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河間傷寒心要》~ 傷寒心要餘論
傷寒心要餘論
1. 傷寒心要餘論
五臟六腑,應五運六氣,凡病微則當其本化,甚則兼其鬼賊之化,亢則害,承乃制。微則是其本經、本腑之本化,造化之化也,病甚則如金衰不能制木,木則生火,木火者,皆陽也,故風火多,兼化則風熱相搏,賊其金也。臟腑之氣,應乎三陰三陽,實則行乎本化之氣,瀉之衰則行其勝己之氣,瀉之是為殺其鬼賊也。如諸陽蓄熱,以涼膈合解毒服之,解散極熱。
如瀉火熱,解毒、調胃承氣是也。如吐法,用二仙散。如調理傷寒,白虎、涼膈合服解之。
傷寒三日以里,連進雙解。如無汗,必是傳變,待三四日之間,以小柴胡解表裡之熱,仍間服白虎、涼膈。蘊熱,七八日之間,欲下,而表證猶在,以大承氣湯、大柴胡湯雙行並煎,攻裡發表,最為隱當。若是溫熱內甚,自利者,止涼膈,卻進解毒、白虎服之。或噁心、乾嘔、吐者,白虎作一大劑,調解毒末五錢,服之即止。
大小便不通,並有腹痛不能忍者,以無灰酒煎朴硝三兩熱服,即愈,亦按從治之法也。熱中伏寒,下之矣,或大承氣湯加木香瀉之,尤妙。
傷寒失下,始病時又誤服麻黃熱劑太甚,必致熱極,或有陽厥極深,身冷脈微,陽極似陰之證,庸醫以為陰證是也。須當急救其陰,以白虎、涼膈,日進三服。脈氣漸生,身體漸溫,然後以大承氣下之。夫大承氣,救急之妙劑。如咽膈吐逆不利,當令熱服,開其熱結,利而即愈也。
如傷寒汗下之後,自汗虛熱不止,於白虎湯內加人參、蒼朮,一服如神,汗止身涼。此法至妙,無庸詳盡。
如赤白痢,先服黃連阿膠丸,次服解毒湯。
傷寒瘡瘍、破傷風,與傷寒治法一同,但以雙解教與白虎、承氣、臨時斟酌用之。
雙解、涼膈、白虎、瀉心,此理傷寒之妙劑。
孕婦臨月,可服益元涼胎,產後仍服。如血不盡,則以涼膈與四物合煎,調理經血。甚者,大承氣合四物,乃瀉中之有補也。涼膈同四物,名玉燭散,婦人產後之妙劑。涼膈、四物合大承氣湯,名三和湯。大承氣合四物,治婦人一切血積血聚等疾,加紅花尤妙。
初生兒五七日,有熱證,不得已,只用益元散,時時灌之。如小兒夜啼,用涼膈調之,肚飢。臨睡服。
凡瘡瘍癮疹,涼膈加當歸治之。
白話文:
傷寒心要餘論
人體五臟六腑受五行運轉和六氣影響,疾病初期輕微時,治療應針對其根本病理;病情嚴重時,則需兼顧其邪氣的影響。病情過盛則會造成損害,病情發展則需要抑制。輕微的疾病是臟腑本身的病變,是自然運行規律的失調;病情嚴重時,就像金氣衰弱無法克制木氣,木氣則生火氣,木火都屬陽,因此風火之邪盛行,邪氣兼雜則風熱相搏,損傷金氣。
臟腑之氣應和三陰三陽的變化,氣血充實時則順應其正常運行,氣血衰弱時則運行其克制自身的氣機,瀉掉邪氣,也就是清除邪氣。比如,諸陽之氣蓄積內熱,可用清熱解毒的藥物治療,以消除內熱。
比如瀉火熱,解毒、調胃承氣湯等都屬於此類。如需催吐,可使用二仙散。治療傷寒,可用白虎湯、涼膈散合用。
傷寒三日內,連續服用雙解湯。如果沒有汗,一定是病情轉變,需待三四日後,用小柴胡湯解表裡之熱,同時間斷服用白虎湯、涼膈散。若有內熱鬱積,七八日後想瀉下,但表證仍未消失,則可用大承氣湯、大柴胡湯同時服用,攻下裡證,同時發表,效果最佳。如果溫熱內盛,大便溏瀉,則停用涼膈散,改用解毒湯、白虎湯。若有噁心、乾嘔、嘔吐,則服用大量白虎湯,再加解毒散五錢,即可止嘔。
大小便不通,伴有腹痛難忍,可用無灰酒煎煮朴硝三兩熱服,即可痊癒,這也是依從治病原則。熱邪中伏寒邪,需瀉下,可用大承氣湯加木香來瀉下,效果更佳。
傷寒病情發展到需要瀉下,但初期又誤服麻黃等溫熱藥過量,必然導致熱邪極盛,或出現陽氣衰竭,身體冰冷,脈搏微弱,陽氣極盛反而像陰虛的症狀,庸醫會誤認為是陰證。此時必須緊急救治陰氣,服用白虎湯、涼膈散,一日三次。等到脈象轉好,身體轉暖,再用大承氣湯瀉下。大承氣湯是急救的良藥。如果咽喉阻塞、嘔逆不通,則需熱服,以疏通熱邪壅塞,通利後即可痊癒。
傷寒汗出後,自汗不止,虛熱不退,可在白虎湯中加入人參、蒼朮,一劑即可見效,汗止身涼。此法極為有效,無需多說。
赤白痢疾,先服用黃連阿膠丸,然後服用解毒湯。
傷寒引起的瘡瘍、破傷風,治療方法與傷寒相同,但需根據情況,靈活運用雙解湯、白虎湯、承氣湯。
雙解湯、涼膈散、白虎湯、瀉心湯是治療傷寒的良藥。
孕婦臨產,可服用益元涼胎湯,產後繼續服用。如果產後出血不止,則可用涼膈散與四物湯合用,調理經血。病情嚴重者,可用大承氣湯合四物湯,這是瀉中有補的方法。涼膈散與四物湯合用,稱為玉燭散,是婦女產後良藥。涼膈散、四物湯與大承氣湯合用,稱為三和湯。大承氣湯合四物湯,治療婦女一切血瘀症,加入紅花效果更佳。
新生兒出生五到七天,出現熱症,不得已時,只能使用益元散,少量多次服用。如果嬰兒夜啼,可用涼膈散調理,飯前服用。
凡瘡瘍癮疹,可用涼膈散加當歸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