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指掌》~ 花序
花序
1. 花序
上古之人,稟天地渾穆之氣以生,壽永而無病。中古自軒轅氏嘗百草分經絡,始知有藥,始知有病。岐伯氏通脈理辨病因,始知有醫。聖人懼後世疾痼而不求治,則著靈樞素問內經諸書以垂世。後人宗之,代有名醫,各有著論,隨時施治,無非救世之苦心。然而病情多端,其變幻叵測而速於死者,
莫如傷寒一症。藥一誤投,病不可挽。諸名家述傷寒略而不周,惟張仲景先生定一百一十三方,治分六經,可謂該之。後學誤以類傷寒作正傷寒治,而不分手足,無怪乎病之淺者深,深者危,危者莫救。浙西吳坤安先生,親炙吳中葉天士薛生白兩先生,深探傷寒之秘旨,應世三十年。
凡傷寒一症,在經治經,杜傳經之漸,無論虛實,數劑而愈,使病者不傷元氣,易於痊復。仁心妙手,聞之耳熟。先生安於家,不肯輕出。余羈職守,南朔間隔,徒忻慕焉。乃弟友石,輯先生平日所著書為四卷,名之曰傷寒指掌。北來就正於余,並囑序。余讀其自序,觀其門類,
及論症用藥處方,分條析理,古今來治傷寒之法,莫能越其範圍。知先生得力於仲景者深矣。而前後條辨諸書,胥成渣滓。余樂為之序以共世也。學者獲此卷讀之,循序而進,以治傷寒,分六經之法治雜症,無不應手以盡其妙,豈獨治傷寒一症哉。
時嘉慶十有二年歲次丁卯中秋太醫院院使花映墀拜題
白話文:
花序
古代的人,吸收天地間渾然一体的精气而生,寿命很长且没有疾病。到了中古时期,从轩辕氏开始尝试各种草药,区分经络,人们才开始知道有药物,也知道有疾病。岐伯氏通晓经脉,辨别疾病的病因,人们才开始知道有医生。圣人担心后世疾病缠绵而不求医治,所以著述了《灵枢》、《素问》、《内经》等书流传于世。后人继承并发扬光大,一代又一代出现名医,各有著作,随时施治,都是为了救世的爱心。然而病情种类繁多,变化莫测,死亡速度最快的就是伤寒这种疾病。药物一旦用错,病情就无法挽救。许多名家论述伤寒都比较简略,只有张仲景先生总结出一百一十三方,按六经辨证论治,可以说是非常全面了。后学者误将类似伤寒的疾病当作正伤寒来治疗,又不分阴阳表里,难怪病情轻者加重,重者危急,危急的则无法挽救。浙江西部的吴坤安先生,亲自跟随吴中叶天士和薛雪白两位先生学习,深入探究伤寒的奥秘,行医三十年。
凡是伤寒这种疾病,都在经络上治疗,阻止病情沿着经络蔓延,不论虚实,几剂药就能治愈,使病人元气不受损伤,容易痊愈。他仁心妙手,名声在外。先生安于家,不肯轻易出门。我因公务缠身,南北奔波,只能仰慕先生。先生的弟弟石某,将先生平时所著的书整理成四卷,命名为《伤寒指掌》。他来到北方,请求我为这本书写序。我读了他的自序,观察它的分类,以及论述症状、用药和处方,条理分明,古今以来治疗伤寒的方法,都不能超出它的范围。我知道先生从张仲景那里汲取的营养很深,而其他前后的书籍论述,都成了糟粕。我很乐意为它写序,与世人共享。学习者得到这本书阅读,循序渐进,用来治疗伤寒,用分经论治的方法治疗各种杂病,都能运用自如,发挥其神奇的疗效,岂止能治疗伤寒一种疾病呢!
嘉庆十二年丁卯年中秋 太医院院使 花映墀 拜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