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論輯義》~ 卷四 (2)
卷四 (2)
1. 辨陽明病脈證並治
未必覆成內實。余答云。方其太陽初病時。下之不當。徒亡津液。胃中之物。依然不泄。必轉屬陽明。而成燥糞。故成內實之證。
總病論曰。更衣。即登廁也。非顏師古注漢書更衣之義。集驗方。痔有更衣挺出。妨於更衣。更衣出清血。故以知之。○集驗方之說。今見外臺五痔論。
問曰。陽明病外證云何。答曰。身熱汗自出。不惡寒。反惡熱也。(玉函。千金翼。反上。有但字。)
〔汪〕上言陽明病。系胃家內實。其外見證。從未言及。故此條又設為問答。夫身熱與發熱異。以其熱在肌肉之分。非若發熱之翕翕然。僅在皮膚以外也。汗自出者。胃中實熱。則津液受其蒸迫。故其汗自出。與太陽中風。汗雖出而不能透。故其出甚少。亦有異。此條病。則汗由內熱蒸出。
其出必多。而不能止也。不惡寒者。邪不在表也。反惡熱者。明其熱在裡也。傷寒當惡寒。故以惡熱為反。夫惡熱雖在內之證。其狀必見於外。或揚手擲足。迸去覆蓋。勢所必至。因外以徵內。其為陽明胃實證無疑矣。尚論篇。以此條病。辨陽明中風證兼太陽。若以其邪猶在於經。
大誤之極。大抵此條病。乃承氣湯證。〔柯〕四證。是陽明外證之提綱。故胃中虛冷。亦得稱陽明病者。因其外證如此也。
案方氏魏氏金鑑。並以此條證。為陽明病由太陽中風而傳入者。非也。
問曰。病有得之一日。不發熱而惡寒者。何也。答曰。雖得之一日。惡寒將自罷。即自汗出而惡熱也。(發熱。玉函。作惡熱。千金翼。發上。無不字。)
〔周〕案承上言。雖云反惡熱。亦有得之一日而惡寒者。曰此尚在太陽居多耳。若至轉陽明。未有不罷而惡熱者。〔程〕陽明惡寒終是帶表。至於腑病。不唯不惡寒。且惡熱。表罷不罷。須於此驗之。故從反詰以辨出。
案無熱惡寒發於陰。此云不發熱而惡寒。恐不得為陽明內實之證。玉函作惡熱。似極是。
問曰。惡寒何故自罷。答曰。陽明居中。主土也。萬物所歸。無所復傳。始雖惡寒。二日自止。此為陽明病也。(成本。玉函。千金翼。無主字。)
〔鑑〕此釋上條陽明惡寒自罷之義。陽明屬胃。居中。土也。土為萬物所歸。故邪熱歸胃。則無所復傳。亦萬物歸土之義。陽明初病一日。雖仍惡寒。是太陽之表未罷也。至二日惡寒自止。則是太陽之邪。已悉歸併陽明。此為陽明病也。〔柯〕太陽病八九日。尚有惡寒證。若少陽寒熱往來。
三陰惡寒轉甚。非發汗溫中。何能自罷。惟陽明惡寒。未經表散。即能自止。與他經不同。始雖惡寒二句。語意在陽明居中句上。夫知陽明之惡寒易止。便知陽明為病之本矣。胃為戊土。位處中州。表裡寒熱之邪。無所不歸。無所不化。皆從燥化而為實。實則無所復傳。此胃家實。
白話文:
未必是內臟實症。我回答說,太陽病初期,如果下瀉治療不當,只會損失津液,胃裡的東西依然排不出,必然轉變為陽明病,而形成乾硬的糞便,於是出現內臟實症的表現。
總病論說:「更衣」就是上廁所的意思,這不是顏師古注釋《漢書》中「更衣」的意義。《集驗方》記載,痔瘡會有更衣時突出,妨礙更衣,更衣時會排出清血,因此可以以此判斷。○《集驗方》的說法,現在可以在《外台秘要》的五痔論中看到。
問:陽明病的外在症狀是什麼?答:身體發熱,汗水自然排出,不惡寒,反而惡熱。(《玉函》、《千金翼》版本略有不同。)
(汪氏註解)以上所說陽明病,都是指胃部內實,其外在症狀卻從未提及,所以這一條又另設問答。身體發熱與發熱不同,因為這種熱在肌肉層次,不像發熱那樣熱氣騰騰的,僅僅在皮膚表面。汗水自然排出,是因為胃中實熱,津液受到蒸迫,所以汗水自然排出。這與太陽中風不同,太陽中風雖然也出汗,但汗出不多,透不出。這一條所說的病,汗是因內熱蒸迫而出的,出汗必定多,而且止不住。不惡寒,是因為邪氣不在肌表;反而惡熱,說明熱在內臟。傷寒應該惡寒,所以惡熱是反常的。雖然惡熱是內在的症狀,但其表現一定會出現在體表,例如揚手擲足,掀開被蓋,這是必然的。從外在表現來判斷內在病症,這是陽明胃實證無疑。尚論篇用這一條病症,來辨別陽明中風兼太陽病。如果認為邪氣還在經絡上,那就是大錯特錯了。總之,這一條所說的病症,就是承氣湯的適用症狀。(柯氏註解)這四個症狀,是陽明病外證的綱領。所以胃中虛冷,也可以稱為陽明病,因為其外證如此。
案:方氏、魏氏、金鑑等醫書,都把這一條症狀,認為是陽明病由太陽中風傳入的,這是錯誤的。
問:有的病人,得病一天,不發熱而惡寒,這是為什麼?答:雖然得病一天,惡寒很快就會停止,然後自然出汗,反而惡熱。(《玉函》版本略有不同。)
(周氏註解)承接上文,雖然說反惡熱,但也有一得病一天就惡寒的。這是因為還主要停留在太陽病階段。如果轉變為陽明病,沒有不停止惡寒而轉為惡熱的。(程氏註解)陽明病的惡寒,最終還是帶有肌表症狀的。至於腑臟病變,不僅不惡寒,而且惡熱。肌表症狀是否消除,需要從這點來驗證。所以從反面追問來辨別。
案:無熱而惡寒發生在陰經。這裡說不發熱而惡寒,恐怕不能算作陽明內實的症狀。《玉函》版本作惡熱,似乎更正確。
問:惡寒為什麼會自行停止?答:陽明經在中間,主土,萬物歸於此,無處再傳播。雖然開始惡寒,兩天後自行停止,這就是陽明病。(《成本》、《玉函》、《千金翼》版本略有不同。)
(鑑氏註解)這是解釋上面陽明惡寒自行停止的意思。陽明屬胃,居於中間,主土。土是萬物歸宿,所以邪熱歸於胃,就沒有地方再傳播了,也是萬物歸於土的意思。陽明病初期,一天雖然還惡寒,這是太陽病的肌表症狀尚未消除。到了第二天惡寒自行停止,就是太陽病的邪氣,已經全部歸併到陽明經了,這就是陽明病了。(柯氏註解)太陽病八九天,還有惡寒症狀。如果少陽病寒熱往來,三陰病惡寒加重,不用發汗溫中,怎麼能自行停止呢?只有陽明病的惡寒,沒有經過肌表散發,就能自行停止,與其他經絡不同。「雖然開始惡寒」兩句,語意在「陽明居中」一句之上。明白了陽明病的惡寒容易停止,就明白了陽明病的本質了。胃屬戊土,位於中州,表裡寒熱的邪氣,沒有不歸宿的,沒有不化解的,都從乾燥化解而成為實證。實證就沒有地方再傳播了,這就是胃家實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