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論輯義》~ 卷三 (20)
卷三 (20)
1.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下
金匱要略。病懸飲者。此湯主之。又咳家其脈弦。為有水。此湯主之。又有支飲家。咳煩胸中痛者。不卒死。至一百日。或一歲。宜此湯。
外臺秘要。深師朱雀湯。療久病癖飲。停痰不消。在胸膈上液液。時頭眩痛苦攣。眼暗。身體手足十指甲盡黃。亦療脅下支滿。飲輒引脅下痛。(即本方。用甘遂。芫花。各一分。大戟三分。大棗十二枚。)聖濟總錄。三聖散。治久病飲癖停痰。及脅滿支飲。輒引胸下痛。(即本方)
汪氏云。陳無擇三因方。以十棗湯藥為末。用棗肉和丸。以治水氣四肢浮腫。上氣喘急。大小便不通。蓋善變通者也。
醫學綱目。昔杜壬問孫兆曰。十棗湯。畢竟治甚病。孫曰。治太陽中風。表解里未和。杜曰。何以知里未和。孫曰。頭痛心下痞滿。脅下痛。乾嘔汗出。此知里未和也。杜曰。公但言病症。而所以里未和之故。要緊總未言也。孫曰。某嘗於此未決。願聞開諭。杜曰。里未和者。
蓋痰與燥氣。壅於中焦。故頭痛乾嘔。短氣汗出。是痰膈也。非十棗湯不治。但此湯不得輕用。恐損人於倏忽。用藥者慎之。
宣明論。此湯。兼下水腫腹脹。並酒食積。腸垢積滯。痃癖堅積。蓄熱暴痛瘧氣久不已。或表之正氣與邪熱。並甚於里。熱極似陰。反寒戰。表氣入里。陽厥極深。脈微而絕。並風熱燥甚。結於下焦。大小便不通。實熱腰痛。及小兒熱結。乳癖積熱。作發風潮搐。斑疹熱毒。
不能了絕者。○又云。芫花。慢火炒變色。仲景鄉語。云炒作熬。下凡言熬者。皆乾炒也。案楊雄方言云。凡以火而干五穀之類。自山而東。齊楚以往。謂之熬。即其義也。
嘉定縣誌。唐杲字德明。善醫。太倉武指揮妻。起立如常。臥則氣絕欲死。杲言是為懸飲。飲在喉間。坐之則墜。故無害。臥則壅塞諸竅。不得出入。而欲死也。投以十棗湯而平。
醫學六要。一人飲茶過度。且多憤懣。腹中常轆轆有聲。秋來發熱寒似瘧。以十棗湯料。黑豆煮。曬乾。研末。棗肉和丸。芥子大。而以棗湯下之。初服五分。不動。又治五分。無何腹痛甚。以大棗湯飲。大便五六行。皆溏糞無水。時蓋晡時也。夜半乃大下數斗積水。而疾平。當其下時。瞑眩特甚。手足厥冷。絕而復甦。舉家號泣。咸咎藥峻。嗟乎藥可輕哉。
方脈正宗。治五種飲證。芫花。醋煮。大戟。醋煮。甘遂。童便煮。三處煮過。各等分。焙乾為末。每服二錢。大棗十枚。煎湯調下。(出本草匯言。)
直指方。治小瘤方。先用甘草。煎膏。筆蘸妝瘤四圍。干而復妝。凡三次。後以大戟芫花甘遂。上等為細末。米醋調。別筆妝敷其中。不得近著甘草處。次日縮小。又以甘草膏。妝小暈三次。中間仍用大戟芫花甘遂如前。自然焦縮。
白話文:
《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下》
