丹波元簡

《傷寒論輯義》~ 卷三 (3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(31)

1.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下

邪熱結而為實者。則無大渴。邪熱散漫則渴。今雖熱結在裡。表裡俱熱。未為結實。邪氣散漫。熏蒸焦膈。故大渴。舌上乾燥而煩。欲飲水數升。與白虎加人參湯。散熱生津。〔錢〕大渴舌上乾燥而煩。欲飲水數升。則裡熱甚於表熱矣。謂之表熱者。乃熱邪已結於裡。非尚有表邪也。

因裡熱太甚。其氣騰達於外。故表間亦熱。即陽明篇所謂蒸蒸發熱。自內達外之熱也。〔汪〕時時惡風者。乃熱極汗多。不能收攝。腠理疏。以故時時惡風也。裡熱。則胃腑中燥熱。以故大渴。舌上乾燥而煩。欲飲水數升。此因吐下之後。胃氣虛。內亡津液。以故燥渴甚極也。

〔周〕口至干。舌至燥。無津液極矣。能生津液。而神速者。莫若人參。故加之。

案金鑑云。傷寒二字之下。當有若汗二字。蓋發汗較吐下。更傷津液為多也。時時惡風。當是時汗惡風。若非汗字。則時時惡風。是表不解。白虎湯在所禁也。論中謂發熱無汗。表不解者。不可與白虎湯。渴欲飲水。無表證者。白虎加人參湯主之。讀者細玩經文自知。此說難從。

柯氏云。當汗不汗。反行吐下。是治之逆也。吐則津液亡於上。下得津液亡於下。是也。

傷寒類方曰。胃液已盡。不在經。不在腑。亦非若承氣症之有實邪。因胃口津液枯竭。內火如焚。欲引水自救。故其證如此。與熱邪在腑者迥別。

外臺秘要。仲景傷寒論。療傷寒汗出。惡寒身熱。大渴不止。欲飲水一二斗者。白虎加人參湯主之。○此條。本經不載。姑附存於此。

白虎加人參湯方

知母(六兩),石膏(一斤碎),人參(二兩○上篇。玉函。作三兩),甘草(二兩炙),粳米(六兩)

上五味。以水一斗。煮米熟。湯成去滓。溫服一升。日三服。此方。立夏後立秋前乃可服。立秋後不可服。正月二月三月尚凜冷。亦不可與服之。與之則嘔利而腹痛。諸亡血虛家。亦不可與。得之則腹痛利者。但可溫之當愈。(玉函。作春三月病常苦裡冷。案此方。已見太陽上篇。

而無此方立夏以下六十二字。故再舉於斯。此六十二字。疑是後人所添。而玉函。千金。及翼方。外臺秘要。並有之。故不可妄刪。姑存其舊耳。)

內臺方議。問曰。活人書云。白虎湯。惟夏至發可用。何耶。答曰。非也。古人一方對一證。若嚴冬之時。果有白虎湯證。安得不用石膏。盛夏之時。果有真武湯證。安得不用附子。若老人可下。豈得不用硝黃。壯人可溫。豈得不用姜附。此乃合用者必需之。若是不合用者。強而用之。不問四時。皆能為害也。

汪氏引徐春沂云。立夏後云云。疑是後人所加。

張氏傷寒百問經絡圖曰。白虎加人參。名化斑湯。出異書。

傷寒無大熱。口燥渴。心煩背微惡寒者。白虎加人參湯主之。(玉函。心。作而。千金。及翼。外臺。作白虎湯。)

白話文:

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下

邪氣凝聚成實證時,不會非常口渴;邪氣散漫則會口渴。現在雖然裡熱凝聚於內,但表裡都熱,還未形成實證,邪氣散漫,薰蒸心膈,所以非常口渴,舌乾煩躁,想喝很多水,因此使用白虎加人參湯,散熱生津。口渴、舌乾煩躁,想喝很多水,表示裡熱重於表熱。所謂表熱,是指熱邪已積聚於內,而非還有表邪。

因為裡熱太盛,其氣上升達於外,所以表面也覺得熱,這就是《陽明篇》中所說的蒸蒸發熱,熱氣從內向外發散。時時惡風,是因為熱極生汗太多,汗液收不住,肌膚疏鬆,所以時時惡風。裡熱則胃腑乾燥灼熱,所以非常口渴、舌乾煩躁,想喝很多水。這是因為吐瀉後,胃氣虛弱,內部津液虧損,所以燥渴非常嚴重。

人參最能迅速生津,所以加人參。

《金匱要略》說,傷寒二字之下,應該有「若汗」二字,因為發汗比吐瀉更傷津液。時時惡風,應該是汗後惡風,如果不是汗後惡風,而是時時惡風,表示表邪未解,就不能用白虎湯。論述中說發熱無汗,表邪未解,不可用白虎湯;口渴想喝水,沒有表證,則用白虎加人參湯。讀者仔細研讀原文便能明白,這個說法難以遵循。

柯氏說,應該發汗卻不發汗,反而採取吐瀉的方法,這是治療上的錯誤。吐瀉都會損失津液,上吐損失上部津液,下瀉損失下部津液。

《傷寒類方》說,胃液已盡,不在經脈,不在臟腑,也不是像承氣湯證那樣有實邪,是因為胃口津液枯竭,內火熾盛,想喝水來解救,所以症狀如此,與熱邪在臟腑者大不相同。

《外台秘要》和《傷寒論》記載:治療傷寒,汗出、惡寒、身熱、口渴不止,想喝一斗左右的水,用白虎加人參湯。這一條原文未載,暫且附錄於此。

白虎加人參湯方

知母(六兩),石膏(一斤,碎),人參(二兩,上等,玉函方作三兩),甘草(二兩,炙),粳米(六兩)

上五味,加水一斗,煮米至熟,湯成後去渣,溫服一升,一日三次。此方立夏後立秋前才可服用,立秋後不可服用;正月、二月、三月還很寒冷,也不可服用,服用則會嘔吐腹瀉腹痛。各種失血虛弱的人也不可服用,服用後腹痛腹瀉的,只要溫暖腹部即可痊癒。(玉函方說:春天三個月疾病常苦於裡寒。此方已見於《太陽篇》,但沒有立夏以下六十二字,所以在此再列出。這六十二字,懷疑是後人添加的,但玉函、千金、翼方、外台秘要都有,所以不能任意刪除,姑且保留。)

內台方議說:問:活人書說,白虎湯只有夏至發病時才可用,為什麼?答:不是這樣。古人一方對應一證,如果嚴冬時節確實出現白虎湯的證狀,怎麼能不用石膏?盛夏時節確實出現真武湯的證狀,怎麼能不用附子?老年人可以用下瀉藥,怎麼能不用硝石、黃連?壯年人可以用溫補藥,怎麼能不用生薑、附子?這些都是必須合用的。如果不合用,勉強使用,不論什麼季節,都會有害。

汪氏引用徐春沂的說法:立夏以後……,懷疑是後人添加的。

《張氏傷寒百問經絡圖》說:白虎加人參湯,名為化斑湯,出自其他書籍。

傷寒無大熱,口乾渴,心煩,背部微惡寒,用白虎加人參湯。(玉函方將「心」字作「而」字;千金、翼方、外台都作白虎湯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