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念祖

《傷寒醫訣串解》~ 卷五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五 (1)

1. 卷五

2. 少陰篇

(少陰腎中水火同具。邪傷其經。或從水化而為寒。或從火化而為熱。二症俱以脈沉細但欲寐為提綱。)

何謂少陰之邪從水化而為寒。曰。脈沉細而微。但欲寐。背惡寒。口中和。腹痛。下利清穀。小便白是也。宜用回陽法。而回陽中首重在溫劑。又有交陰陽。微發汗。共成三法。

少陰病。寒邪始傷。是當無熱。而反發熱。為太陽之標陽外呈。脈沉為少陰之生氣不升。恐陰陽內外不相接。故以熟附助太陽之表陽而內合於少陰。細辛啟少陰之水陰而外合於太陽。仲景麻黃附子細辛湯。非發汗法。乃交陰陽法。以上言交陰陽法也。

少陰病。自始得以至於二三日。俱無里症。可知太陽之表熱非汗不解。而又恐過汗以傷腎液。另出加減法。取中焦水穀之津而為汗。則內不傷陰。邪從表解矣。仲景麻黃附子甘草湯。變交陰陽法而為微發汗法。以上言微發汗法也。

手足厥冷。吐利。小便複利。下利清穀。內寒外熱。脈微欲絕者。宜四逆湯。

裡寒外熱。面赤。或腹痛。或乾嘔。或咽痛。或利止脈不出。或出而厥。宜通脈四逆湯。

少陰下利。宜白通湯。利不止。厥逆無脈。乾嘔煩。白通加豬膽汁湯主之。服藥後。脈暴出者死。微續者生。汗下後不解。煩燥者。茯苓四逆湯主之。少陰病。二三日不已。至四五日。腹痛。小便不利。四肢沉重疼痛。自下利。此為水氣。宜真武湯。咳嘔小便利下利四症。或有或無。因症下藥。當於淺注細玩之。

少陰病。得之二三日。口中和。其背惡寒者。太陽之陽虛。不與少陰之君火相合。當灸之。又身體痛。君火之氣不能周遍於一身。手足寒。君火之氣不能充達於四肢。骨節痛。君火之神機不能遊行以出入。脈沉者。君火之神機不能自下而上。一為陽虛。責在太陽之陽氣虛。不能內合。一為陰虛。責在少陰之君火內虛。神機不轉。皆以附子湯主之。

少陰病吐利。神機不能交會於中土。手足逆冷。中土氣虛不能達於四肢。煩躁欲死者。少陰神機挾寒而逆於經脈。心脈不能下交於腎則煩。腎脈不能上通於心則躁。吳茱萸湯主之。

以上用溫劑法也。

何謂少陰之邪從火化而為熱。曰。脈沉細而數。但欲寐。而內煩外躁。或不臥。口中熱。下利清水。小便赤是也。宜用救陰法。而救陰中又有補正攻邪之異。

少陰病二三日。咽痛者。可與甘草湯。不瘥。與桔梗湯。

少陰病。咽中傷。生瘡。不能語言。聲不出者。苦酒湯主之。

少陰病。咽中痛。半夏散及湯主之。

少陰病。下利咽痛。胸滿心煩者。豬膚湯主之。

少陰病。得之二三日以上。心中煩。不得臥。黃連阿膠湯主之。

少陰病。下利六七日。咳而嘔渴。心煩不得眠者。豬苓湯主之。

少陰病二三日。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。下利便膿血。桃花湯主之。

白話文:

少陰篇

少陰經蘊含水火之氣。若外邪侵犯少陰經,可能由水氣轉化為寒證,或由火氣轉化為熱證。這兩種症狀都以脈象沉細、嗜睡為主要特徵。

什麼是少陰邪氣由水氣化為寒證呢?表現為脈象沉細微弱,嗜睡,背部怕冷,口不渴,腹痛,大便稀溏如水,小便清白。治療應採用回陽法,而回陽法中首重溫熱藥物,並輔以調和陰陽、微微發汗,共三種方法。

