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河間傷寒心要》~ 傷寒心要論 (3)
傷寒心要論 (3)
1. 第二十二大承氣湯
大承氣湯
大黃(錦紋者),芒硝(朴硝有芒頭者),厚朴(去絲),枳實(各半兩)
上銼如麻豆大,分一半,用水一碗,加生薑三片,煎至六分,納硝,煎一二沸,絞去滓,熱服。
白話文:
大承氣湯
藥材:
- 大黃(選用有錦紋的)
- 芒硝(選用有芒頭的朴硝)
- 厚朴(去絲)
- 枳實
以上四味藥材各取半兩。
製作方法:
- 將藥材切成麻豆大小。
- 取一半藥材,加入一碗水,再放三片生薑,煎煮至藥液剩下六分。
- 加入芒硝,再煎煮沸騰一兩次。
- 將藥液過濾,去渣取汁。
- 熱服。
2. 第二十五茵陳蒿湯調五苓散
茵陳蒿湯
茵陳(一兩),大黃(半兩),梔子(十枚)
上銼,水二盞,煎至一盞,溫服。利為度。
白話文:
這是一道古方藥物配方:茵陳蒿湯。 成分包括:
- 茵陳 3 克
- 大黃 1.5 克
- 梔子 10 枚
把這些草本植物切碎後加入兩個杯子的水中煮沸,然後減小火力慢慢熬製到剩下一杯水時停止加熱。最後趁溫暖的時候服用即可。如果排便順暢了就代表已經達到治療效果。
3. 第二十七梔子豉湯
梔子豉湯
梔子(七個,銼),豆豉(二合)
上,水二盞,先煮梔子,至一盞半,納豉,煮至半盞,絞汁,溫服。
白話文:
這是一道古方「梔子豉湯」的做法:
材料:梔子 7 個(切碎)、豆豉 2 合。
做法:
- 將水倒入鍋中,加入切碎的梔子,用大火煮沸後轉小火慢熬。
- 煮到剩下一半水量時,加入豆豉繼續烹調。
- 待水分再減少為原來的一半左右時,熄火並把藥渣濾掉,留下清液。
- 把藥液加熱至適宜飲用的溫度,即可服用。
每天早晚各喝一次,每次一小碗。此方適用於治療心煩、口渴等症狀。但請注意,如果病情嚴重或持續不見好轉,應及早就醫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。
4. 第三十涼膈減桂五苓桂苓甘露飲益元散
桂苓甘露飲
茯苓(一兩,去皮),澤瀉(一兩),甘草(二兩,炙),石膏(二兩),寒水石(二兩),白朮(半兩),桂枝(半兩,去皮),豬苓(半兩),滑石(四兩)
上為末,每服三錢,溫湯調下,或新汲水、生薑湯尤妙。
上共十七方。如無大承氣,系第五三一承氣代之亦妙,通三十九件藥味,調理傷寒,曲盡其妙,百發百中。後之學者,詳辨脈證,審而用之,起沉疴於指掌,策奇功以活人,方知其妙也。
白話文:
將茯苓、澤瀉、甘草、石膏、寒水石、白朮、桂枝、豬苓、滑石各取適量,研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三錢,用溫水調服,或用新汲水或生薑湯沖服效果更佳。此方共十七種,若無大承氣湯可用第五三一承氣湯代替,通三十九味藥材,可調理傷寒,療效極佳,百試百靈。後學之人應詳細辨別脈象和病症,審慎使用此方,便可起死回生,妙手回春,方知其奇妙之處。
5. 新增病後四方
小半夏湯,治汗下後嘔吐不已。
半夏(五兩),赤茯苓(三兩)
上銼,每服半兩,水二盞,煎至一盞半,納薑汁,更煎一二沸,溫服。
五味子湯,治汗下後氣閉咳嗽。
五味子(半兩),麥門冬,人參,杏仁,陳皮,生薑(各一錢),棗子(二枚)
上銼,每服二錢,水二盞,煎至一盞,作二服。
大橘皮湯,治汗後胃虛。
陳皮,甘草(各一兩),人參(二兩)
上銼,每服五錢,水一盞半,姜二片,煎至一盞,溫服。
赤茯苓湯,治胸膈滿悶,頭痛,已得汗者。
陳皮,甘草,人參,半夏,川芎,白朮(各等分),赤茯苓
上銼,每服五錢,水一盞半,姜三片,煎至一盞,溫服。
白話文:
汗出后呕吐不止,可用小半夏汤治疗;汗出后气闭咳嗽,可用五味子汤治疗;汗出后胃虚,可用大橘皮汤治疗;胸膈满闷,頭痛,已得汗者,可用赤茯苓汤治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