金匱要略記載,此方主治懸飲。咳嗽,脈弦,也因有水而用此方。支飲,咳嗽煩躁,胸痛,不會突然死亡,但可持續一百天或一年,也宜用此方。
外臺秘要記載,深師朱雀湯治療久病癖飲、停痰不消,胸膈間有液體,時常頭暈、疼痛、抽搐,眼睛昏暗,身體手足指甲都發黃,也治療脅下脹滿,飲水就引起脅下疼痛。(此方即用甘遂、芫花各一分,大戟三分,大棗十二枚。)聖濟總錄記載,三聖散治療久病飲癖、停痰,以及脅滿支飲,飲水就引起胸下疼痛。(此方相同)
汪氏說,陳無擇《三因方》將十棗湯藥研成粉末,用棗肉做成丸藥,治療水氣導致的四肢浮腫、上氣喘急、大小便不通,此方善於通利。
醫學綱目記載,杜壬問孫兆:十棗湯究竟治療什麼病?孫兆說:治療太陽中風,表證已解但裡證未和。杜壬問:如何知道裡證未和?孫兆說:頭痛、心下痞滿、脅下痛、乾嘔、汗出,就知道裡證未和了。杜壬說:您只說了病症,但裡證未和的原因,卻沒說清楚。孫兆說:我對此也未完全明瞭,希望能得到您的指教。杜壬說:裡證未和,是因為痰和燥氣壅塞於中焦,所以頭痛、乾嘔、氣短、汗出,這是痰阻膈脈,非十棗湯不能治療。但此湯不能輕易使用,以免損傷身體,用藥者應謹慎。
宣明論記載,此湯也治療水腫、腹脹,以及酒食積滯、腸垢積滯、痃癖堅積、蓄熱暴痛、瘧疾久治不癒,或者表證的正氣與邪熱都嚴重侵犯裡證,熱極似陰而反寒戰,表氣入裡,陽氣衰竭極深,脈微弱甚至消失,以及風熱燥邪嚴重,結聚在下焦,大小便不通,實熱腰痛,以及小兒熱結、乳癖積熱,引起發熱、抽搐、斑疹熱毒等症,且病情不能痊癒。又說,芫花要用慢火炒至變色。仲景鄉語說,炒作熬,凡言熬者,皆乾炒也。案楊雄《方言》說,凡是用火烘乾穀物之類,從山東到齊楚一帶,叫做熬,就是這個意思。
嘉定縣誌記載,唐杲善於醫術。太倉武指揮的妻子,站立如常,但臥下就氣絕欲死。唐杲說這是懸飲,飲停留在喉嚨間,坐著時下墜,所以無害;臥下時阻塞諸竅,氣血不得出入,所以想死。給予十棗湯後病情平復。
醫學六要記載,一人飲茶過度,又多有鬱怒,腹部常咕嚕作響,秋天發熱寒戰像瘧疾一樣。用十棗湯的藥材,與黑豆一起煮,曬乾,研磨成粉,用棗肉做成丸藥,芥子大小,用棗湯送服。初服五分,沒有反應,又服五分,不久腹部劇痛,用大棗湯飲服後,大便五六次,都是稀便無水,大約是傍晚時分。夜半時分,大量排出數斗積水,而病情平復。排水的過程中,昏迷眩暈非常嚴重,手足厥冷,幾近死亡又復甦,全家號哭,都責怪藥物過於峻猛。唉!藥物怎能輕易使用呢!
方脈正宗記載,治療五種飲證,芫花用醋煮,大戟用醋煮,甘遂用童便煮,三味藥都煮過,等分,焙乾研末,每次服二錢,用大棗十枚煎湯調服。(出《本草匯言》)
直指方記載,治療小瘤的方法,先用甘草煎膏,用筆蘸取塗抹在瘤的四周,乾了再塗,共三次。然後用大戟、芫花、甘遂研成細末,用米醋調勻,用另一支筆塗抹在瘤的中心,不能沾到甘草膏的地方。第二天瘤會縮小,再用甘草膏塗抹小範圍三次,中間仍然用大戟、芫花、甘遂如前法使用,瘤就會自然萎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