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論輯義》~ 卷五 (26)
卷五 (26)
1. 辨少陰病脈證並治
少陰病,六七日,腹脹不大便者,急下之,宜大承氣湯。(「脹」字,玉函、脈經、千金及翼並作「滿」。)
〔錢〕少陰病而至六七日,邪入已深。然少陰每多自利,而反腹脹不大便者,此少陰之邪復還陽明也。所謂陽明中土,萬物所歸,無所復傳之地,故當急下,與《陽明篇》「腹滿痛者急下之」無異也。以陰經之邪,而能復歸陽明之腑者,即《靈樞‧邪氣臟腑病形篇》所謂「邪入於陰經,其臟氣實,邪氣入而不能容,故還之於腑。中陽則溜於經,中陰則溜於腑」之義也。然必驗其舌,聚其脈,有不得不下之勢,方以大承氣下之耳。〔舒〕少陰復轉陽明之證,腹脹不大便者,然必兼見舌苔乾燥、惡熱飲冷,方為實證。
少陰病,脈沉者,急溫之,宜四逆湯。
〔汪〕少陰病,本脈微細,但欲寐。今者輕取之微脈不見,重取之細脈幾亡,伏匿而至於沉,此寒邪深中於里,殆將入臟,溫之不容以不急也!少遲則惡寒身蜷、吐利躁煩、不得臥寐、手足逆冷、脈不至等死證立至矣。四逆湯之用,其可緩乎?〔成〕既吐且利,小便複利,而大汗出,下利清穀,內寒外熱,脈微欲絕者,不云急溫;此少陰病脈沉,而云急溫者,彼雖寒甚,然而證已形見於外,治之則有成法;此初頭脈沉,未有形證,不知邪氣所之,將發何病,是急與四逆湯溫之。
少陰病,飲食入口則吐,心中溫溫欲吐,復不能吐;始得之手足寒,脈弦遲者,此胸中實,不可下也,當吐之。若膈上有寒飲,乾嘔者,不可吐也,當溫之,宜四逆湯。(「心中溫溫」,玉函作「心下嗢嗢」,千金作「心中慍慍」;「當」字,玉函、成本作「急」,非也。)
〔鑑〕飲食入口即吐,且心中嗢嗢欲吐,復不能吐,噁心不已,非少陰寒虛吐也,乃胸中寒實吐也。故始得之,脈弦遲;弦者飲也,遲者寒也。而手足寒者,乃胸中陽氣為寒飲所阻,不能通於四肢也。寒實在胸,當因而越之,故不可下也。若膈上有寒飲,但乾嘔有聲而無物出,此為少陰寒虛之飲,非胸中寒實之飲也,故不可吐,惟急溫之,宜四逆湯,或理中湯加丁香、吳茱萸亦可也。〔程〕「溫溫」字與下文「寒飲」字對,「欲吐復不能吐」與下文「乾嘔」字對。「干」,空也。飲食入口即吐,業已吐訖矣,仍復溫溫欲吐,復不能吐,此非關後入之飲食吐之未盡,而胸中另有物為之格拒也。胸中實者,寒物窒塞於胸中,則陽氣不得宣越,所以脈弦遲而非微細者比,手足寒而非四逆者比。但從吐治,一吐而陽氣得通。若膈上有寒飲乾嘔者,虛寒從下上,而阻留其飲於胸中,究非胸中之病也,直從四逆湯急溫其下矣。〔柯〕當吐之,宜瓜蒂散。
少陰病,下利脈微澀,嘔而汗出,必數更衣,反少者,當溫其上,灸之。(【原注】《脈經》云:「灸厥陰可五十壯。」)
白話文:
少陰病,持續六七天,肚子脹卻不大便,應該緊急使用瀉下藥物,宜用大承氣湯。(古籍中「脹」字,在《玉函》、《脈經》、《千金要方》及《醫翼》等書中,都写作「滿」。)
