丹波元簡

《傷寒論輯義》~ 卷三 (16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(16)

1.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下

金匱要略附方。外臺。柴胡桂薑湯。治瘧寒多微有熱。或但寒不熱。服一劑如神。(案今外臺。無所考。)

活人書。乾薑柴胡湯。婦人傷寒。經脈方來初斷。寒熱如瘧。狂言見鬼。(即本方。無黃芩。)

傷寒五六日。頭汗出。微惡寒。手足冷。心下滿。口不欲食。大便硬。脈細者。此為陽微結。必有表。復有里也。脈沉。亦在裡也。汗出為陽微。假令純陰結。不得復有外證。悉入在裡。此為半在裡。半在外也。脈雖沉緊。不得為少陰病。所以然者。陰不得有汗。今頭汗出。

故知非少陰也。可與小柴胡湯。設不了了者。得屎而解。(玉函。在裡也。作為病在裡。)

〔知〕此言少陽病。有似少陰者。當細辨其脈證也。〔成〕傷寒五六日。邪當傳裡之時。頭汗出微惡寒者。表仍未解也。手足冷。心下滿。口不欲食。大便硬脈細者。邪結於裡也。大便硬為陽結。此邪熱雖傳於裡。然以外帶表邪。則熱結猶淺。故曰陽微結。脈沉雖為在裡。若純陰結。

則更無頭汗惡寒之表證。諸陰脈。皆至頸胸中而還。不上循頭。今頭汗出。知非少陰也。與小柴胡湯。以除半表半裡之邪。服湯已。外證罷而不了了者。為裡熱未除。與湯取其微利則愈。故云得屎而解。〔程〕半里之熱。以怫鬱不能外達。故頭汗出。半表之寒。以持久不能解散。

故微惡寒。兩邪互拒。知陽氣鬱滯而成結矣。唯其陽氣鬱而滯也。所以手足冷。心下滿。口不欲食。大便硬。既有結滯之證。便成結滯之脈。所以脈亦細。所云陽證似陰者。此其類也。凡脈細。脈沉。脈緊。皆陽熱鬱結之診。無關少陰也。可見陽氣一經鬱結。不但陽證似陰。

並陽脈似陰矣。只據頭汗出一證。其人陽氣鬱結。必夾苦口咽乾目眩而成。其餘半在表證。但一審之微惡寒。而凡往來寒熱等證。不必一具。即可作少陽病處治。與以小柴胡湯矣。得屎自解。即大柴胡。與柴胡加芒硝湯。皆所當斟酌者耳。

案汗出為陽微。錫駒云。汗出為太陽表氣虛微。與陽微結之微不同。錢氏以為陽微而結。與汗出為陽微。同為陽氣衰微之義。汪氏則並下陽微。為陽微結之義。俱失之。金鑑云。脈細當是脈沉細。觀本條下文。脈沉亦在裡也之亦字自知。脈雖沉緊之緊字。當是細字。本條上文。並無緊字。如何說。雖沉緊。雖字何所謂耶。必是傳寫之誤。此說亦不必矣。

案汪氏云。補亡論。郭白雲云。實者。大柴胡湯。虛者。蜜煎導之。其說甚是。而今推成氏之意。當是調胃承氣湯。本事方曰。有人患傷寒。五六日。頭汗出。自頸以下無汗。手足冷。心下痞悶。大便秘結。或者見四肢冷。又汗出滿悶。以為陰證。予診其脈。沉而緊。予曰。

白話文:

金匱要略附方中記載柴胡桂薑湯,用於治療瘧疾,寒多微熱或僅寒不熱,一劑即可見效。

活人書中記載乾薑柴胡湯,用於治療婦女傷寒,經脈剛開始阻塞,寒熱如瘧疾,並伴有狂言見鬼症狀。此方與前者相似,只是不含黃芩。

傷寒五六日,頭汗出,微惡寒,手足冷,心下滿,不想吃東西,大便乾燥,脈象細弱,這是陽氣虛弱而形成的結滯,既有表證,也有裡證。脈象沉細,也屬於裡證。頭汗出是陽氣虛弱的表現。如果純陰結實,就不會有外在症狀,完全是裡證。此症屬於半表半裡證,雖然脈象沉緊,卻不是少陰病。這是因為陰證不會出汗,而此症卻有頭汗,所以不是少陰病。可以用小柴胡湯治療。如果服藥後症狀沒有完全消失,大便通暢後就會痊癒。

這是少陽病,類似少陰病,需要仔細辨別脈象和症狀。傷寒五六日,邪氣正要傳入裡證時,頭汗出並微惡寒,表示表證尚未完全解除;手足冷、心下滿、不想吃東西、大便乾燥、脈象細弱,表示邪氣結滯於裡。大便乾燥是陽氣結滯的表現。雖然邪熱已經傳入裡證,但仍伴有表證,所以熱結不深,稱為陽微結。脈象沉細雖然表示病在裡,但如果是純陰結實,就不會有頭汗、惡寒等表證。所有陰證的脈象都只到頸部和胸部就回去了,不會上行到頭部。現在有頭汗,就知道不是少陰病。服用小柴胡湯,可以去除半表半裡的邪氣。服用湯藥後,表證消失但症狀未完全好轉,表示裡熱未除,繼續服用湯藥,使大便略微通暢就能痊癒。

半裡之熱因鬱結而不能向外宣洩,所以頭汗出;半表之寒因久病而不能解散,所以微惡寒。兩種邪氣互相抵禦,說明陽氣鬱滯而形成結滯。正是因為陽氣鬱滯,所以手足冷、心下滿、不想吃東西、大便乾燥。既然有結滯的症狀,脈象也就呈現結滯的狀態,所以脈象細弱。「陽證似陰」就是這個道理。凡是脈象細弱、沉細、緊,都是陽熱鬱結的表現,與少陰病無關。由此可見,陽氣一旦鬱結,不僅陽證似陰,陽脈也似陰。只要根據頭汗出這一症狀,就能判斷此人陽氣鬱結,必然伴有口苦咽乾、目眩等症狀。其他半表證,只要仔細審察微惡寒即可,其他往來寒熱等症狀不必一一俱全,就可以診斷為少陽病,服用小柴胡湯治療。大便通暢後自愈。大柴胡湯、柴胡加芒硝湯等也可根據情況酌情使用。

關於「汗出為陽微」的理解,不同醫家有不同看法,不必深究。

有人患傷寒五六日,頭汗出,頸部以下無汗,手足冷,心下痞悶,大便秘結,或者出現四肢冷、汗出、胸悶,被誤認為陰證。診其脈象沉緊……(此處原文缺失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