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論輯義》~ 卷三 (42)
卷三 (42)
1.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下
診家正眼曰:「結脈之止,一止即來;代脈之止,良久方至。」《內經》以代脈之見,為臟氣衰微、脾氣脫絕之診也。惟傷寒心悸、懷胎三月,或七情太過,或跌僕重傷,及風家、痛家,俱不忌。代脈未可斷其必死。
案:方氏云:「本條結代,下文無代而有代陰,中間疑漏『代』一節。」《金鑑》云:「脈按之來緩,時一止至,名曰結陰也。」數語,文義不順。且前論促、結之脈已明,當是衍文。二書所論如是。要之,此條實可疑爾。
白話文:
醫生觀察脈象說:結脈是脈象停頓,停頓一下就又來了;代脈是脈象停頓,很久才再次出現。《內經》認為出現代脈,是臟腑氣血衰弱,脾氣衰竭的徵兆。但是,傷寒導致心悸,懷孕三月,或者七情過度,或者跌撲重傷,以及風濕病痛,這些情況下出現代脈,都不能一概而論為必死。
方氏的注釋說,本條提到結脈和代脈,但後文沒有提到代脈,卻提到了代陰脈,中間可能漏掉了一段關於代脈的文字。《金鑑》說,按脈時脈來得緩慢,有時停頓一下才來,叫做結陰脈。這些說法,文字意思不通順,而且前面已經清楚解釋了促結脈,這些應該都是後人添加的贅述。兩本書的說法都這樣,總之,這條記載實在值得懷疑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