少陰病若持續六七天,邪氣已深入,但少陰病常伴隨腹瀉,而今卻腹脹不大便,這是少陰的邪氣逆傳到陽明經。陽明經是中焦,萬物歸於此,邪氣無處可傳,所以必須緊急瀉下,這與陽明經症狀「腹脹痛」需緊急瀉下是一樣的。陰經的邪氣能逆傳到陽明的腑,這正如《靈樞·邪氣臟腑病形》所說:邪氣入於陰經,其臟氣充實,邪氣入侵無法容納,因此逆傳到腑;若邪氣在陽經則循經絡傳播,在陰經則逆傳到腑。但必須觀察舌苔和脈象,確診必須瀉下時,才能使用大承氣湯瀉下。
少陰病,脈沉者,應緊急溫中,宜用四逆湯。
少陰病本來的脈象微弱細小,病人只想睡覺。現在輕按脈搏,微弱的脈象都看不見了;重按則脈搏細弱幾乎消失,脈象潛伏而沉。這是寒邪深入臟腑,將要侵入臟器,必須緊急溫中,稍有延遲,就會出現惡寒蜷縮、嘔吐腹瀉、煩躁不安、不能入睡、手腳冰冷、脈象消失等危重症狀,危及生命。因此,使用四逆湯溫中,怎能遲疑呢?
患者既嘔吐又腹瀉,小便也多,而且大量出汗,下利清穀(稀便),內寒外熱,脈象微弱將絕,這不能說要緊急溫中。文中提到少陰病脈沉則急溫,是因為雖然寒邪很重,但症狀已表現在外,治療有章法可循。而文中所述的初起脈沉,還沒有明顯的症狀,不知邪氣所歸,將來會發展成什麼病,所以要緊急用四逆湯溫中。
少陰病,飲食入口就吐,心中溫溫的想吐,但又吐不出來,起初手腳冰冷,脈象弦而遲,這是胸中實證,不能瀉下,應該催吐。如果膈上有寒飲,只是乾嘔,不能催吐,應該溫中,宜用四逆湯。(「心中溫溫」在《玉函》中作「心下嗢嗢」,《千金要方》中作「心中慍慍」,《玉函》和《成本》中「當」字都作「急」,這是不對的。)
飲食入口即吐,而且心中想吐但吐不出來,噁心不止,這不是少陰寒虛引起的嘔吐,而是胸中寒實引起的嘔吐。所以起初,脈象弦而遲,弦代表飲邪,遲代表寒邪。手腳冰冷,是因為胸中的陽氣被寒飲阻滯,不能通達四肢。寒邪積聚在胸中,應該疏通它,所以不能瀉下。如果膈上有寒飲,只是乾嘔有聲,沒有東西吐出來,這是少陰寒虛引起的寒飲,不是胸中寒實引起的寒飲,所以不能催吐,只能緊急溫中,宜用四逆湯或理中湯,加丁香、吳茱萸也可以。
「溫溫」這個詞與下面的「寒飲」相對應;「欲吐復不能吐」與下面的「乾嘔」相對應。「乾」是空的意思。飲食入口即吐,已經吐完了,仍然溫溫的想吐,但又吐不出來,這不是後續吃下去的食物,而是之前吐得不乾淨,胸中還有東西阻礙。胸中實證是寒邪阻塞在胸中,陽氣不能宣通,所以脈象弦而遲,與微弱的脈象不同;手腳冰冷,與四逆湯症狀也不同,只能從催吐入手,一吐之後,陽氣就能通暢。如果膈上有寒飲,只是乾嘔,這是虛寒從下往上,寒飲阻滯在胸中,究其根本不是胸中的病,直接用四逆湯溫中即可。
應該催吐,宜用瓜蒂散。
少陰病,腹瀉,脈象微弱而澀,嘔吐又出汗,必須多次更衣,但出汗反而減少,應該溫暖其上部,並灸治。(《脈經》云:灸厥陰可灸五十壯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