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論輯義》~ 卷六 (7)

回本書目錄

卷六 (7)

1. 辨厥陰病脈證並治

上十味,異搗篩。合治之。以苦酒漬烏梅一宿,去核。蒸之,五斗米下。飯熟,搗成泥。和藥令相得,納臼中。與蜜,杵二千下。丸如梧桐子大。先食飲服十丸,日三服。稍加至二十丸。禁生冷滑物、臭食等。 (成本,丸字並作員。漬,志聰、錫駒作浸。千金,五斗米作五升米。泥作埿。和藥作盤中攪三字。飯熟下,玉函有取字。臭食作食臭。)

〔吳〕此方,主胃氣虛,而寒熱錯雜之邪積於胸中,所以蛔不安,而時時上攻。故仍用寒熱錯雜之味治之。方中烏梅之酸以安胃;蜀椒之辛以泄滯;連柏之苦以降氣。蓋蛔聞酸則定,見辛則伏,遇苦則下也。其他參歸以補氣血之虛寒;姜附以溫胃中之寒飲。若無飲,則不嘔逆,蛔亦不上矣。辛桂以祛陷內之寒邪。若無寒邪,雖有寒飲,亦不致嘔逆。若不嘔逆,則胃氣縱虛,亦不致蛔厥。 〔程〕名曰安蛔,實是安胃。故並主久利。見陰陽不相順接、厥而下利之證,皆可以此方括之也。

內臺方議云:蛔厥者,乃多死也。其人陽氣虛微,正元衰敗,則飲食之物不化精,反化而為蛔蟲也。蛔為陰蟲,故知陽微而陰勝。陰勝則四肢多厥也。若病者時煩時靜,得食而嘔,或口常吐苦水,時又吐蛔者,乃蛔證也。又腹痛,脈反浮大者,亦蛔證也。有此,當急治;不治殺人。故用烏梅為君,其味酸,能勝蛔;以川椒、細辛為臣,辛以殺蟲;以乾薑、桂枝、附子為佐,以勝寒氣,而溫其中;以黃連、黃柏之苦,以安蛔;以人參、當歸之甘,而補緩其中,各為使。且此蛔蟲為患,為難比寸白等,劇用下殺之劑。故得勝制之方也。

千金方,治冷痢久下,烏梅丸。(即本方)

傷寒熱少微厥,指(【原注】一作稍)頭寒,嘿嘿不欲食,煩躁數日,小便利,色白者,此熱除也。欲得食,其病為愈。若厥而嘔,胸脅煩滿者,其後必便血。 (成本、玉函,微厥作厥微。千金翼,指頭作稍頭。)

〔程〕熱既少,厥微;而僅指頭寒,雖屬熱厥之輕者,然熱與厥並現,實與厥微熱亦微者,同為熱厥之例。故陰陽勝復,難以揣摩。但以嘿嘿不欲食、煩躁,定為陽勝。(不欲食似屬寒,以煩躁知其熱)小便利色白,欲得食,定為陰復。蓋陰陽不甚在熱厥上顯出者,如此證,熱雖少,而厥則不僅指頭寒;且不但嘿嘿不欲食,而加之嘔;不但煩躁,而加之胸脅滿,則自是厥深熱亦深之證也。微陰當不能自復,必須下之,而以破陽行陰為事矣。苟不知此,而議救於便血之後,不已晚乎?此條下半截曰:小便利色白,則上半截小便短色赤,可知。是題中二眼目:嘿嘿不欲食、欲得食,是二眼目;胸脅滿、煩躁,與熱除,是二眼目。熱字包有煩躁等證,非專指發熱之熱也。

白話文:

辨厥陰病脈證並治

此方治療胃氣虛弱,寒熱之邪交雜積聚於胸中,導致蛔蟲不安,時常上衝的病症。方中使用烏梅的酸味來安撫胃氣,蜀椒的辛味來疏通阻塞,連翹的苦味來降氣。蛔蟲聞到酸味會安定,見到辛味會潛伏,遇到苦味會下降。其他藥材如人參、當歸補益氣血虛寒,生薑、附子溫暖胃中寒飲,若無寒飲則不會嘔吐,蛔蟲也不會上衝。桂枝、肉桂祛除體內寒邪,沒有寒邪,即使有寒飲也不會嘔吐。不嘔吐,即使胃氣虛弱,也不會出現蛔厥。此方名為安蛔丸,實際上是安胃,因此也能治療久利,以及陰陽失調、厥逆腹瀉等症狀。

內經記載,蛔厥多半會導致死亡。患者陽氣虛弱,元氣衰敗,飲食無法化生精氣,反而化生為蛔蟲。蛔蟲屬陰邪,故知陽氣虛弱而陰邪盛。陰邪盛則四肢厥冷。如果病人時而煩躁時而安靜,進食後嘔吐,或者經常吐出苦水,有時還吐出蛔蟲,就是蛔蟲病。此外,腹部疼痛,脈象卻浮大也是蛔蟲病的表現。遇到此病應立即治療,否則會危及生命。

因此,方中以烏梅為主藥,其酸味能制伏蛔蟲;以川椒、細辛為輔藥,辛味能殺蟲;以乾薑、桂枝、附子為佐藥,溫暖身體,克服寒氣;以黃連、黃柏的苦味來安蛔;以人參、當歸的甘味來緩和補益。各藥材各司其職。而且,蛔蟲病難以比擬寸白等其他病症,需用大力度的治療方法才能克服,故此方藥力較強。

《千金方》中,治療久瀉的冷痢,也使用烏梅丸(即本方)。

傷寒病熱少,厥逆輕微,手指和頭部發冷,身體發冷發熱,不欲飲食,煩躁數日,小便量少,顏色發白,這是熱邪已除的表現。想吃東西,病情好轉。如果出現厥逆和嘔吐,胸脅部脹滿,則之後必會便血。

熱邪較少,厥逆輕微,僅僅手指和頭部發冷,雖屬熱厥的輕症,但熱邪和厥逆同時出現,與厥逆輕微,熱邪也輕微的症狀相似,都是熱厥的類型,陰陽盛衰變化難以捉摸。但因身體發冷發熱,不欲飲食,煩躁,可以確定是陽氣盛。不欲飲食看似寒證,但因煩躁可知是熱證。小便量少顏色發白,想吃東西,則可確定陰氣恢復。陰陽變化並未在熱厥中明顯呈現。此症熱邪雖少,但厥逆不僅僅是手指和頭部發冷,而且不只是身體發冷發熱,不欲飲食,還伴有嘔吐,不只是煩躁,還伴有胸脅部脹滿,則是厥逆較深,熱邪也較深的證候。輕微的陰氣不足以自行恢復,必須瀉下,以破除陽氣,行陰氣為治療方法。如果不知道這一點,等到便血之後再治療,就太晚了。這段文字後半部分說「小便量少顏色發白」,則前半部分「小便短少顏色發紅」是可以推測出來的,這是題中之意。身體發冷發熱,不欲飲食,想吃東西,這是題中之意。胸脅部脹滿煩躁,與熱邪已除,這是題中之意。「熱」字包含了煩躁等症狀,並不是專指發熱的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