少陰病,寒邪初犯時本應無熱象,卻反而出現發熱,這是太陽經表陽之氣外顯的表現。脈象沉細,是少陰經的生氣不能上升,恐怕陰陽內外不能互相溝通,因此用熟附子溫煦太陽經的表陽,內合少陰經;細辛則疏通少陰經的水陰,外合太陽經。張仲景的麻黃附子細辛湯,並非單純的發汗法,而是調和陰陽的方法。以上說明調和陰陽的方法。

少陰病,從發病初期到二三天,都沒有裡證(內臟病變),可知太陽經的表熱必須依靠發汗來解決,但又擔心過度發汗傷損腎液,因此另有加減方法,利用中焦(脾胃)的水穀津液來發汗,這樣既不傷陰,又能使表邪從體表排出。張仲景的麻黃附子甘草湯,是將調和陰陽的方法略作修改,成為微微發汗的方法。以上說明微微發汗的方法。

手足厥冷、嘔吐腹瀉、小便頻數、大便稀溏如水、內寒外熱、脈象微弱將絕者,應使用四逆湯。

裡寒外熱,面紅,或腹痛,或乾嘔,或咽痛,或腹瀉停止脈象不顯,或脈象出現但手足厥冷,應使用通脈四逆湯。

少陰病腹瀉,應使用白通湯;若腹瀉不止,手足厥冷無脈,乾嘔煩躁,則應使用白通加豬膽汁湯;服藥後脈象突然有力者將死,脈象略微有力者則能活;發汗後症狀未解,煩躁不安,則使用茯苓四逆湯。少陰病,若二三天未愈,到四五天出現腹痛,小便不利,四肢沉重疼痛,且腹瀉,這是水氣停滯,應使用真武湯。咳嗽、嘔吐、小便不利、腹瀉這四種症狀,可能同時出現也可能個別出現,需根據具體情況用藥,應仔細研讀經典原文。

少陰病,發病二三天,口不渴,背部怕冷,這是太陽經陽氣虛弱,不能與少陰經的君火(腎陽)相合,應灸治。身體疼痛,是君火之氣不能周流全身;手足冰冷,是君火之氣不能充盈四肢;關節疼痛,是君火之神氣不能通行出入;脈象沉細,是君火之神氣不能由下向上升。一種情況是陽虛,責任在太陽經的陽氣不足,不能內合少陰經;另一種情況是陰虛,責任在少陰經的君火內虛,神氣不能運轉。這兩種情況都可用附子湯治療。

少陰病嘔吐腹瀉,是腎陽之氣不能與脾胃之氣相結合;手足厥冷,是中焦(脾胃)之氣虛弱不能到達四肢;煩躁欲死,是少陰經的腎陽之氣挾帶寒邪逆行於經脈,心脈不能下交於腎則煩躁,腎脈不能上通於心則不安。吳茱萸湯主治。

以上是用溫熱藥物的治療方法。

什麼是少陰邪氣由火氣化為熱證呢?表現為脈象沉細而數,嗜睡,內煩躁不安,或不能臥床,口乾舌燥,大便稀溏如水,小便赤澀。治療應採用救陰法,而救陰法中又有補正與攻邪的區別。

少陰病二三天,咽喉疼痛,可以用甘草湯;若未痊癒,則用桔梗湯。

少陰病,咽喉部位受損,生瘡,不能說話,聲音嘶啞,用苦酒湯。

少陰病,咽喉疼痛,用半夏散或半夏湯。

少陰病,腹瀉咽喉疼痛,胸悶心煩,用豬膚湯。

少陰病,發病二三天以上,心中煩躁,不能臥床,用黃連阿膠湯。

少陰病,腹瀉六七天,咳嗽嘔吐口渴,心煩失眠,用豬苓湯。

少陰病二三天,到四五天出現腹痛,小便不利,腹瀉排出膿血,用桃花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