柯琴

《傷寒論翼》~ 卷下 (18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下 (18)

1. 制方大法第七

凡病有名有症,有機有情,如中風、傷寒、溫暑、濕痙等類,此為名也。外有頭痛、身痛、腰痛,內有喘咳、煩渴、吐利、腹滿,此為症也。其間在表在裡,有汗無汗,脈浮脈沉,有力無力,是其機也。此時惡寒惡熱,苦滿喜嘔,能食不欲食,欲臥不得臥,或飲水數升,或漱水不欲咽,皆病情也。因名立方者,粗工也;據症定方者,中工也;於症中審病機察病情者,良工也。

仲景制方,不拘病之命名,惟求症之切當,知其機得其情,凡中風傷寒雜病,宜主某方,隨手拈來,無不活法,此謂醫不執方也。今談仲景方者,皆曰桂枝湯治中風,不治傷寒,麻黃湯治傷寒,不治中風。不審仲景此方主何等症,又不審仲景何症用何等藥,只在中風、傷寒二症中較量,青龍、白虎命名上敷衍,將仲景活方活法,為死方死法矣。

仲景立方精而不雜,其中以六方為主,諸方從而加減焉。凡汗劑皆本桂枝,吐劑皆本梔豉,攻劑皆本承氣,和劑皆本柴胡,寒劑皆本瀉心,溫劑皆本四逆。溷而數之,為一百十三方者,未之審也。

六經各有主治之方,而他經有互相通用之妙。如麻、桂二湯,為太陽營衛設,而陽明之病在營衛者亦用之。真武湯為少陰水氣設,而太陽之汗後亡陽者亦用之。四逆湯為太陰下利清穀設,太陽之脈反沉者宜之。五苓散為太陽消渴水逆設,陽明之飲水多者亦宜之。豬苓湯為少陰下利設,陽明病小便不利者亦宜之。

抵當湯為太陽瘀血在裡設,陽明之蓄血亦用之。瓜蒂散為陽明胸中痞硬設,少陰之溫溫欲吐者亦用之。合是症便用是方,方各有經,而用可不拘,是仲景法也。仲景立方,只有表裡寒熱虛實之不同,並無傷寒中風雜症之分別,且風寒有兩湯迭用之妙,表裡有二方更換之奇。或以全方取勝,或以加減奏功。

後人論方不論症,故反以仲景方為難用耳。桂枝汗劑中第一品也,麻黃之性直透皮毛,生薑之性橫散肌肉。故桂枝佐麻黃,則開玄府而逐衛分之邪,令無汗者有汗而解,故曰發汗;桂枝率生薑,則開腠理而驅營分之邪,令有汗者復汗而解,故曰解肌。解肌者解肌肉之邪也,正在營分,何立三綱者反立麻黃主營、桂枝主衛耶?麻黃不言解肌,而肌未嘗不解;桂枝之解肌,正所以發汗。要知麻黃桂枝二湯,是發汗分深淺之法,不得以發汗獨歸麻黃,不得以解肌與發汗對講。

前人論方不論藥,只以二方為談柄,而置之不用也。

凡風寒中人,不在營衛,即入腠理。仲景制桂枝湯調和營衛,制柴胡湯調和腠理。觀六經症,仲景獨出桂枝症、柴胡症之稱,見二方任重,不可拘於經也。惟太陽統諸陽之氣,六經表症,咸屬於太陽,故柴胡湯得與桂枝湯對待於太陽之部。桂枝本為太陽風寒設,凡六經初感之邪,未離營衛者悉宜之;柴胡本為少陽半表設,凡三陽半表之邪,逗留腠理者悉宜之。仲景最重二方,所以自為桂枝症註釋,又為小柴胡註釋。

白話文:

制方大法第七

凡是疾病,都有名稱和症狀,以及病理機制和病情變化。例如中風、傷寒、溫病、暑病、濕熱痙攣等,這些是疾病的名稱。外在症狀如頭痛、身痛、腰痛;內在症狀如喘咳、煩渴、嘔吐腹瀉、腹脹,這些是症狀。疾病在表在裡、有無汗、脈象浮沉、脈力強弱,這些是病理機制。患者的寒熱惡感、腹部脹滿、嘔吐、食慾改變、睡眠障礙、飲水或漱口等情況,則是病情變化。

