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論輯義》~ 卷一 (13)
卷一 (13)
1.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上
〔成〕脈浮發熱。汗出惡風者。中風也。可與桂枝湯解肌。脈浮緊發熱。不汗出者。傷寒也。可與麻黃湯。常須識此勿妄治也。〔方〕肌。膚肉也。蓋風中衛。而衛不固。發熱汗出。而惡風。衛行脈外。膚肉之分也。桂枝救護之。熱粥釋散之。病之所以解也。識。與志同。記也。記其政事。謂之識。言當常常用心。以記其事。勿忘勿怠。而不可使有一忽之失誤。
案肌。說文。肉也。折骨分經。白為肌。赤為肉。而肌有兩義。有肌膚之肌。有肌肉之肌。注證發微詳辨之。方氏因注云。肌。膚肉也。蓋分肌肉之肌也。
案解肌。解散肌表之邪氣也。言桂枝。雖為解肌之劑。若其人脈浮緊。發熱汗不出者。不可與桂枝湯。當以麻黃湯。解散其肌表之邪也。解肌二字。不專屬於桂枝。外臺秘要。有麻黃解肌湯。葛根解肌湯。名醫別錄。麻黃主療云。解肌。可以見耳。
若酒客病。不可與桂枝湯。得之則嘔。以酒客不喜甘故也。(玉函。千金翼。無若字。病字。以字。成本。得之。作得湯。)
〔成〕酒客內熱。喜辛而惡甘。桂枝湯甘。酒客得之。則中滿而嘔。〔柯〕仲景用方慎重如此。言外當知有葛根連芩以解肌之法矣。
案程云。酒客脈浮汗自出。似風傷衛。金鑑云。酒客病。謂過飲而病也。並非是。
喘家。作桂枝湯。加厚朴杏子佳。(玉函。千金翼。杏子。作杏仁。方云。佳。一本作仁。汪云。佳。坊本作仁。)
〔成〕太陽病。為諸陽主氣。風甚氣擁。則生喘也。與桂枝湯。以散風。加厚朴杏仁。以降氣。〔魏〕凡病人素有喘證。每感外邪。勢必作喘。謂之喘家。亦如酒客等。有一定之治。不同泛常人一例也。〔錢〕氣逆喘急。皆邪壅上焦也。蓋胃為水穀之海。肺乃呼吸之門。其氣不利。
則不能流通宣布。故必加入厚朴杏仁乃佳。杏子。即杏仁也。前人有以佳字為仁字之訛者。非也。
凡服桂枝湯吐者。其後必吐膿血也。(玉函。千金翼。無凡字。也字。)
〔錢〕其後必吐膿血句。乃未至而逆料之詞也。言桂枝性本甘溫。設太陽中風。投之以桂枝湯。而吐者。知其人本陽邪獨盛於上。因熱壅上焦。以熱拒熱。故吐出而不能容受也。若邪久不衰。熏灼肺胃。必作癰膿。故曰其後必吐膿血也。此以不受桂枝而知之。非誤用桂枝而致之也。
乃各注傢俱言胃家濕熱素盛。更服桂枝。則兩熱相搏。中滿不行。勢必上逆而吐。熱愈淫溢。蒸為敗濁。必吐膿血。此一大禁也。(案方。喻。並云爾。)不知桂枝隨已吐出。何曾留著於胸中。豈可云更服桂枝。兩熱相搏乎。前人遂以此條。列為桂枝四禁。豈不謬乎。〔魏〕桂枝既不可用。
將坐以候之乎。此處俱無一語救正。不幾令主治者茫然耶。濕熱家之中風。於用桂枝之內。必佐以五苓之治法。或易桂枝為葛根。即葛根連芩湯之義也。〔汪〕此條證。仲景無治法。補亡論。常器之云。可服類要芍藥地黃湯。郭白雲云。見膿血而後可服。
白話文:
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上
