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論輯義》~ 卷一 (24)
卷一 (24)
1.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上
十形三療。一小兒。小溲不通。號跳旋轉。下則成砂石。大便秘。肛門脫出一二寸。戴人曰。此下焦塞也。不吐不下。則何以開。不令飲水。小溲何以利。以調胃承氣湯一兩。加牽牛子頭末三錢。河水煎服。又用瓜蒂末。糊丸芥子許。六十丸吞下。上吐下瀉。一時齊出。有膿有血。
湧泄既定。令飲新水。二三十次。每次飲一盞。其病如失。試效方。調胃承氣湯。治消中渴而飲食多。
衛生寶鑑。治面熱。以本方七錢。加黃連二錢。犀角一錢。(案張氏醫通云。飲食不節。則胃病。胃病則氣短。精神少。而生大熱。有時火上行。而獨燎其面。針經云。面熱者。足陽明病。調胃承氣湯。加犀角。川連。)
又牛黃通膈湯。覺中風一二日。實則急宜下之。
於本方。加牛黃。與芒硝同研末。調服。
又破棺丹。治瘡腫一切風熱。
即本方。為末。煉蜜丸。
醫壘元戎。治大頭病。本方。加牛蒡子。寒水石。為細末。煉蜜酒服。
又滌毒散。治時氣疙瘩。五發瘡瘍。喉閉雷頭。
於本方。加當歸。
又玉燭散。本方。與四物湯。各半合。
經驗良方。調胃承氣湯。治熱留胃中發斑。及服熱藥過多。亦發斑。此藥主之。
四逆湯方
甘草(二兩炙○千金翼。霍亂門。作一兩),乾薑(一兩半),附子(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○玉函。作生去皮破)
上三味。以水三升。煮取一升二合。去滓。分溫再服。強人可大附子一枚。乾薑三兩。(味下。成本。有㕮咀二字。)
〔錢〕四逆湯者。所以治四肢厥逆。而名之也。素問陽明脈解云。四肢者。諸陽之本也。陽盛則四肢實。即陰陽應象論之清陽實四肢也。靈樞終始篇云。陽受氣於四末。陰受氣於五臟。蓋以谷入於胃。氣之清者為營。行於脈中。濁者降於下焦。為命門真陽之所蒸騰。其氣直達皮膚。
而為衛氣。先充滿於四末。然後還而溫肌肉。密腠理。行於陰陽。各二十五度。故四肢為諸陽之本。此以真陽虛衰。陰邪肆逆。陽氣不充於四肢。陰陽不相順接。故手足厥冷。而為厥逆咽中干也。若重發其汗。更加燒針取汗。則孤陽將絕矣。仲景急以溫經復陽為治。故立四逆湯。
其以甘草為君者。以甘草甘和而性緩。可緩陰氣之上逆。乾薑溫中。可以救胃陽。而溫脾土。即所謂四肢皆稟氣於胃。而不得至經。必因於脾。乃得稟焉。此所以脾主四肢也。附子辛熱。直走下焦。大補命門之真陽。故能治下焦逆上之寒邪。助清陽之升發。而騰達於四肢。則陽回氣暖。
而四肢無厥逆之患矣。是以名之曰四逆湯也。
顧憲章傷寒溯源集云。案言四者。四肢之省文也。四肢。自指至肘。足至膝。是也。其病為深。凡言手足者。自指至腕。足至踝而已。其病尚淺。仲景下字不苟。其輕重淺深。一覽瞭然矣。○案四逆字。見於靈素。亦是四肢厥逆之義。柯氏謂本方脫人參。乃以四物救逆名之。誤也。
白話文:
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上
