柯琴

《傷寒論翼》~ 卷上 (1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上 (15)

1. 平脈準繩第七

上古以三部九候決死生,是遍求法;以人迎、寸口、趺陽辨吉凶,是扼要法。自《難經》獨取寸口之說行,人迎、趺陽不參矣。氣口成寸,為脈之大會,死生吉凶系之焉,今所傳者只此耳。自有《脈經》以來,諸家繼起,各以脈名取勝,泛而不切,漫無指歸。夫在診法取其約,於脈名取其繁,此仲景所云「馳競浮華,不固根本」者是也。

仲景立法,只在脈之體用上推求,不在脈之名目上分疏。故以陰陽為體,則以浮、大、動、滑、數為陽之用,沉、澀、弱、弦、遲為陰之用;以表裡為體,則以浮為表用,沉為里用;以臟腑為體,則以數為腑用,遲為臟用。如以浮沉為體,則以浮、沉中各有遲、數為用。以浮為體,則以大、動、滑、數為用之常,澀、弱、弦、遲為用之變;以沉為體,則以澀、弱、弦、遲為用之常,大、動、滑、數為用之變。

體用之間,見脈之變化,而致病之因,與病情之虛實、病機之轉移,亦隨之而見,全在診者指法之巧,與看法之細耳。脈理浩繁,大綱不外名陽名陰之十種。陰陽兩分,自成對峙,陰陽配偶,惟見五端。浮、沉是脈體,大、弱是脈勢,滑、澀是脈氣,動、弦是脈形,遲、數是脈息,不得概以脈象視之也。脈有對看法,有正看法,有反看法,有平看法,有側看法,有徹底看法。

如有浮即有沉,有大即有弱,有滑即有澀,有數即有遲。合之於病,則浮為在表,沉為在裡,大為有餘,弱為不足,滑為血多,澀為氣少,動為搏陽,弦為搏陰,數為在腑,遲為在臟,此對看法也。如浮、大,動、數、滑脈氣之有餘者為陽,當知其中有陽勝陰病之機;沉、澀、弱、弦、遲脈氣之不足者為陰,當知其中有陰勝陽病之機。此正看法也。

夫陰陽之轉旋也,有餘而往,不足隨之,不足而往,有餘從之。故其始也,為浮為大為滑為動為數;其繼也,反沉反弱反澀反弦反遲。此是陽消陰長之機,其病為進。其始也,為沉為弱為澀為弦為遲;其繼也,微浮微大微滑微動微數。此是陽進陰退之機,皆病為欲愈。此反看法也。

浮為陽,如更兼大、動、滑、數之陽脈,是為純陽,必陽盛陰虛之病矣;沉為陰,而更兼弱、澀、弦、遲之陰脈,是為重陰,必陰盛陽虛之病矣。此為平看法。如浮而弱、浮而澀、浮而弦、浮而遲者,此陽中有陰,其人陽虛而陰脈伏於陽脈中也,將有亡陽之變,當以扶陽為急務矣;如沉而大、沉而滑、沉而動、沉而數者,此陰中有陽,其人陰虛而陽邪下陷於陰脈中也,將有陰竭之患,當以存陰為深慮矣。此為側看法。

如浮、大、動、滑、數之脈體雖不變,始為有力之陽強,終為無力之陽微,知陽將絕矣;沉、澀、弱、弦、遲之脈,雖喜變而為陽,如急見浮、大,動、滑、數之狀,是陰極似陽,知反照之不長,餘燼之易滅也。是為徹底看法。更有真陰真陽看法,如凡陰病見陽脈者生,陽病見陰脈者死也。

白話文:

平脈準繩第七

古代診斷生死,曾用三部九候法全面診察,也用人迎、寸口、趺陽三脈診斷吉凶,這是精簡方法。但自從《難經》只用寸口脈診斷後,人迎、趺陽脈就很少被重視了。寸口脈是氣血匯聚之處,生死吉凶都繫於此,如今流傳的診脈方法也只此而已。

自從有了《脈經》,許多醫家紛紛提出自己的脈象命名,但過於泛濫,缺乏準則,沒有明確的診斷依據。診斷方法應該簡潔明瞭,脈象命名可以豐富些,這正如張仲景所說的「馳競浮華,不固根本」。

張仲景的診脈方法,著重於脈象的體用關係,而非脈象的名目分類。他以陰陽為脈象的本質,則浮、大、動、滑、數為陽的表現,沉、澀、弱、弦、遲為陰的表現;以表裡為本質,則浮為表,沉為裡;以臟腑為本質,則數為腑,遲為臟。如果以浮沉為本質,則浮、沉中各有遲、數的變化。以浮為本質,則大、動、滑、數為常見的變化,澀、弱、弦、遲為少見的變化;以沉為本質,則澀、弱、弦、遲為常見的變化,大、動、滑、數為少見的變化。

通過體用關係,可以觀察脈象的變化,從而了解致病原因,以及病情虛實和病情的轉移變化,這完全取決於醫生精妙的指法和細緻的觀察。脈象繁多,但主要脈象不外乎陰陽十種。陰陽相對,互為對應,陰陽的配合變化只有五種。浮、沉是脈的體質,大、弱是脈的盛衰,滑、澀是脈的氣機,動、弦是脈的形態,遲、數是脈的節律,不能籠統地以脈象來判斷。

診斷脈象的方法有對看法、正看法、反看法、平看法、側看法和徹底看法。

例如,有浮必有沉,有大必有弱,有滑必有澀,有數必有遲。從病理角度看,浮為表證,沉為裡證;大為氣血有餘,弱為氣血不足;滑為血多,澀為氣少;動為陽氣搏動,弦為陰氣搏動;數為腑證,遲為臟證。這是對看法。浮、大、動、數、滑脈氣有餘為陽,說明陽盛陰虛;沉、澀、弱、弦、遲脈氣不足為陰,說明陰盛陽虛。這是正看法。

陰陽的轉化,有餘則趨向不足,不足則趨向有餘。所以,一開始可能是浮、大、滑、動、數;接著可能變成沉、弱、澀、弦、遲。這是陽消陰長的機轉,病情加重。反之,一開始是沉、弱、澀、弦、遲;接著可能略微浮、大、滑、動、數。這是陽氣漸盛,陰氣漸退,病情好轉。這是反看法。

浮為陽,如果再兼具大、動、滑、數的陽脈,就是純陽之脈,一定是陽盛陰虛的疾病;沉為陰,如果再兼具弱、澀、弦、遲的陰脈,就是純陰之脈,一定是陰盛陽虛的疾病。這是平看法。如果浮而弱、浮而澀、浮而弦、浮而遲,這是陽中有陰,陽虛而陰脈潛伏於陽脈之中,將有陽氣衰竭的危險,應該立即扶陽。如果沉而大、沉而滑、沉而動、沉而數,這是陰中有陽,陰虛而陽邪入侵,將有陰精耗竭的危險,應該注重養陰。這是側看法。

如果浮、大、動、滑、數的脈象不變,但從有力到無力,說明陽氣將盡;沉、澀、弱、弦、遲的脈象,即使出現浮、大、動、滑、數,也是陰極似陽,回光返照,很快就會衰竭。這是徹底看法。還有真陰真陽的看法,比如陰證見陽脈為生機,陽證見陰脈為死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