脈浮而發熱,汗出惡風的,是中風,可以用桂枝湯來解肌發表。脈浮緊而發熱,不汗出的,是傷寒,可以用麻黃湯。一定要辨別清楚,不可亂治。肌膚是肌膚肉體,指的是體表的衛氣。衛氣不固,就會發熱出汗並惡風。衛氣循行於脈外,是肌膚的分界。桂枝湯可以救護衛氣,熱粥可以幫助藥力散佈,這就是疾病痊癒的原因。識,與志向相同,是指記住。記住政事,叫做識。意思是說,應該常常用心記住這些事情,不可忘記懈怠,不能有一點點的失誤。
肌,按《說文解字》的解釋是肉。折斷骨骼剖析經絡,白色的叫肌,紅色的叫肉。但「肌」有兩種意思,有肌膚的肌,也有肌肉的肌。註釋中對此做了詳細的辨別。方氏在註解中說:「肌,膚肉也」,指的是肌肉的肌。
解肌,是散解肌表邪氣的意思。雖然桂枝湯是解肌的藥物,但如果病人脈浮緊、發熱不汗出,就不能用桂枝湯,應該用麻黃湯散解肌表之邪。解肌這兩個字,不專屬於桂枝湯,例如《外台秘要》就有麻黃解肌湯、葛根解肌湯;《名醫別錄》中說麻黃可以解肌,由此可見。
如果喝酒的人生病了,不能用桂枝湯,用了就會嘔吐,因為喝酒的人不喜歡甜味。
喝酒的人內熱,喜歡辛辣而厭惡甜味,桂枝湯是甜的,喝酒的人服用了,就會覺得腹脹而嘔吐。仲景用藥如此謹慎,暗示還有用葛根芩連湯解肌的方法。
有人說,喝酒的人脈浮汗自出,像是風傷衛氣,但這並非完全正確,喝酒生病是指飲酒過度而生病。
喘息的人,服用桂枝湯,加入厚朴、杏仁效果更好。
太陽病是諸陽之主氣,風盛氣壅就會導致喘息。用桂枝湯散風,加厚朴、杏仁降氣。凡是平素就有喘病的人,每當感受外邪,必然會發作喘息,稱為「喘家」,和喝酒的人一樣,有其特定的治療方法,不能和普通人一樣。氣逆喘急,都是邪氣壅塞上焦。胃是水谷之海,肺是呼吸之門,如果氣機不利,就不能通暢宣佈,所以必須加入厚朴、杏仁才好。杏子就是杏仁,以前有人把「佳」字誤作「仁」字,是不對的。
凡是服用桂枝湯而嘔吐的人,以後一定會吐膿血。
「其後必吐膿血」這句話,是未發生就預料到的話。意思是說,桂枝性甘溫,如果太陽中風,用桂枝湯治療而嘔吐,說明此人陽邪獨盛於上,由於熱壅上焦,以熱拒熱,所以嘔吐而不能承受。如果邪氣久久不衰,熏灼肺胃,必定會生癰膿,所以說「其後必吐膿血」。這是從不能接受桂枝湯而推斷出來的,並不是因為誤用桂枝湯而導致的。
其他註解都說胃家濕熱素盛,再服用桂枝湯,就會兩熱相搏,腹脹不通,必然上逆而嘔吐,熱邪更加淫溢,蒸為敗濁,必定吐膿血,這是很大的禁忌。不知道桂枝湯已經吐出來了,怎麼還會留在胸中?怎麼能說再服用桂枝湯,兩熱相搏呢?前人因此把這條列為桂枝湯的四個禁忌之一,豈不是謬誤?桂枝湯既然不能用,難道要坐著等待病情惡化嗎?這裡沒有任何挽救的措施,豈不是讓醫生們茫然無措?濕熱體質的人中風,使用桂枝湯時,必須佐以五苓散的治療方法,或者用葛根湯代替桂枝湯,也就是葛根芩連湯的意思。仲景原文並沒有治療方法,補亡論中,常器說可以用類要芍藥地黃湯;郭白雲說,等到看到膿血之後才能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