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論輯義》~ 卷一 (16)
卷一 (16)
1.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上
太陽病得之八九日。如瘧狀。發熱惡寒。熱多寒少。其人不嘔。清便欲自可。一日二三度發。脈微緩者。為欲愈也。脈微而惡寒者。此陰陽俱虛。不可更發汗更下更吐也。面色反有熱色者。未欲解也。以其不能得小汗出。身必癢。宜桂枝麻黃各半湯。(玉函。千金翼。發熱。
熱多下。並有而字。欲自可。作自調。必下。有當字。不可發汗篇。欲自可。作續自可。脈經同。此下。有為字。千金翼亦有。)
〔成〕發熱惡寒。而熱多寒少。為陽氣進而邪氣少也。里不和者。嘔而利。今不嘔。清便自調者。里和也。寒熱日二三發者。邪氣微也。今日數多。而脈微緩者。是邪氣微緩也。故云欲愈。脈微而惡寒者。表裡俱虛也。陽。表也。陰。里也。脈微為裡虛。惡寒為表虛。以表裡俱虛。
故不可更發汗更下更吐也。陰陽俱虛。則面色青白。反有熱色者。表未解也。熱色。為赤色也。得小汗則和。不得汗。則不得邪氣外散皮膚。而為癢也。與桂枝麻黃各半湯。小發其汗。以除表邪。〔方〕八九日。約言久也。如瘧狀。謂有往來寒熱。而無作輟之常也。更。再也。
不可汗。已過表也。不可吐下。未見有里也。〔錢〕邪既浮淺。脈又微緩。微者。非微細之微。言較前略覺和緩也。脈微惡寒之微者。乃輕微細小之微。非微緩之微也。〔魏〕小汗出。小字亦須留意。意見正邪俱微。大汗流漓。必在所禁也。〔張〕首節。頗似小柴胡證。故以不嘔清便自調證之。
次節雖脈微惡寒。止宜小建中加黃耆。以溫分肉司開闔。原非溫經之謂。後節面色反有熱色。言表邪未盡。故宜各半。不可與面合赤色。比類而觀也。
傷寒瑣言云。趙嗣真活人釋疑曰。仲景之意。蓋得病之八九日。如瘧狀發熱惡寒。熱多寒少。十六字。為自初至今之證。下文乃是以後擬病防變之辭。當分作三截看。若其人不嘔。清便欲自可。一日二三度發。脈浮緩為欲愈。此一節。乃表和無病。而脈微者。邪氣微緩也。陰陽同等。
脈證皆向安之兆。可不待汗。而欲自愈。若脈微而惡寒者。此陰陽俱虛。不可更汗更下更吐之。此一節宜溫之。若面色反有赤色者。未欲解也。以其不能得少汗出。其身必癢。宜桂枝麻黃各半湯。此一節。必待汗而愈也。○案程注云。作一頭。下面分三腳。其說蓋原於趙氏也。
脈經引四時經。清溲痢通。注云。清者。廁也。溲從水道出。而反清溲者。是謂下痢至廁也。劉熙釋名云。圊。至穢之處。宜常修治使潔清也。顏師古急就篇注云。清言其處特異所。常當加潔清也。成氏辨脈篇注。清者圊也。○案太陽中篇。清穀。清血。其清。皆與圊同。
案此陰陽俱虛。宜用桂枝加附子湯。附子湯之屬。小建中加黃耆。恐不能救之。
白話文:
太陽病持續八九天,症狀像瘧疾一樣,發熱惡寒,但熱多寒少,病人不嘔吐,大便通暢且趨於正常,一天發作兩三次,脈搏微弱而緩慢,這是將要痊癒的跡象。如果脈搏微弱且惡寒,則表示陰陽都虛弱了,不可以再發汗、瀉下或催吐。如果臉色反而呈現紅潤,表示病症尚未好轉,因為無法微微出汗,身體必定會發癢,應該服用桂枝麻黃各半湯。
發熱惡寒,熱多寒少,是陽氣上升而邪氣減少的表現。如果裡證不調和,則會嘔吐腹瀉,現在病人不嘔吐,大便自然通暢,表示裡證調和。寒熱一天發作兩三次,說明邪氣較弱。發作次數雖然較多,但脈搏微弱緩慢,表示邪氣微弱緩慢,所以說將要痊癒。脈搏微弱且惡寒,則表示表裡都虛弱了,因為脈搏微弱代表裡虛,惡寒代表表虛。由於表裡都虛弱,所以不可以再發汗、瀉下或催吐。陰陽俱虛,面色通常會蒼白,但反而出現紅潤,表示表證尚未解除,紅潤的面色指的是紅色。微微出汗就能調和,出不了汗,邪氣就無法排出體外,於是皮膚發癢。服用桂枝麻黃各半湯,微微發汗,以去除表邪。八九天,大約是指時間較長。症狀像瘧疾一樣,指的是寒熱往來發作,沒有固定的規律。更,再次。不可以發汗,因為表證已經過了;不可以催吐瀉下,因為還沒有見到裡證。
邪氣浮淺,脈搏又微弱緩慢,這裡的「微」是指比之前稍微緩和一些,而脈搏微弱且惡寒的「微」,則是輕微細小的意思,不是微弱緩慢的意思。微微出汗,這個「微」字也要注意,意思是正邪都微弱,大量出汗則必須避免。這篇開頭很像小柴胡證,所以用不嘔吐、大便通暢來區別。雖然脈搏微弱且惡寒,但只需要服用稍微調整的小建中湯加黃耆,溫補脾胃,原本就不是溫經的治療方法。後面提到面色反而紅潤,說明表邪未盡,所以應該服用桂枝麻黃各半湯,不可以和臉色發紅混為一談,要通過類比來觀察。
《傷寒瑣言》和趙嗣真《活人釋疑》都說,仲景的意思是,得病八九天,像瘧疾一樣發熱惡寒,熱多寒少,這十六個字是從開始到現在的病症,下面的文字是之後預防病情變化而寫的,應該分成三段來看。如果病人不嘔吐,大便將要通暢,一天發作兩三次,脈搏浮緩,這是將要痊癒的。這一節是表證和緩,沒有疾病,而脈搏微弱是邪氣微弱緩慢,陰陽平衡,脈證都顯示病情好轉的徵兆,不需要發汗,就會自愈。如果脈搏微弱且惡寒,這是陰陽都虛弱,不可以再發汗、瀉下或催吐。這一節應該溫補。如果面色反而紅潤,尚未好轉,因為無法微微出汗,身體必定會發癢,應該服用桂枝麻黃各半湯。這一節必須要出汗才能痊癒。程注說,這是一個大題目,下面分為三個小題,這個說法來源於趙氏。
《脈經》引用《四時經》,說到「清溲痢通」,注釋說「清」指的是廁所,小便從水道排出,而反而是清澈的小便,這是指下痢到廁所。劉熙《釋名》說,廁所是污穢的地方,應該經常打掃清潔。顏師古《急就篇注》說,「清」指的是那個地方很特別,經常需要保持清潔。成氏《辨脈篇注》說,「清」指的是廁所。太陽病篇中的「清穀」、「清血」,其「清」都與廁所同義。
這一種陰陽俱虛的情況,應該服用桂枝加附子湯或類似附子湯的藥物,例如小建中湯加黃耆,恐怕不能夠治療這種情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