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論輯義》~ 卷一 (17)
卷一 (17)
1.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上
傷寒類方云。微邪已在皮膚中。欲自出不得。故身癢。以此湯取其小汗足矣。陽明篇云。身癢如蟲行皮中狀者。此以久虛故也。
桂枝麻黃各半湯方
桂枝(一兩十六銖。去皮。),芍藥,生薑(切),甘草(炙),大棗(四枚。擘。),麻黃(各一兩去節○千金翼。作去節各一兩。),杏仁(二十四枚湯浸去皮尖及兩仁者○千金翼。無湯浸二字。)
上七味。以水五升。先煮麻黃一二沸。去上沫。納諸藥。煮取一升八合。去滓。溫服六合。本云。桂枝湯三合。麻黃湯三合。併為六合。頓服。將息如上法。(【原注】臣億等謹案桂枝湯方。桂枝。芍藥。生薑。各三兩。甘草二兩。大棗十二枚。麻黃湯方。麻黃三兩。桂枝二兩。
甘草一兩。杏仁七十二個。今以算法約之。二湯各取三分之一。即得桂枝一兩十六銖。芍藥。生薑。甘草。各一兩。大棗四枚。杏仁二十三個零三分枚之一。收之得二十四個。合方。詳此方。乃三分之一。非各半也。宜云合半湯。○玉函。七味下。有㕮咀字。云。作方。頓服下。
有今裁為一方五字。)
〔柯〕桂枝湯三合。麻黃湯三合。併為六合。後人算其分兩。合作一方。大失仲景制方之意。〔徐〕是風雖外薄。為寒所持。而不能散。所以面顯怫鬱之熱色。必宜總風寒兩解之。故桂麻合用。
傷寒類方云。案此方。分兩甚輕。計共約六兩。合今之秤。僅一兩三四錢。分三服。只服四錢零。乃治邪退後。至輕之劑。猶勿藥也。
太陽病。初服桂枝湯。反煩不解者。先刺風池風府。卻與桂枝湯則愈。(先上。玉函。千金翼。有當字。脈經。有法當二字。)
〔柯〕此條治中風之變。桂枝湯煮取三升。初服者。先服一升也。卻與者。盡其二升也。熱鬱於心胸者。謂之煩。發於皮肉者。謂之熱。麻黃症發熱無汗。熱全在表。桂枝症發熱汗出。便見內煩。服湯反煩。而外熱不解。非桂枝湯不當用也。以外感之風邪重。內之陽氣亦重耳。
風邪本自項入。必刺風池風府。疏通來路。以出其邪。仍與桂枝湯。以和營衛。內經曰。表裡刺之。服之飲湯。此法是矣。
傷寒類方云。此非誤治。因風邪凝結於太陽之要路。則藥力不能流通。故刺以解其結。蓋邪氣太甚。不僅在衛。而在經。刺之以泄經氣。
素問骨空論云。風從外入。令人振寒。汗出頭痛。身重惡寒。治在風府。大風頸項痛。刺風府。風府在上椎。
甲乙經云。風池二穴。在顳顬後。髮際陷中。足少陽陽維之會。風府一穴。在項髮際上一寸。大筋中宛宛中。督脈陽維之會。
案針灸資生經云。岐伯對黃帝之問曰。巨陽者。諸陽之屬也。其脈連於風府。故為諸陽主氣也。然則風府者。固傷寒所自起也。北人皆以毛裹之。南人怯弱者。亦以帛護其項。俗謂三角。是也。柯氏之說。蓋本於斯。
白話文:
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上
傷寒的古方記載,輕微的邪氣已入侵皮膚,想要自行排出卻無法做到,所以身體發癢。用這個湯劑,讓患者微微出汗就足夠了。陽明篇記載,身體發癢,像蟲子在皮膚裡爬一樣,這是因為長期虛弱造成的。
桂枝麻黃各半湯的配方:
桂枝(一兩十六銖,去皮)、芍藥、生薑(切)、炙甘草、大棗(四枚,掰開)、麻黃(各一兩,去節)、杏仁(二十四枚,泡水去皮尖和兩端)。
以上七味藥,用五升水,先煮麻黃一、二沸,去掉浮沫,再放入其他藥材,煮成一升八合,過濾藥渣,溫服六合。原文記載:桂枝湯三合,麻黃湯三合,合起來為六合,一次服用。休息方法同前。 古方中桂枝湯和麻黃湯的比例,後人經過換算,將其合為一方,已經偏離了張仲景原來的意思。
傷寒古方記載,這個方子的藥量很輕,總共大約六兩,按現代的秤換算,只有一兩三四錢,分三次服用,每次才服用四錢左右,這是在邪氣退去後,使用的極輕的藥劑,幾乎等同於不用藥。
太陽病初期服用桂枝湯,反而煩躁不安不能緩解的,先針刺風池、風府穴,然後再服用桂枝湯就會好轉。
此條是治療中風變證的方法。桂枝湯煮成三升,第一次服用一升,之後再服用剩下的兩升。熱邪鬱結於胸腔的稱為煩躁,發於皮膚肌肉的稱為發熱。麻黃湯主治發熱無汗,熱邪全在肌表;桂枝湯主治發熱汗出,但出現內在煩躁。服用桂枝湯後反而煩躁,而外在的熱邪沒有減輕,並不是桂枝湯用得不對,而是因為外感風邪較重,體內的陽氣也較重。
風邪原本從頸項進入,必須針刺風池、風府穴,疏通風邪入侵的通道,排出邪氣,然後再服用桂枝湯,以調和營衛。內經記載:「表裡皆刺,服之飲湯」,這個方法是正確的。
傷寒古方記載,這不是誤治,是因為風邪凝結在太陽經的要道,所以藥力無法流通,因此針刺來解開這種阻塞。邪氣太盛,不僅停留在衛氣層,也深入經絡,針刺是為了泄瀉經絡之氣。
《素問·骨空論》記載:風從外入,讓人發冷、出汗、頭痛、身體沉重、惡寒,治療就在風府穴。大風引起頸項疼痛,也刺風府穴,風府穴在上椎骨。
《甲乙經》記載:風池穴兩個,在顳顬後,頭髮邊緣的凹陷處,是足少陽陽維脈的交會穴。風府穴一個,在項部髮際上約一寸,大筋中間凹陷處,是督脈和陽維脈的交會穴。
《針灸資生經》記載:岐伯回答黃帝的詢問說:巨陽是諸陽之首,它的經脈連接著風府穴,所以是諸陽之氣的主穴。因此,風府穴是傷寒邪氣入侵的起始點。北方人常用毛皮包裹頸項,南方體質虛弱的人也用布護住頸項,俗稱「三角」。柯氏的說法,大概就是基於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