丹波元簡

《傷寒論輯義》~ 卷七 (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七 (5)

1. 辨霍亂病脈證並治

體仁彙編。三建湯。此必審真房勞。及冬月真傷寒。方可用。本方。加川烏鹿茸。

醫匯。腹痛全然不思飲食。其人本體素弱。而腹冷痛。以手按之則不痛。此亦虛也。本方。如良薑吳茱萸。

陰證略例。寒證不能食。理中建中各半湯。為二中湯。

醫經會解。本方。倍白朮人參。加豬苓澤瀉茯苓肉桂。名理苓湯。吃忒。加丁香柿蒂。

張氏醫通。衄血。六脈弦細而澀。按之空虛。色白不澤者。脫血也。此大寒證。理中湯加黃耆。

吐利止。而身痛不休者。當消息和解其外。宜桂枝湯小和之。

〔成〕吐利止。里和也。身痛不休。表未解也。與桂枝湯小和之。外臺云。里和表病。汗之則愈。〔方〕消息。猶斟酌也。小和。言少少與服。不令過度之意也。

傷寒直格。消息。謂損益多少也。

吐利汗出。發熱惡寒。四肢拘急。手足厥冷者。四逆湯主之。

〔志〕吐利汗出。乃中焦津液外泄。發熱惡寒。表氣虛也。四肢拘急。津液竭也。手足厥冷者。生陽之氣。不達於四肢。故主四逆湯。啟下焦之生陽。溫中焦之土氣。

既吐且利。小便複利。而大汗出。下利清穀。內寒外熱。脈微欲絕者。四逆湯主之。(內。玉函。作里。)

〔錢〕吐利。則寒邪在裡。小便複利。無熱可知。而大汗出者。真陽虛衰。而衛氣不密。陽虛汗出也。下利清穀。胃寒不能殺穀也。內寒外熱。非表邪發熱。乃寒盛於裡。格陽於外也。陰寒太甚。陽氣寖微。故脈幾欲絕也。急當挽救真陽。故以四逆湯主之。

案據少陰篇厥陰篇之例。此條所主。當是通脈四逆湯。

吐已下斷。汗出而厥。四肢拘急不解。脈微欲絕者。通脈四逆加豬膽湯主之。(成本。玉函。膽下。有汁字。外臺。不用豬膽汁。千金同。)

〔錫〕吐已下斷者。陰陽氣血俱虛。水穀津液俱竭。無有可吐而自已。無有可下而自斷也。故汗出而厥。四肢拘急之亡陰證。與脈微欲絕之亡陽證。仍然不解。更宜通脈四逆加豬膽。啟下焦之生陽。而助中焦之津液。〔志〕霍亂之證。至汗出而厥。四肢拘急。脈微欲絕。乃惟陰無陽。

用四逆湯。不必言矣。又加膽汁人尿者。津液竭而陰血並虛。不當但助其陽。更當滋益其陰之意。

案志聰錫駒注。本方更加人尿。然原文中無所考。蓋據白通加豬膽汁湯。而有此說耳。錫駒云。每見夏月霍亂之證。四肢厥逆。脈微欲絕。投以理中四逆。不能取效。反以明礬少許。和涼水服之。而即愈。亦即膽汁人尿之意。先賢立法。可謂周遍詳明矣。霍亂用礬石。原見於華佗危病方。與膽汁人尿。蓋其意迥別。

通脈四逆加豬膽湯方

甘草(二兩炙),乾薑(三兩強人可四兩),豬膽汁(半合○玉函。作四合。肘後。作一合。),附子(大者一枚生去皮破八片)

白話文:

辨霍亂病脈證並治

《體仁彙編》提到三建湯,需仔細判斷是否為真臟腑勞損或冬月真傷寒,方可使用。此方可加川烏、鹿茸。

《醫匯》記載,若腹痛且完全不想吃東西,病人本身體質虛弱,腹部冰冷疼痛,按壓卻不痛,也是虛證。此方可加良薑、吳茱萸。

《陰證略例》指出,寒證不能進食,可用理中湯和建中湯各半,合為二中湯。

《醫經會解》提到,此方可加倍白朮、人參,再加豬苓、澤瀉、茯苓、肉桂,稱為理苓湯。若症狀嚴重,可加丁香、柿蒂。

《張氏醫通》記載,若出現鼻出血,六脈弦細而澀,按之空虛,面色蒼白無光澤,屬於失血,這是大寒證,可用理中湯加黃耆。

若嘔吐腹瀉停止,但身體疼痛不止,則應緩解表證,宜用桂枝湯少許調和。

嘔吐腹瀉停止,內裡已和緩,但身體疼痛不止,表示表證未解,因此用少量桂枝湯調和。外台秘要指出,內裡和緩但表證未解,發汗即可痊癒。「消息」指斟酌用藥分量,「小和」指少量服用,避免過量。

《傷寒直格》中「消息」指的是調整藥物用量,增減多少。

若出現嘔吐、腹瀉、汗出、發熱惡寒、四肢拘急、手足厥冷等症狀,則用四逆湯。

嘔吐腹瀉、汗出,是中焦津液外泄;發熱惡寒,是表氣虛弱;四肢拘急,是津液枯竭;手足厥冷,是陽氣不能到達四肢,故用四逆湯,以溫通下焦陽氣,溫暖中焦土氣。

若既嘔吐又腹瀉,小便也頻數,並伴有大汗淋漓,下利清穀(稀便),內寒外熱,脈象微弱將絕,則用四逆湯。(《玉函》中作「裡」)

嘔吐腹瀉,寒邪在裡;小便頻數,則無熱證;大汗淋漓,是真陽虛衰,衛氣不固,陽虛汗出;下利清穀,是胃寒不能消化食物;內寒外熱,並非表邪發熱,而是裡寒盛而格陽於外;陰寒太甚,陽氣漸微,脈象將絕,應急救真陽,故用四逆湯。

根據少陰篇和厥陰篇的記載,此條所治的病症,應當是通脈四逆湯。

若嘔吐停止,腹瀉停止,但汗出且厥冷,四肢拘急不解,脈象微弱將絕,則用通脈四逆湯加豬膽汁。 (《成本》、《玉函》中「膽下」有「汁」字;《外台秘要》不用豬膽汁;《千金要方》亦然。)

嘔吐腹瀉停止,說明陰陽氣血俱虛,水穀津液俱竭,沒有東西可以嘔吐,也沒有東西可以腹瀉而自止,因此汗出且厥冷,四肢拘急是陰虛的表現,脈象微弱將絕是陽虛的表現,症狀仍然不解,更應使用通脈四逆湯加豬膽汁,以溫通下焦之陽氣,滋補中焦津液。霍亂出現汗出厥冷,四肢拘急,脈象微弱將絕,是陰盛無陽的表現,使用四逆湯毋庸置疑。再加膽汁和人尿,是因為津液枯竭,陰血俱虛,不單要助陽,更要滋補陰液。

志聰、錫駒、注釋中提到此方加人尿,但原文中並無記載,可能是根據白通加豬膽汁湯而來的說法。錫駒說,每遇夏季霍亂,四肢厥逆,脈象微弱將絕,服用理中湯、四逆湯無效,反而用少量明礬與涼水服用即愈,這與膽汁人尿之意相近。前賢立法,可謂周全詳盡。霍亂用礬石,原見於《華佗危病方》,與膽汁人尿,其意迥異。

通脈四逆加豬膽湯方:

甘草(二兩,炙),乾薑(三兩,體壯者可加至四兩),豬膽汁(半合,玉函作四合,肘後作一合),附子(大者一枚,生,去皮,破成八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