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論翼》~ 卷上 (16)
卷上 (16)
1. 平脈準繩第七
成注只據傷寒立言,觀凡字則知脈法不專為傷寒設,亦不是承接上文,擴充之見仲景活法矣。脈以胃氣為本,玩名陽名陰,見此等脈狀,尚是陰陽之名,而非陰陽之實,因胃氣稍虛,則陰陽偏重,較之平脈有餘名陽、不足名陰耳。此陽病兼外傷六氣言,陰病兼內傷精氣言,若專指傷寒之陰症陽症,則淺矣。
陽脈指胃脘之真陽,《內經》所謂二十五陽者是也。陰病見陽脈,是胃氣來復,五臟沖和之氣發見,故主生,《內經》所云別於陽者,知病起時也。陰脈指五臟之真陰,因胃脘之陽,不至於手太陰,五臟之真陰來見也。陽病見陰脈,是脈無胃氣,故主死,《內經》所謂別於陰者,知死生之期也。
要見沉、澀、弱、弦、遲,是病脈不是死脈,其見於陽病最多。陽病見浮、大、動、數、滑不休,即是死脈;陰病見浮、大、動、數、滑之脈,多陰極似陽,未必即可生之機也。若真臟脈至,如肝脈之中外急,心脈堅而搏,肺脈浮而大,腎脈如彈石,脾脈如距喙,皆反見有餘之象,豈可以陽脈名之?《經》曰「邪氣來也,緊而疾,穀氣來也,徐而和,」則又不得以遲數論陰陽矣。仲景表裡臟腑之法,則又以浮沉遲數為大綱。
浮沉是審起伏,遲數是察至數,浮沉之間,遲數寓焉。凡脈之不浮不沉而在中,不遲不數而五至者,謂之平脈,是有胃氣。可以神求,不可以象求。若一見浮沉遲數之象,斯為病脈。浮沉遲數,本不以表裡臟腑分,今既有陰陽之可名,即以陽表陰里、腑陽臟陰,定其為病所在耳。
試觀脈之浮為在表,應病亦為在表,然脈浮亦有里症,或表邪初陷,或里邪欲出,究竟不離於表,故主表其大綱也。沉為在裡,應病亦為在裡,然脈沉亦有表症,或陽病見陰而危,或陰出之陽而愈,究竟病根於裡,故主裡其大綱也。數、陽主熱,而數有浮沉,浮數應表熱,沉數應裡熱,雖數脈多有病在臟者,然其由必自腑,蓋六腑為陽,陽脈縈其腑,故主腑其大綱也。
遲為陰,陰主寒,而遲亦有浮沉,浮遲應表寒,沉遲應裡寒,雖遲脈多有病在腑者,然其根必自臟,蓋五臟為陰,陰脈縈其臟,故主臟其大綱也。脈狀種種,總括於浮沉遲數。然四者之中,又以獨見為準則,獨見何部,即以其部定表裡臟腑之所在,病無遁情矣。然陰陽之十脈,表裡臟腑之四診,皆指脈之體用而言。
而診法之體用,則又以病為體,而脈為用。請以浮脈言之,其他可類推。如脈浮者病在表,則必有發熱惡寒之表症。然浮有不同,有但浮者,其三部皆同,無息數,無遲數,其氣象亦滑、澀、動、弦、大、小,此太陽之脈體然也。因風寒在表,而脈陽之陽御之,內無太過不及之病,故見此象。
白話文:
平脈準繩第七
成書只根據傷寒論立論,但從全文來看,脈法並非專為傷寒而設,也不是承接上文,擴展仲景活法的意思。脈象以胃氣為根本,雖然有陽脈、陰脈之稱,但這些名稱僅是表象,並非陰陽的真實情況。胃氣稍虛,就會導致陰陽偏盛偏衰,與平脈相比,只是陽氣略盛、陰氣略虛罷了。書中提到陽病兼及外感六邪,陰病兼及內傷精氣,如果僅僅將其理解為傷寒的陰證陽證,就太膚淺了。