十種症狀,三種療法。有一個小孩,小便不通,哭鬧翻滾,排泄物像砂石,大便秘結,肛門脫出約一至二寸。有人說這是下焦阻塞。他不吐也不瀉,怎麼才能通利?不讓他喝水,小便怎麼能順利排出?於是用調胃承氣湯一兩,加牽牛子頭末三錢,用河水煎服。又用瓜蒂末作成像芥子大小的丸藥,六十丸吞服下去。上吐下瀉,同時排出膿血。
嘔吐洩瀉停止後,讓他喝新鮮水,二三十次,每次一盞。病症如同消失。
試驗方劑:調胃承氣湯,治療消渴(口渴)且飲食過多的症狀。
《衛生寶鑑》記載:治療面部發熱,用調胃承氣湯七錢,加黃連二錢,犀角一錢。(按:張氏《醫通》說,飲食不節制就會導致胃病,胃病則會氣短、精神萎靡,並出現高熱,有時熱氣上行,只燒灼面部。《針經》說:面部發熱是足陽明經的病症,調胃承氣湯加犀角、黃連可以治療。)
又用牛黃通膈湯,治療中風一兩天,病情危急的,需要迅速瀉下。在調胃承氣湯中加入牛黃與芒硝,研磨成粉末服用。
又用破棺丹,治療一切瘡腫風熱病症。將調胃承氣湯研磨成粉,煉蜜製成丸藥。
《醫壘元戎》記載:治療大頭病,在調胃承氣湯中加入牛蒡子、寒水石,研磨成細粉,煉蜜酒服用。
又用滌毒散,治療時疫引起的疙瘩、五種瘡瘍、喉嚨阻塞以及雷頭風。在調胃承氣湯中加入當歸。
又用玉燭散,將調胃承氣湯與四物湯各半合混合使用。
經驗良方:調胃承氣湯治療熱邪滯留在胃中導致發斑,以及服用溫熱藥過多也導致發斑,此藥可以治療。
四逆湯方
甘草(二兩,炙甘草;《千金翼》霍亂門記載為一兩),乾薑(一兩半),附子(一枚,生用去皮切八片;《玉函》記載為生用去皮切片)。
以上三味藥,用水三升,煮成一升二合,過濾去渣,分次溫服。體質強壯者,可加大附子一枚,乾薑三兩。(原文中有「㕮咀」二字,意義不明。)
〔錢氏注〕四逆湯,所以治療四肢厥逆,因此得名。 《素問·陽明脈解》說:四肢是諸陽之本。陽氣盛則四肢強壯,這與《陰陽應象大論》中「清陽實四肢」的說法一致。《靈樞·終始篇》說:陽氣從四肢末端受氣,陰氣從五臟受氣。谷物進入胃中,氣的清氣上升為營氣,運行於脈中;濁氣下降到下焦,為命門真陽所蒸騰,氣直達皮膚成為衛氣,先充滿四肢末端,然後迴流溫煦肌肉,使肌膚緻密,運行於陰陽之間,各有二十五度。所以四肢是諸陽之本。這是因為真陽虛衰,陰邪盛行,陽氣不能充實四肢,陰陽不能順利接續,所以手足厥冷,出現厥逆咽乾。如果再次發汗,並用針灸取汗,則陽氣將要耗竭。張仲景緊急使用溫經回陽的方法治療,所以創立了四逆湯。
用甘草作君藥,是因為甘草甘味平和,可以緩解陰氣上逆;乾薑溫中,可以救助胃陽,溫煦脾土。所謂四肢都從胃氣中獲得營養,但不能直接到達經絡,必須依靠脾臟才能獲得營養,所以脾臟主四肢。附子辛熱,直達下焦,大補命門真陽,所以能治療下焦寒邪上逆,幫助清陽上升,到達四肢,則陽氣迴歸,氣血溫暖,四肢就不再厥逆。所以稱為四逆湯。
顧憲章《傷寒溯源集》說:文中「四」字,是四肢的簡稱。四肢是指從手指到肘部,腳趾到膝蓋。手足則是指從手指到手腕,腳趾到腳踝,病情較輕。仲景用詞謹慎,藥方輕重深淺,一目了然。文中「四逆」一詞,見於《素問》、《靈樞》,也是指四肢厥逆的意思。柯氏認為本方缺少人參,是用四物湯救逆而名之,這是錯誤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