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醫訣串解》~ 卷三 (4)
卷三 (4)
1. 少陽篇
表雖不解。裡氣已虛。故參桂並用。是知仲景用參。皆是預保元氣。更有脈證不合柴胡者。仍是柴胡證。本論云。傷寒五六日。頭汗出。微惡寒。手足冷。心下滿。口不欲食。大便硬。脈細者。此為陽微結。半在裡半在表也。脈雖沉緊。不得為少陰病者。陰不得有汗。今頭汗出。
故知非少陰也。可與小柴胡湯。此陽微結之治法也。夫陰不得有汗。亦須活看。然亡陽與陰結。其別在大便。亡陽則咽痛吐利。陰結則不能食而大便反硬也。亡陽與陽結。其別在汗。亡陽者衛氣不固。汗出必遍身。陽結者邪熱閉結郁。汗止在頭也。且陽微結者。謂少陽陽微。
故不能食而大便硬為的證。非若純陽結為陽明陽盛。以能食而大便硬為的證。則陽結陽微結之辨又在食也。故少陽之陽微結證。欲與小柴胡湯。必究其病在半表。然微惡寒。亦可屬少陰。但頭汗出。始可屬少陽。故反復講明頭汗之義。可與小柴胡而無疑也。所以然者。少陽為樞。
少陰亦為樞。故見證多相似。必於陰陽表裡。辨之真而審之確。始可以一劑而瘳。此少陽少陰之疑似證。又柴胡證之變局也。
脅居一身之半。故脅為少陽之樞。岐伯曰。中於脅則下少陽。此指少陽自病。然太陽之邪。欲轉屬少陽。少陽之邪。欲歸迸陽明。皆從脅轉。如傷寒四五日。身熱惡風。頭項強。脅下滿者。是太陽少陽並病。將轉屬少陽之機也。以小柴胡湯與之。所以斷太陽之來路。如陽明病。
發潮熱。大便溏。小便自可。胸脅滿而不去者。是少陽陽明並病。此轉屬陽明之始也。以小柴胡湯與之。所以開陽明之出路。若據此次第傳經之說。必陽明而始傳少陽。則當大便硬而不當大便溏。當曰胸脅始滿。不當曰滿而不去矣。又陽明病脅下硬滿。大便硬而嘔。舌上白苔者。
此雖已屬陽明。而少陽之證未罷也。蓋少陽之氣遊行三焦。因脅下之阻隔。合上節之治節不行。水精不能四布。故舌上有白苔而嘔。與小柴胡湯轉少陽之樞。則上焦氣化始通。津液得下。胃不實而大便自輸矣。身濈然而汗出解者。是上焦津液所化。故能開發腠理。熏膚充身澤毛。
若霧露之溉。與胃中邪熱症不同。故以小柴胡湯主之。所謂樞機之象。宜熟玩者也。
白話文:
少陽篇
表面症狀雖然不明顯,但體內元氣已虛弱,所以參、桂藥材同時使用。由此可知,張仲景使用人參,都是為了預先保護元氣。即使脈象和證狀與柴胡症不符,也仍然可能是柴胡症。本論記載:傷寒五六日,頭部出汗,輕微惡寒,手腳冰冷,心下滿悶,不想吃東西,大便秘結,脈象細弱,這是陽氣微弱而結滯的症狀,病邪半在表半在裡。雖然脈象沉而緊,但不能認為是少陰病,因為少陰病不會出汗,而這裡病人頭部出汗,所以知道不是少陰病,可以服用小柴胡湯治療這種陽氣微弱而結滯的症狀。
少陰病不應該出汗,這點也需要活潑地看待。然而,陽氣虛脫和陰氣結滯的區別在於大便:陽氣虛脫會咽喉疼痛、嘔吐腹瀉;陰氣結滯則不想吃東西,大便反而硬結。陽氣虛脫和陽氣結滯的區別在於汗:陽氣虛脫者衛氣不足,出汗必遍及全身;陽氣結滯者邪熱閉結鬱阻,汗只出在頭部。所謂陽氣微弱而結滯,是指少陽陽氣微弱,因此不想吃東西,大便硬結才是其特徵,不像純陽氣結滯(陽明陽盛),是以能吃東西、大便硬結為特徵。所以陽氣結滯和陽氣微弱結滯的區別也在於飲食。
因此,少陽陽氣微弱而結滯的症狀,要服用小柴胡湯,必須仔細探究其病情屬於半表證。雖然輕微惡寒也可以歸屬少陰,但頭部出汗才能歸屬少陽。所以反覆說明頭部出汗的意義,這樣服用小柴胡湯就沒有疑問了。之所以如此,是因為少陽是樞紐,少陰也是樞紐,所以表現出來的症狀有很多相似之處,必須在陰陽表裡方面仔細辨別,才能用一劑藥就痊癒。這是少陽與少陰容易混淆的症狀,也是柴胡症的變異情況。
脅肋位於身體的一半,所以脅肋是少陽的樞紐。岐伯說:「邪氣侵犯脅肋就會傷及少陽。」這指的是少陽本身的疾病。然而,太陽經的邪氣想要轉移到少陽經,少陽經的邪氣想要轉移到陽明經,都是從脅肋部位轉移的。例如傷寒四五天,身體發熱惡風,頭項僵硬,脅肋下滿悶,這是太陽、少陽經同時患病,邪氣將要轉移到少陽經的徵兆,用小柴胡湯治療,可以阻斷太陽經邪氣的傳播途徑。
如果陽明病發熱,大便溏瀉,小便正常,胸脅滿悶卻不能消失,這是少陽、陽明經同時患病,這是邪氣開始轉移到陽明經的徵兆,用小柴胡湯治療,可以疏通陽明經的排洩通道。如果按照經脈傳變的順序,必須是陽明經先傳到少陽經,那麼大便應該硬結而不應該溏瀉,應該說胸脅剛開始滿悶,而不應該說滿悶不能消失。又陽明病脅肋下硬滿,大便硬結而嘔吐,舌苔白色,這雖然已經屬於陽明經病,但少陽經的症狀還沒有消除。因為少陽之氣在三焦遊走,由於脅肋下阻塞,導致上下傳導失常,津液不能佈散全身,所以舌苔白而嘔吐。用小柴胡湯疏通少陽經的樞紐,則上焦氣機才能通暢,津液才能下降,胃不實,大便就能自行通利,身體微微出汗而解熱,這是上焦津液的變化,所以能夠疏通汗孔,滋潤肌膚,像霧露滋潤一樣,與胃中邪熱的症狀不同,所以用小柴胡湯主治。所謂樞紐的道理,應該仔細研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