丹波元簡

《傷寒論輯義》~ 卷三 (8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(8)

1.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下

汪氏云。大抵此湯。病人痰熱內結者。正宜用之。錫駒云。案湯有大小之別。症有輕重之殊。今人多以小陷胸湯。治大結胸症。皆致不救。遂諉結胸。為不可治之證。不知結胸之不可治者。止一二節。余皆可治者也。苟不體認經旨。以致臨時推諉。誤人性命。深可嘆也。

傷寒直格曰。栝蔞實。惟銼其殼。子則不銼。或但用其中子者。非也。

醫學綱目曰。工部郎中鄭忠厚因患傷寒。胸腹滿。面黃如金色。諸翰林醫官商議。略不定。推讓曰。胸滿可下。恐脈浮虛。召孫兆至。曰。諸公雖疑。不用下藥。鄭之福也。下之必死。某有一二服藥。服之必瘥。遂下小陷胸湯。尋利。其病遂良愈。明日面色改白。京城人稱服。

又曰。孫主簿述之母。患胸中痞急。不得喘息。按之則痛。脈數且澀。此胸痹也。因與仲景三物小陷胸湯。一劑而和。二劑而愈。

醫壘元戎。小陷胸湯。去半夏。加大黃。

赤水玄珠。徐文學三泉先生令郎。每下午發熱。直至天明。夜發更甚。右脅脹痛。咳嗽吊疼。坐臥俱疼。醫以瘧治。罔效。逆予診之。左弦大。右滑大搏指。予曰。內經云。左右者。陰陽之道路。據脈。肝膽之火。為痰所凝。必勉強作文。過思不決。鬱而為疼。夜甚者。肝邪實也。

乃以仲景小陷胸湯為主。栝蔞一兩。黃連三錢。半夏二錢。前胡青皮各一錢。水煎飲之。夜服當歸龍薈丸。微下之。夜半痛止熱退。兩帖全安。

醫林集要。加味陷胸湯。治壅熱痞滿。胸膈痛。或兩脅痛。

於本方。加桔梗。黃芩。黃連。麥門冬。姜水煎。飢時服。利下黃涎。即安。凡瘧痢病後餘熱。留滯胸膈。及有飲酒過度。胸結痛。亦宜服此。神效。一法。只用小陷胸湯。加桔梗。枳殼。甚效。

醫學入門小調中湯。治一切痰火。及百般怪病。善調脾胃神效。

於本方。加甘草。生薑。

證治大還。加味小陷胸湯。(秘方)治火動其痰嘈雜。

於本方。加枳實。梔子。

張氏醫通。凡咳嗽面赤。胸腹脅常熱。惟手足有涼時。其脈洪者。熱痰在膈上也。小陷胸湯。(即本方)

太陽病二三日。不能臥。但欲起。心下必結。脈微弱者。此本有寒分也。反下之若利止。必作結胸。未止者。四日復下之。此作協熱利也。(玉函。脈經。千金翼。起下。有者字。作此本寒也。反上。有而字。四下。有五字。復下。有重字。協。作挾。脈經。不上。有終字。

外臺。寒分。作久寒。神巧萬全方。分。作故。王本。刪分字。金鑑云。復下之之字。當是利字。上文利未止。豈有復下之理乎。細玩自知。是必傳寫之誤。方云。末句此下。疑有脫誤。是不必矣。)

〔錢〕二三日。表邪未解。將入里而未入里之時也。不能臥。但欲起者。邪勢攪擾。坐臥不寧之狀也。若此則知邪已在胸次之陽位矣。以尚未入胃。故知心下必結。必者。決詞也。本文雖不言治法。以理推之。即梔子豉湯之類症也。若此症而脈見微弱者。其中氣本屬虛寒。尤為不可下之證。

白話文:

汪氏認為,大抵這個方劑,適用於病人痰熱內結的症狀。錫駒指出,此方劑有大小之分,症狀也有輕重之差別。現在很多人用小陷胸湯治療大結胸症,結果都治不好,反而認為結胸是不可治的病症。其實,只有少數幾種類型的結胸不可治,大多數還是可以治療的。如果不能理解經方要旨,臨床上就推諉不治,誤人性命,實在令人惋惜。

