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醫訣串解》~ 卷三 (3)
卷三 (3)
1. 少陽篇
析其疑義,與各家之妄逞臆見,及畫蛇添足者不同。第有論無方,學者無從摸索。本篇中止於第四節云:「本太陽病不解,轉入少陽者,與小柴胡湯一方。」其實此方詳於太陽篇中,與陽明篇及各篇亦有之,未可謂為少陽之專方。然則治少陽病,將何從下手乎?曰:「太陽篇傷寒五六日中風,往來寒熱,胸脅苦滿,默默不欲食,心煩喜嘔。以此數證,為小柴胡之的證。其餘兼證尚在或然或不然無定之間,統以小柴胡湯主之。論中謂『有柴胡證,但見一證便是,不必悉具』,即此意也。」以下凡十五節,皆論柴胡湯之證治,不可謂為少陽之正方。然少陽主風火之氣,而所重在樞。柴胡為轉樞之藥,故後人取之以為和解之方。汗下俱在所禁也。然和解中亦兼及汗下,時賢謂為權變法。大抵證兼太陽之表,則宜兼汗;證兼陽明之裡,則宜兼下。如柴胡加桂枝湯、柴胡加芒硝湯、大柴胡湯、柴胡桂枝湯等方是也。然寒熱遊行於外,則有柴胡等法;而寒熱互搏於中,則為痞嘔,又有諸瀉心湯、黃連湯、黃芩湯等法,柯韻伯論翼已詳言之。至於少陽為樞,而所以運此樞者胃也。小柴胡湯中之參棗,是補胃中之正氣以轉樞;柴胡龍骨牡蠣湯是驅胃中之邪氣以轉樞。補正即所以驅邪,驅邪即所以補正。一而二之,二而一之。不可姑待其樞折而救治無及也。
且也黃耆一味,得初陽之氣。初陽者少陽也。手少陽三焦之氣,上逆則為煩;足少陽膽氣,失職則為悸。凡少陽樞折之壞症,必重用此藥以救之也。少陽寒熱往來,病形見於外;苦喜不欲,病情得於內。有「苦」「喜」「欲」三字,非真嘔、真滿、真不能飲食也。看「往來」二字,即見有不寒熱時。往來寒熱、胸脅苦滿,是無形之表;心煩喜嘔、默默不欲食,是無形之裡。其或胸中煩而不嘔,或渴,或腹中痛,或脅下痞硬,或心下悸小便不利,或咳者,此七證皆偏於里,惟微熱為在表;皆屬於無形,惟脅痛痞硬為有形;皆風寒通證,惟脅下痞硬屬少陽。總是氣分為病,非有實熱可據,故從半表半裡之治法。
少陽為遊部,其氣遊行三焦,循兩脅輸腠理,是先天真元之正氣。正氣虛,不足以固腠理,邪因其開,得入其部。少陽主膽,為中正之官,不容邪氣內犯,必與之相搏。搏而不勝,所以邪結脅下也。邪正相爭,即往來寒熱;更實更虛,所以休作有時;邪實正虛,所以默默不欲飲食。仲景於表證不用人參,此因邪正分爭,正不勝邪,故用之扶元氣,強主以逐寇也。若外有微熱而不往來寒熱,是風寒之表未解,不可謂之半表,當小發汗,故去參加桂。心煩與咳,雖逆氣有餘,而正氣未虛,故去人參。如太陽汗後身痛而脈沉遲,與下後協熱利而心下硬,是太陽之半表裡證也。
白話文:
少陽篇
本文分析少陽病的疑義,與其他醫家妄加臆斷、多此一舉的說法不同。只是闡述理論,缺乏具體方劑,學者難以理解實踐。本文在第四節止於討論太陽病不解轉入少陽者,僅用小柴胡湯一方。實際上,此方在太陽篇、陽明篇及其他篇章中都有提及,不能算作少陽病的專方。那麼,治療少陽病應該從何入手呢?
太陽篇中提到,傷寒五六日出現中風,往來寒熱、胸脅苦滿、默默不欲食、心煩喜嘔等症狀,這是小柴胡湯的主治症狀。其他兼證則不定,統統以小柴胡湯為主。文中所說的柴胡證,只要出現一種症狀即可,不必所有症狀都齊全,這就是其意思。以下十五節,都論述柴胡湯的證治,也不能說它是少陽病的專方。然而,少陽主司風火之氣,關鍵在於樞紐作用,柴胡是轉樞的藥物,所以後人用它來調和解表。汗法與下法皆應禁忌,但和解之中也兼顧汗下,時人稱之為權變之法。總之,若兼有太陽表的症狀,則宜兼用汗法;若兼有陽明裡的症狀,則宜兼用下法,例如柴胡加桂枝湯、柴胡加芒硝湯、大柴胡湯、柴胡桂枝湯等方劑。然而,寒熱在體表遊走,則有柴胡等法;若寒熱在體內互相搏鬥,則出現痞嘔,則有諸瀉心湯、黃連湯、黃芩湯等法,柯韻伯《醫學衷中參西錄》已詳述。
少陽為樞紐,而運轉此樞紐的是胃,小柴胡湯中的人參、大棗,是補益胃中正氣以轉動樞紐;柴胡龍骨牡蠣湯則是驅除胃中邪氣以轉動樞紐。補益正氣就是驅除邪氣,驅除邪氣就是補益正氣,兩者是一體兩面,不可等到樞紐損壞才治療,那就來不及了。
此外,黃耆一味藥,具有初陽之氣,初陽就是少陽,手少陽三焦之氣上逆則煩躁,足少陽膽氣失職則心悸。凡是少陽樞紐受損的危重症狀,都必須重用此藥來搶救。少陽寒熱往來,病症表現於外,表現為苦、喜、不欲食等,病情在內,所謂苦、喜、不欲三字,並非真嘔、真滿、真不能飲食。看“往來”二字,就知道有寒熱發作和緩解的時候。
往來寒熱、胸脅苦滿是無形的表症;心煩喜嘔、默默不欲食是無形的裡症;也可能出現胸中煩躁但不嘔吐,或口渴、或腹痛、或脅下痞硬、或心悸、或小便不利、或咳嗽,這七種症狀都偏於裡證,只有微熱屬於表症,都屬於無形證,只有脅痛痞硬是有形證,都是風寒的共通症狀,只有脅下痞硬屬於少陽,總而言之都是氣分之病,沒有實在的熱證可以依據,所以採取半表半裡兼治的方法。
少陽為遊走之部,其氣遊走於三焦,循行兩脅及經絡,這是先天真元之正氣,正氣虛弱,不足以固護經絡,邪氣乘虛而入。少陽主膽,是中正之官,不容邪氣侵犯,必然與邪氣搏鬥,搏鬥而不能勝,所以邪氣積聚於脅下。邪正相爭,就是寒熱往來,邪氣盛則正氣衰,正氣盛則邪氣衰,所以病情時好時壞;邪氣盛而正氣衰,所以默默不欲飲食。
張仲景在表證時不用人參,這是因為邪正相爭,正氣不勝邪氣,所以用人參扶助元氣,增強正氣以驅除邪氣。如果外有微熱而不往來寒熱,這是風寒表證未解,不能稱為半表半裡,應該稍加發汗,所以要去掉人參加桂枝。心煩和咳嗽,雖然逆氣有餘,但正氣未虛,所以去掉人參。例如,太陽病發汗後身痛脈沉遲,或下利後腹部熱痛且心下堅硬,這是太陽病的半表半裡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