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論輯義》~ 卷七 (4)
卷七 (4)
1. 辨霍亂病脈證並治
金匱要略。胸痹。心中痞。氣結在胸。胸滿脅下逆搶心。人參湯主之。程林注。此即理中湯也。中氣強。則痞氣能散。胸滿能消。脅氣能下。人參白朮。所以益脾。甘草乾姜。所以溫胃。脾胃得其和。則上焦之氣開發。而胸痹亦愈。
千金方。治中湯。治霍亂吐下。脹滿。食不消化。心腹痛。即本方。四味㕮咀。以水八升。煮取三升。分三服。不瘥頻服三劑。遠行防霍亂。依前作丸。如梧子大。服三十丸。如作散服方寸匕。酒服亦得。若轉筋者。加石膏三兩。又四理順中丸。已產訖可服此方。新生臟虛。此所以養臟氣也。(即本方)
外臺秘要。崔氏理中丸。療三焦不通。嘔吐不食。並霍亂吐逆下痢。及不得痢。(即本方)
及延年理中丸。療霍亂吐利。宿食不消。
於本方。加大麥糵。
又廣濟。療冷熱不調。霍亂吐利。宿食不消。理中丸。
於本方。加良薑桂心。
又範汪茯苓理中湯。療霍亂臍上築而悸。
於本方。加茯苓木瓜。
又範汪理中加二味湯。療霍亂胸滿。腹痛吐下。
於本方。加當歸芍藥。
又延年增損理中丸。主霍亂。下氣能食。止泄痢。
於本方。加厚朴茯苓。○直指。水煎。亦名理中湯。
又小品扶老理中散。療羸老冷氣。噁心食飲不化。腹虛滿。拘急短氣。及霍亂嘔逆。四肢厥冷。心煩氣悶流汗。
於本方。加麥門冬附子茯苓。
活人書。或四肢拘急。腹滿下利。或轉筋者。去白朮。加附子一枚生用。
三因方。病者因飲食過度傷胃。或胃虛不能消化。致翻嘔吐逆。物與氣上衝蹙胃口。決裂所傷吐出。其色鮮紅。心腹絞痛。白汗自流。名曰傷胃吐血。理中湯。能止傷胃吐血者。以其功最理中脘。分利陰陽。安定血脈。方證廣如局方。但不出吐血證。學者當自知之。或只煮乾薑甘草湯飲之。亦妙。見養生必用。
又加味理中丸。治飲酒過多。及啖炙爆熱食動血。發為鼻衄。
於本方中。加乾葛川芎各等分。(濟生方。不用川芎。直指方。於本方加木香。治飲食傷胃失血諸證。)
又附子理中湯。治五臟中寒。口噤。四肢強直。不語。
於本方。加大附子。各等分。
施氏續易簡方。有中寒氣虛。陰陽不相守。血乃妄行者。經所謂陽虛陰必走。是也。咯血吐血。衄血便血。皆有此證。理中湯。加官桂治之。人皆知此藥能理中脘。不知其有分利陰陽。安定血脈之功也。
又理中湯。治傷寒時氣。裡寒外熱。加五味子阿膠末等分。名順味丸。治寒邪作嗽甚妙。老人吐瀉不止。去甘草。加白茯苓一兩。名溫中湯。
直指方。理中丸。補肺止寒嗽。
於本方。加炒阿膠五味子。
又加味理中湯。治肺胃俱寒咳嗽。
於本方。加半夏。茯苓。橘紅。細辛。五味子。薑棗煎。
又婦人妊娠胎動。腹脅腰痛。下血水者。以真料理中湯。加縮砂佐之。
白話文:
《辨霍亂病脈證並治》
金匱要略中記載,治療胸痹、胸中痞滿、氣結於胸、胸滿脅下氣逆上衝心窩的方劑是人參湯,程林註解認為此即理中湯。中氣充足,則痞氣可散,胸滿可消,脅下之氣能下降。人參、白朮益脾,甘草、乾薑溫胃。脾胃調和,則上焦之氣通暢,胸痹自然痊癒。
千金方中記載,理中湯可治療霍亂引起的嘔吐、下痢、腹脹、消化不良、心腹疼痛。其組成是四味藥材,以水煎服。若病情未癒,可多次服用。外出遠行預防霍亂,可將藥方製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服用,或製成散劑服用,也可酒服。若出現轉筋,可加入石膏。已生產完畢的產婦也可服用此方,以滋養臟腑元氣。
外臺秘要中記載,崔氏理中丸可治療三焦不通、嘔吐、不思飲食,以及霍亂引起的嘔吐、逆氣、下痢或無痢等症狀。
延年理中丸則用於治療霍亂引起的嘔吐、下痢及宿食不消,此方需加大麥芽。
廣濟方中,治療冷熱不調、霍亂引起的嘔吐、下痢及宿食不消,需在理中湯中加入良薑、桂心。
範汪茯苓理中湯用於治療霍亂伴臍上悸動,需在理中湯中加入茯苓、木瓜。
範汪理中加二味湯用於治療霍亂伴胸滿、腹痛、嘔吐、下痢,需在理中湯中加入當歸、芍藥。
延年增損理中丸主治霍亂,可使氣降、恢復食慾、止瀉痢,需在理中湯中加入厚朴、茯苓。水煎服,也稱理中湯。
小品扶老理中散用於治療體弱年老、寒邪內盛、噁心、食飲不化、腹脹、氣短、以及霍亂引起的嘔吐、逆氣、四肢厥冷、心煩氣悶、自汗,需在理中湯中加入麥門冬、附子、茯苓。
活人書中記載,若出現四肢拘急、腹脹、下痢或轉筋,需去除白朮,加入一枚生附子。
三因方中記載,飲食過度傷胃,或胃虛不能消化,導致嘔吐、胃氣上逆,甚至胃部破裂出血,吐出鮮紅色血液,伴心腹絞痛、冷汗淋漓,稱為傷胃吐血,理中湯可止血,因其能調理中焦、調和陰陽、安定血脈。其他應用廣泛,但主要不在吐血證。
加味理中丸用於治療飲酒過多或食用辛辣炙烤食物導致的鼻衄,需在理中湯中加入等量的葛根、川芎。(濟生方不用川芎,直指方加木香,治療飲食傷胃失血諸證。)
附子理中湯用於治療五臟寒邪內盛,口噤、四肢強直、不語,需在理中湯中加入等量附子。
施氏續易簡方中記載,中寒氣虛,陰陽失調,氣血妄行,咯血、吐血、鼻衄、便血均有此證,理中湯加桂枝治療。理中湯能調理中焦,又能調和陰陽,安定血脈。
理中湯治療傷寒時氣,裡寒外熱,加五味子、阿膠末等量,名順味丸,治療寒邪咳嗽甚妙。老人吐瀉不止,去甘草,加白茯苓一兩,名溫中湯。
直指方中,理中丸可補肺止寒咳,需加炒阿膠、五味子。
加味理中湯治療肺胃俱寒咳嗽,需加半夏、茯苓、橘紅、細辛、五味子,以薑棗水煎服。
婦女妊娠胎動不安,腹脅腰痛,下血水,可用理中湯加縮砂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