陽脈指的是胃脘的真陽之氣,《內經》所說的二十五種陽脈便是如此。陰病出現陽脈,說明胃氣正在恢復,五臟和協之氣顯現出來,所以預示著病情好轉,《內經》中所說的「別於陽」,指的是疾病剛開始的時候。陰脈指的是五臟的真陰之氣,由於胃脘的陽氣不足以到達手太陰經,所以五臟的真陰之氣就表現出來了。陽病出現陰脈,說明脈象缺乏胃氣,預示著死亡,《內經》中所說的「別於陰」,指的是預測生死存亡的時間。
沉、澀、弱、弦、遲這些脈象,是病脈而非死脈,在陽病中出現得最多。陽病出現浮、大、動、數、滑等脈象且持續不斷,就是死脈;陰病出現浮、大、動、數、滑的脈象,多半是陰極似陽,未必就能預示病情好轉。如果臟腑的真氣脈象出現異常,例如肝脈的內外都急促,心脈強勁有力,肺脈浮大,腎脈像彈石一樣,脾脈像雞喙一樣,這些都是陽氣過盛的表現,怎麼能用陽脈來命名呢?《內經》說:「邪氣來時,脈象緊而急,穀氣(正氣)來時,脈象緩而和」,因此不能單純用脈象的遲速來判斷陰陽。仲景的表裡臟腑辨證方法,是以浮沉遲數作為綱領。
浮沉是判斷脈象的起伏,遲數是察看脈象的快慢,浮沉之中包含著遲數的訊息。凡是脈象不浮不沉而在中間,不遲不數而脈搏規律的,稱為平脈,這說明有胃氣。平脈可以憑藉感覺去判斷,不能單憑外在表現來判斷。一旦出現浮沉遲數等異常脈象,就屬於病脈。浮沉遲數本不以表裡臟腑來區分,現在既然有了陰陽的名稱,就可以根據陽表陰里、腑陽臟陰的原則,判斷疾病的部位。
試觀察脈象:浮脈位於表,疾病也位於表,但浮脈也可能有裡證,可能是表邪初陷,也可能是裡邪欲出,總體而言仍然與表證相關,所以總體上來說是表證。沉脈位於裡,疾病也位於裡,但沉脈也可能有表證,可能是陽病出現陰脈而危急,也可能是陰病轉為陽證而病情好轉,總體而言病根在裡,所以總體上來說是裡證。數脈屬於陽,主熱,而數脈也有浮沉之分,浮數應表熱,沉數應裡熱,雖然數脈多見於臟腑有病,但其病因必定來自腑,因為六腑屬陽,陽脈循行於六腑,所以總體上來說是腑證。
遲脈屬於陰,主寒,而遲脈也有浮沉之分,浮遲應表寒,沉遲應裡寒,雖然遲脈多見於腑有病,但其病根必定來自臟,因為五臟屬陰,陰脈循行於五臟,所以總體上來說是臟證。各種脈象,總歸於浮沉遲數。但是四者之中,又以獨見某種脈象為準則,哪一部位獨見某種脈象,就根據該部位判斷表裡臟腑的病變所在,疾病無處遁形。陰陽的十種脈象,表裡臟腑的四診,都是指脈象的整體和應用而言。
而診斷方法的整體和應用,則是以疾病為整體,而脈象為應用。以浮脈為例,其他可以類推。如脈象浮者,疾病在表,必然有發熱惡寒等表證。但是浮脈也有不同,有些只是浮脈,三部脈象都一樣,沒有呼吸脈搏的變化,也沒有遲數,其脈象也可能是滑、澀、動、弦、大、小等,這是太陽經的脈象特徵。這是因為風寒在表,而脈象的陽氣抵抗外邪,內無過度或不足的病理變化,所以出現這種脈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