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論輯義》~ 卷三 (5)
卷三 (5)
1.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下
若胃中空虛。陽氣內陷。不結於胸膈。下入於胃中者。遍身汗出。則為熱越。不能發黃。若但頭汗出。身無汗劑頸而還。小便不利者。熱不得越。必發黃也。〔方〕太陽之脈本浮。動數者。欲傳也。浮則為風四句。承上文以釋其義。頭痛至表未解也。言前證。然太陽本自汗。
而言微盜汗。本惡寒而言反惡寒者。稽久而然也。醫反下之。至大陷胸湯主之。言誤治之變。與救變之治。膈。心胸之間也。拒。格拒也。言邪氣入膈。膈氣與邪氣。相格拒而為痛也。空虛。言真氣與食氣。皆因下而致虧損也。客氣。邪氣也。陽氣。客氣之別名也。以本外邪。
故曰客氣。以邪本風。故曰陽氣。裡虛而陷入。故曰內陷。〔汪〕夫曰膈內。曰心中。曰心下。皆胸之分也。名曰結胸。其邪實陷於胃。胃中真氣虛。斯陽邪從而陷入於胸。作結硬之形也。補亡論。常器之云。發黃者。與茵陳蒿湯。煎茵陳濃汁。調五苓散。亦可。
錢氏云。表未解。乃桂枝湯證也。竊疑當是柴胡桂枝湯證。又云。動數之脈。變遲之後。陽邪已陷。豈尚有浮脈乎。必無浮脈再見之理矣。
明理論曰。傷寒盜汗。非若雜病者之責其陽虛而已。是由邪在半表半裡使然也。何者。若邪氣一切在表於衛。則自汗出。此則邪氣侵行於里。外連於表邪。及睡則衛氣行於里。乘表中陽氣不致。津液得泄。而為盜汗。亦非若自汗有為之虛者。有為之實者。其於盜汗。悉當和表而已。
案客氣。外臺。作客熱。知是陽氣。乃陽熱之邪氣也。
案證治準繩。載朱震亨說云。胃中空虛。短氣煩躁。虛之甚矣。豈可迅攻之乎。以梔子豉湯。吐胸中之邪而可也。錢氏則稱朱氏不善讀書者。因歷舉七條。以辨其誤。可謂至當矣。文繁。今省之。
大陷胸湯方
大黃(六兩去皮○千金。及翼。無去皮二字。),芒硝(一升),甘遂(一錢匕○千金。及翼。外臺。一上。有末字。成本。脫匕字。)
上三味。以水六升。先煮大黃。取二升。去滓。納芒硝。煮一兩沸。納甘遂末。溫服一升。得快利止後服。
〔成〕大黃謂之將軍。以苦盪滌。芒硝一名硝石。以其咸能軟硬。夫間有遂。以通水也。甘遂。若夫間之遂。其氣可以直達透結。陷胸三物為允。(〔汪〕案甘遂。若夫間之遂。考周禮。凡治野。夫間有遂。注云。自一夫至千夫之田。為遂。溝洫澮所以通水於川。遂者。通水之道也。
廣深各三尺曰遂。則是甘遂。乃通水之要藥。陷胸湯中。以之為君。乃知結胸證。非但實熱。此係水邪結於心下故也。○案周禮。遂人。上地夫一廛。夫間有遂。遂上有徑。十夫有溝。鄭玄注云。遂溝。皆所以通水於川也。遂深二尺。溝倍之。)〔錢〕大黃六兩。漢之六兩。
白話文:
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下
胃部空虛,陽氣內陷,沒有停留在胸膈之間,而是下降到胃中,全身出汗,這是熱邪外越的表現,不會發黃。如果只有頭部出汗,身體沒有汗,汗液停留在頸部,小便不利,則熱邪不能外越,必然會發黃。太陽脈原本浮,脈象動而數,這是要傳變的徵兆。脈浮則為風,這四句是承接上文來解釋其含義,頭痛是表證未解。前文已說明,太陽病原本就自汗,
而這裡說微盜汗,原本惡寒卻反而不惡寒,這是病程長久之後的表現。醫生錯誤地使用下法治療,導致病情加重,需要大陷胸湯來治療,說明誤治後的變化及應對之法。膈,是指心胸之間。拒,是阻塞的意思,說明邪氣入侵膈,膈氣與邪氣相互阻礙而導致疼痛。空虛,是指真氣和飲食精氣都因下利而損耗。客氣,是邪氣。陽氣,是客氣的另一個名稱,因為本病是由外邪引起,
所以稱作客氣;因為邪氣本質屬風,所以稱作陽氣。內裡虛弱而邪氣陷入,所以說內陷。膈內、心中、心下,都是胸部的不同部位,稱為結胸,邪氣確實陷於胃中,胃中真氣虛弱,陽邪因此而陷入胸中,形成結塊硬結的形狀。補亡論,常器所說。如果發黃,可以用茵陳蒿湯,煎煮濃縮的茵陳汁液,再用五苓散調和服用,也可以。
錢氏說,表證未解,是桂枝湯的證候。但我懷疑應該是柴胡桂枝湯的證候。又說,脈象動而數,變為遲緩之後,陽邪已經陷入,怎麼還會出現浮脈呢?不可能再出現浮脈了。
明理論說:傷寒的盜汗,不像其他雜病那樣單純是陽虛,而是由於邪氣停留在半表半裡造成的。這是因為,如果邪氣完全在表,則會自汗;而這裏的邪氣侵犯裡,又連及於表,睡覺時衛氣行於裡,乘表中陽氣不足,津液外泄,而為盜汗。盜汗,不像自汗那樣有虛實之分,對於盜汗,都應該和解表。
客氣,外台秘要稱之為客熱,知道這是陽氣,即陽熱的邪氣。
根據《證治準繩》,朱震亨說:胃中空虛,短氣煩躁,這是虛證非常嚴重,怎麼可以迅速攻邪呢?可以用梔子豉湯,嘔吐出胸中的邪氣即可。錢氏批評朱氏沒有讀懂書,列舉七條反駁他的錯誤,可謂非常正確。原文冗長,現已精簡。
大陷胸湯方
大黃(六兩,去皮;千金翼方和外臺秘要中無「去皮」二字),芒硝(一升),甘遂(一錢匕;千金翼方和外臺秘要中,有「末」字;《成本》中脫落「匕」字)
上三味,用水六升,先煮大黃,取二升,去渣,加入芒硝,煮沸一兩沸,加入甘遂末,溫服一升,得到暢快通利後停止服用。
大黃稱為將軍,用它的苦味來蕩滌邪氣;芒硝又名硝石,因為它的鹹味能軟化堅硬之物;甘遂,就像田間的溝渠,它的藥性可以直達並通透邪氣的結塊。陷胸湯三味藥物都恰如其分。(甘遂,就像田間的溝渠,考證《周禮》,凡是治理田野,夫間有遂,注釋說,從一夫到千夫的田地,稱為遂,溝渠是使水流入河流的通道,遂,是使水流通暢的道路。
廣深各三尺叫做遂,這就是說甘遂,是使水流通暢的主要藥物,陷胸湯中,以它為主藥,就知道結胸證,不只是實熱,這是水邪結在心下的緣故。考證《周禮》,遂人,上地夫一廛,夫間有遂,遂上有徑,十夫有溝,鄭玄注說,遂溝,都是為了使水流入河流,遂深二尺,溝是它的兩倍。)大黃六兩,是漢代的六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