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論輯義》~ 卷六 (17)
卷六 (17)
1. 辨厥陰病脈證並治
熱利下重者。白頭翁湯主之。
〔鑑〕熱利下重。乃火鬱濕蒸。穢氣奔逼廣腸。魄門重滯而難出。即內經所云。暴注下迫者。是也。
金匱直解云。熱利下重。則熱客於腸胃。非寒不足以除熱。非苦不足以堅下焦。故加一熱字。別以上之寒利。
白頭翁湯方
白頭翁(二兩○金匱。全書。方。魏。錢。鑑。並作三兩。),黃柏(三兩),黃連(三兩),秦皮(三兩)
上四味。以水七升。煮取二升。去滓。溫服一升。不愈更服一升。
〔鑑〕白頭翁。神農本經。言其能逐血止腹痛。陶弘景謂其能止毒痢。故以治厥陰熱痢。黃連苦寒。能清濕熱。厚腸胃。黃柏瀉下焦之火。秦皮亦屬苦寒。治下痢崩帶。取其收澀也。
下利腹脹滿。身體疼痛者。先溫其里。乃攻其表。溫里宜四逆湯。攻表宜桂枝湯。(成本。脫二宜字。)
〔喻〕此與太陽中篇。下利身疼。用先里後表之法大同。彼因誤下。而致下利。此因下利。而致腹脹。總以溫里為急者。見晛曰消之義也。身疼痛有里有表。必清便已調。其痛仍不減。方屬於表。太陽條中已悉。故此不贅。
下利慾飲水者。以有熱故也。白頭翁湯主之。(以。玉函。千金翼。作為。無故字。)
〔錢〕此又申上文熱利之見證。以證其為果有熱者。必若此治法也。夫渴與不渴。乃有熱無熱之大分別也。里無熱邪。口必不渴。設或口乾。乃下焦無火。氣液不得蒸騰。致口無津液耳。然雖渴亦不能多飲。若胃果熱燥。自當渴欲飲水。此必然之理也。寧有里無熱邪。而能飲水者乎。
仲景恐人之不能辨也。故又設此條。以曉之曰。下利渴欲飲水者。以有熱故也。白頭翁湯主之。
下利譫語者。有燥屎也。宜小承氣湯。(千金翼。利下有而字。者。作為。無也字。)
〔鑑〕下利裡虛。譫語裡實。若脈滑大。證兼裡急。知其中必有宿食也。其下利之物。又必稠黏臭穢。知熱與宿食。合而為之也。此可決其有燥屎也。宜以小承氣湯下之。於此推之。可知燥屎不在大便硬與不硬。而在裡之急與不急。便之臭與不臭也。〔汪〕下利者。腸胃之疾也。
若譫語則胃家實。與厥陰無與。乃腸中有燥屎。不得下也。治宜小承氣湯者。此半利半結。只須緩以攻之也。或問。既下利矣。則熱氣得以下泄。何由而致譫語有燥屎也。答曰。此係陽明腑實。大熱之證。胃中糟粕。為邪所壅。留著於內。其未成硬者。或時得下。其已成硬者。
終不得出。則燥屎為下利之根。燥屎不得出。則邪熱上乘於心。所以譫語。要之此證須以手按臍腹。當必堅痛。方為有燥屎之徵。
案少陰篇云。少陰病。自利清水。色純青。心下必痛。口乾燥者。急下之。宜大承氣湯。辨可下篇云。下利心下硬者。急下之。宜大承氣湯。下利脈遲而滑者。內實也。宜大承氣湯。下利不欲食者。有宿食故也。當下之。宜大承氣湯。並與此條證同。
白話文:
辨厥陰病脈證並治
患有下痢且大便黏滯者,可用白頭翁湯治療。
熱邪鬱結,濕熱蒸騰,穢濁之氣衝擊大腸,導致魄門阻塞,大便排出困難,這與內經所說的「暴注下迫」相同。
《金匱要略直解》說,下痢且大便黏滯,是因為腸胃有熱邪,非寒涼之藥不足以除熱,非苦味之藥不足以固下焦,故加「熱」字以區別上焦的寒涼下痢。
白頭翁湯方:
白頭翁二兩(金匱、全書、方劑、魏晉時期錢乙、鑑釋皆作三兩)、黃柏三兩、黃連三兩、秦皮三兩
以上四味藥材,加水七升,煎煮至二升,過濾藥渣,溫服一升,若未痊癒,再服一升。
白頭翁,《神農本草經》記載其能活血止腹痛,陶弘景認為它能治療毒痢,因此用來治療厥陰熱痢。黃連苦寒,能清濕熱,保護腸胃;黃柏瀉下焦之火;秦皮也屬苦寒,能治療下痢、崩漏帶下,取其收斂作用。
若下痢伴隨腹脹、身體疼痛,應先溫煦內臟,再攻表邪。溫煦內臟宜用四逆湯,攻表宜用桂枝湯。
這與《傷寒論》太陽病篇中,下痢身痛,先治裡後治表的方法相同。那裡是因誤用瀉藥而致下痢,這裡是因下痢而致腹脹,總以溫煦內臟為急,符合「見症即治」的原則。身體疼痛,有裡有表,必須待大便通暢後,疼痛仍未減輕,才屬於表證,太陽篇中已詳細說明,此處不再贅述。
下痢且想喝水,是因為有熱邪,可用白頭翁湯治療。
這再次說明上文下痢的證據,以證明確實有熱邪,因此必須採用這種治療方法。口渴與否,是區分有熱無熱的重要標誌。若裡無熱邪,口就不會渴。如果口乾,可能是下焦無火,氣液不能蒸騰,導致口無津液。即使口渴,也不能喝很多水。若胃中確實乾燥熱燥,自然會口渴想喝水,這是必然的道理。怎麼會有裡無熱邪,卻能大量飲水的情況呢?
張仲景擔心人們無法辨別,所以又增加了這條,以說明:下痢渴欲飲水,是因為有熱邪,可用白頭翁湯治療。
下痢伴隨神志不清,是因為有燥屎,宜用小承氣湯。
下痢,裡虛則神志不清,裡實則神志不清;如果脈象滑數有力,兼有裡急後重,說明腸胃中可能有宿食;下痢的糞便黏稠、臭穢,說明熱邪與宿食交雜而成。這就可以確定是有燥屎,宜用小承氣湯攻下。由此推論,燥屎不在乎大便是否堅硬,而在於裡急後重和糞便的臭穢程度。下痢是腸胃疾病。
若神志不清,則胃實,與厥陰無關,乃是腸中有燥屎不能排出。治療宜用小承氣湯,這是半利半秘結的症狀,只需緩緩攻下即可。有人會問,既然已經下痢,熱邪可以排出,為什麼還會神志不清,有燥屎呢?回答是:這是陽明腑實,大熱的證候,胃中糟粕被邪氣阻滯,停留在體內,未成形的糞便有時可以排出,已經成形的糞便則無法排出,所以燥屎是下痢的根本原因。燥屎不能排出,則邪熱上乘於心,所以神志不清。總之,這種證候,用手按壓臍腹,必定堅硬疼痛,才是有燥屎的徵象。
《傷寒論》少陰病篇說,少陰病自利清水,顏色純青,心下必痛,口乾燥者,要急於攻下,宜用大承氣湯。《傷寒論》辨可下篇說,下痢心下堅硬者,要急於攻下,宜用大承氣湯;下痢脈象遲而滑者,內實,宜用大承氣湯;下痢不欲食者,是因為有宿食,應該攻下,宜用大承氣湯。這些都與本條證候相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