僅憑疾病名稱來制定方劑,是粗淺的醫術;根據症狀來制定方劑,是中等水平的醫術;而能從症狀中審察病理機制和病情變化,才是高明的醫術。

張仲景制定方劑,不拘泥於疾病名稱,只求症狀的準確把握,了解病理機制和病情變化。無論中風、傷寒還是其他雜病,他都能靈活運用某一方劑,信手拈來,都能奏效,這就是所謂的「醫不執方」。現在很多人談論仲景的方劑,都說桂枝湯治中風不治傷寒,麻黃湯治傷寒不治中風。他們不明白仲景用方是根據什麼症狀,也不明白仲景用什麼藥物來治療什麼症狀,只在中風、傷寒兩種疾病中簡單比較,將青龍湯、白虎湯等名稱強行套用,把仲景活潑靈活的用方方法,變成死板僵硬的用方方法了。

仲景的方劑精煉而不繁雜,主要以六個基本方劑為主,其他方劑都是在此基礎上加減而成。凡是發汗的方劑都以桂枝湯為基礎,吐瀉的方劑都以梔子豉湯為基礎,攻邪的方劑都以大承氣湯為基礎,調和的方劑都以小柴胡湯為基礎,寒涼的方劑都以瀉心湯為基礎,溫熱的方劑都以四逆湯為基礎。將這些方劑加總起來,說是一百十三個方劑,這是不嚴謹的說法。

六經各有主治的方劑,但其他經的方劑也可以靈活運用。例如,麻黃湯、桂枝湯是為治療太陽經營衛氣分疾病而設的,但陽明經的病邪侵犯營衛者,也可以使用。真武湯是治療少陰經水氣病而設的,但太陽經出汗後陽氣不足者,也可以使用。四逆湯是治療太陰經下利清穀者而設的,但太陽經脈象反沉者也適用。五苓散是治療太陽經消渴、水逆而設的,陽明經飲水過多者也適用。豬苓湯是治療少陰經下利而設的,陽明經小便不利者也適用。

抵當湯是治療太陽經瘀血在裡而設的,陽明經蓄血者也適用。瓜蒂散是治療陽明經胸中痞硬而設的,少陰經溫溫欲吐者也適用。總之,只要症狀相符就用相應的方劑,每個方劑都有其所屬的經絡,但其應用卻不拘泥於經絡,這就是仲景的用方方法。仲景的方劑,只有表裡、寒熱、虛實的不同,並沒有傷寒、中風、雜病的絕對區分,而且風寒病症還有兩種方劑交替使用的妙法,表裡證候還有兩種方劑更換使用的奇效,或用全方取得療效,或用加減法取得療效。

後人論方不論症,因此反而認為仲景的方劑難以運用。桂枝湯是發汗劑中的第一品,麻黃性直透皮毛,生薑性橫散肌肉。所以桂枝配伍麻黃,就能疏通毛竅,驅散衛分之邪,使無汗者出汗而解表,所以稱為發汗;桂枝配伍生薑,就能疏通腠理,驅散營分之邪,使已有汗者再出汗而解表,所以稱為解肌。解肌是解除肌肉的邪氣,在營分之中,為什麼那些立下三綱者反而認為麻黃主治營分、桂枝主治衛分呢?麻黃雖然不說解肌,但實際上也解肌;桂枝的解肌作用,正是為了發汗。必須了解麻黃湯、桂枝湯是發汗方法深淺的區別,不能把發汗只歸於麻黃湯,也不能把解肌與發汗對立起來講。

前人論方不論藥,只抓住這兩種方劑大做文章,而實際上卻不用它們。

凡是風寒侵襲人體,如果不在營衛之間,就會進入腠理。仲景制定桂枝湯來調和營衛,制定小柴胡湯來調和腠理。觀察六經的症狀,仲景獨創了桂枝證、柴胡證的名稱,可見這兩個方劑的重要性,不能拘泥於經絡的範圍。由於太陽經統攝全身陽氣,六經的表證都屬於太陽經,所以小柴胡湯可以與桂枝湯並列於太陽經的範圍。桂枝湯本來是治療太陽經風寒的,凡是六經初感邪氣,尚未離開營衛的,都適用;小柴胡湯本來是治療少陽經半表證的,凡是三陽經半表證的邪氣,停留在腠理的,都適用。仲景最重視這兩個方劑,所以特意為桂枝湯、小柴胡湯分別作了註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