苦平,能通利血脈,所以反而能止金瘡出血,並能消腫止痛。蒴藋也能通利氣血,尤其善於治療痹症;周身肌肉由肺主之,桑根白皮最能利肺氣,東南方向生長的桑根,陽氣最足,能更好地恢復肌肉的生機,所以這三味藥用量較多,作為君藥。
甘草能解毒和營血,用量也較多,作為臣藥。椒姜則是用來溫養胸中陽氣;厚朴則是用來疏通內在鬱結之氣;黃芩、芍藥則是用來清瀉陰分之熱,作為佐藥。如果患者伴有風寒,這屬於經絡客邪,桑皮雖能利肺氣,卻不能驅除外邪,所以不用。 (孫男心蘭按:金瘡失血者忌發汗,因為陰氣受損;如果偶然感受風寒,患者神志不清,仍應按照破傷風來治療,不要拘泥於失血的禁忌。)
王不留行散方
王不留行(十分,八月初八採),蒴藋細葉(十分,七月初七採),桑東南根白皮(十分,三月初三採),甘草(十八分),黃芩(二分),川椒(三分),厚朴(二分),乾薑(二分),芍藥(二分)
以上九味藥,王不留行、蒴藋、桑皮三味藥先燒成灰,存其藥性,分別研磨過篩,然後混合研磨成細末。每次服用一指撮(約一錢),小瘡可以研成細粉外敷,大瘡則服用藥粉。產後也可以服用。
排膿散方
枳實(十六枚),芍藥(六分),桔梗(二分)
以上三味藥研磨成細末。取雞蛋黃一枚,與藥粉等量混合揉搓均勻,溫開水送服。每日一劑。
枳實得陽明金氣以制風,稟少陰水氣以清熱,又配合芍藥以通血,桔梗以利氣,尤其依靠雞蛋黃來養心和脾,取其有情之物,有助於心脾臟腑陰液的恢復,作為排膿化毒的根本。
排膿湯方
甘草(二兩),桔梗(三兩),生薑(一兩),大棗(十枚)
以上四味藥,加水三升,煎煮至一升,溫服五合(約一百毫升),每日兩次。
此方也是行氣活血,調和營衛的藥劑。
浸淫瘡(久治不愈,俗稱棉花瘡、楊梅瘡、惡瘡等),從口部開始,向四肢蔓延的,可以治療(因為是從內向外發展);從四肢蔓延至口部的,則不能治療(因為是從外向內發展)。浸淫瘡,可用黃連粉治療。(具體方劑未記載)
這是浸淫瘡的治療方法,但方劑未記載,推測是用黃連單味研成粉末外敷,病情嚴重者也可內服。各種瘡瘍的疼痛瘙癢,都屬於心火過盛,黃連苦寒,能瀉心火,所以主治此病。我還悟到一個方子,治療楊梅瘡、棉花瘡等效果很好:連翹、蒺藜、黃耆、金銀花各三錢,當歸、甘草、苦參、荊芥、防風各二錢,另用土茯苓二兩,加水煎煮去渣,再用此湯煎煮藥材。空腹服用,十天可癒。如果是房事傳染的,毒邪乘虛而入,從精孔深入腎臟,散佈於衝、任、督脈,難以治癒,應該加入龜板補任脈,鹿角末補督脈,黃柏補沖脈等藥物。並且先用黑牽牛子制成藥丸,與燒褌散混合,用土茯苓湯送服,使大便排出黑色糞便後,再服用前述湯劑,療效如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