傷寒論中記載,栝蔞實只用銼碎它的殼,裡面的子不用銼碎,或只用裡面的子,都是錯誤的。

《醫學綱目》記載,工部郎中鄭忠厚患傷寒,胸腹脹滿,面色發黃如金色,眾翰林醫官商議,拿不定主意,推讓說可以下藥,但又擔心脈象浮虛,便請來孫兆。孫兆說,各位雖然懷疑,但不用下藥,這是鄭忠厚的福氣,如果下藥,他必死無疑。我有一二劑藥,服後必能痊癒。於是,他用小陷胸湯,使之通便,病情很快好轉,第二天面色也恢復正常,京城的人都稱讚他醫術高明。

書中又記載,孫主簿的母親患胸中痞悶,呼吸困難,按壓則疼痛,脈象數而澀,這是胸痹。孫主簿用仲景的三物小陷胸湯,一劑藥就見效,二劑藥就痊癒了。

《醫壘元戎》中記載,小陷胸湯去半夏,加大黃。

《赤水玄珠》中記載,徐文學三泉先生的兒子,每天下午發熱,一直持續到天明,晚上更甚,右脅脹痛,咳嗽劇烈疼痛,坐臥都疼痛難忍。醫生用治療瘧疾的方法治療,卻沒有效果。我診治後發現,左脈弦大,右脈滑大而有力,我說:《內經》說,左右代表陰陽的通路,根據脈象看,是肝膽之火被痰所阻塞,一定是思慮過度,鬱結成痛,晚上加重是因為肝邪實證。

於是,我以仲景的小陷胸湯為主方,加入栝蔞實一兩,黃連三錢,半夏二錢,前胡、青皮各一錢,水煎服。晚上服用當歸龍薈丸,輕微通便,夜半疼痛停止,發熱退去,服兩劑藥就痊癒了。

《醫林集要》中記載,加味陷胸湯治療壅熱痞滿,胸膈疼痛,或兩脅疼痛。

在此方基礎上,加入桔梗、黃芩、黃連、麥門冬,用薑水煎服,飢餓時服用,通利下黃色黏液,則病癒。凡是瘧疾、痢疾病癒後餘熱停留在胸膈,以及飲酒過度,胸部結痛,都適合服用此方,療效神奇。另一種方法,只用小陷胸湯,加桔梗、枳殼,效果也很好。

《醫學入門》中記載,小調中湯治療一切痰火,以及各種怪病,善於調和脾胃,療效神奇。

在此方基礎上,加入甘草、生薑。

《證治大還》中記載,加味小陷胸湯(秘方)治療火動其痰,嘈雜。

在此方基礎上,加入枳實、梔子。

《張氏醫通》中記載,凡是咳嗽、面赤、胸腹脅部經常發熱,只有手足有時發涼,脈象洪大的,是熱痰停留在膈上的症狀,用小陷胸湯(即本方)。

太陽病二三日,不能臥,只想坐起,心下必定結塊,脈象微弱,這是原本就有寒邪的症狀,如果反下藥導致通便停止,必定會形成結胸;如果通便沒有停止,第四天再下藥,這是因為協同熱邪而通便。 (玉函、脈經、千金翼等書中,對原文的“此本有寒分也”、“反下之若利止”、“四日復下之”等處的字句有不同記載,這裡不再贅述。)

《外臺秘要》中,將“寒分”解釋為“久寒”;《神巧萬全方》中,將“分”解釋為“故”;王氏版本則刪去了“分”字;《金鑑》中認為“復下之”的“之”字,應該是“利”字,因為上文說“利未止”,怎麼可能再下藥呢?仔細推敲就能明白,這是傳抄錯誤。方劑最後一句“此下”也可能存在脫漏錯誤,但不必深究。

錢氏認為,二三日,表邪未解,將要入裡而尚未入裡的時候,不能臥,只想坐起,是邪氣攪擾,坐臥不安的表現。這樣就可以知道邪氣已經在胸次的陽位了,因為還沒有進入胃,所以知道心下必定結塊。“必”字是肯定的詞語。本文雖然沒有說明治療方法,但根據道理推斷,就是梔子豉湯類似的症狀。如果出現這種症狀,脈象又見微弱,這是氣本虛寒,更不能下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