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論輯義》~ 卷五 (21)
卷五 (21)
1. 辨少陰病脈證並治
少陰病。下利脈微者。與白通湯。利不止。厥逆無脈。乾嘔煩者。白通加豬膽汁湯主之。服湯。脈暴出者死。微續者生。
〔印〕少陰病。下利。陰寒在下也。脈微。邪在下。而生陽氣微也。故當用白通湯。接在表在上之陽。以下濟。如利不止。陰氣泄而欲下脫矣。乾嘔而煩。陽無所附。而欲上脫矣。厥逆無脈。陰陽之氣。不相交接矣。是當用白通湯。以通陽。加水畜之膽。引陰中之陽氣。以上升。
取人尿之能行故道。導陽氣以下接。陰陽和。而陽氣復矣。〔方〕暴出。燭欲燼而焰烈也。微續。真陽回而漸復也。
傷寒類方曰。暴出。乃藥力所迫。藥力盡則氣仍絕。微續。乃正氣自復。故可生也。前云其脈即出者愈。此云暴出者死。蓋暴出與即出不同。暴出。一時出盡。即出。言服藥後。少頃即徐徐微續也。須善會之。
白通加豬膽汁湯方
蔥白(四莖),乾薑(一兩),人尿(五合),豬膽汁(一合),附子(一枚生去皮破八片○生下。宗印。及錫駒本。有用字。是。)
上五味。以水三升。煮取一升。去滓。納膽汁人尿。和令相得。分溫再服。若無膽。亦可用。(成本。上。作已上二字。五味。作三味。並非也。)
〔志〕始焉下利。繼則利不止。始焉脈微。繼則厥逆無脈。更兼乾嘔心煩者。乃陰陽水火併竭。不相交濟。故以白通加豬膽汁湯。夫豬。乃水畜。膽具精汁。可以滋少陰。而濟其煩嘔。人尿。乃入胃之飲。水精四布。五經並行。可以資中土。而和其厥逆。中土相濟。則煩嘔自除。〔汪〕案方後云。若無膽亦可用。則知所重在人尿。方當名白通加人尿湯。始妥。
少陰病。二三日不已。至四五日。腹痛小便不利。四肢沉重疼痛。自下利者。此為有水氣。其人或咳。或小便利。或下利。或嘔者。真武湯主之。(自下利。玉函。作而利。利下。無者字。小便利。作小便自利千金。及翼。真武湯。作玄武湯。)
〔鑑〕論中心下有水氣。發熱有汗。煩渴引飲。小便不利者。屬太陽中風。五苓散證也。發熱無汗。乾嘔不渴。小便不利者。屬太陽傷寒。小青龍湯證也。今少陰病。二三日不已。至四五日。腹痛下利。陰寒深矣。設小便利。是純寒而無水。乃附子湯證也。今小便不利。或咳或嘔。
此為陰寒兼有水氣之證。故水寒之氣。外攻於表。則四肢沉重疼痛。內盛於裡。則腹痛自利也。水氣停於上焦胸肺。則咳喘而不能臥。停於中焦胃腑。則嘔而或下利。停於下焦膀胱。則小便不利。而或少腹滿。種種諸證。總不外乎陰寒之水。而不用五苓者。以非表熱之飲也。
不用小青龍者。以非表寒之飲也。故惟主以真武湯。溫寒以制水也。〔汪〕或下利者。謂前自下利。系二三日之證。此必是前未嘗下利。指四五日後始下利者而言。
白話文:
辨少陰病脈證並治
少陰病患者,如果腹瀉且脈象微弱,就用白通湯治療。如果腹瀉不止,出現手腳厥冷、沒有脈搏、乾嘔煩躁等症狀,就用白通加豬膽汁湯治療。服用此湯後,脈搏突然變強而有力,則會死亡;脈搏微弱但持續存在,則能活下來。
少陰病腹瀉,說明陰寒之氣在下焦;脈象微弱,說明邪氣在下,陽氣虛弱。因此應該使用白通湯,以溫補表層的陽氣,從上向下溫煦。如果腹瀉不止,說明陰氣外泄,將要脫亡;乾嘔煩躁,說明陽氣無依託,將要上脫;手腳厥冷、沒有脈搏,說明陰陽之氣不相流通。因此應該使用白通湯溫通陽氣,並加入豬膽汁,引導陰中之陽氣上升。
人尿能通利水道,引導陽氣向下接應陰氣,使陰陽調和,陽氣得以恢復。脈搏突然變強而有力,如同快要熄滅的蠟燭突然火焰高漲;脈搏微弱但持續存在,說明真陽之氣回歸,逐漸恢復。
《傷寒類方》中說,脈搏突然變強而有力,是藥力所迫,藥力耗盡,氣息就會斷絕;脈搏微弱但持續存在,是正氣自復,所以能活下來。前面說脈搏立刻出現就痊癒,這裡說脈搏突然變強而有力就死亡,這是因為「突然變強而有力」和「立刻出現」不同。「突然變強而有力」是指脈搏一下子全部出現,「立刻出現」是指服藥後不久,脈搏慢慢地、一點點地恢復。這一點必須仔細領會。
白通加豬膽汁湯方:
蔥白四莖,乾薑一兩,人尿五合,豬膽汁一合,附子一枚(生附子,去皮,破成八片)。
以上五味,加水三升,煮至一升,去渣,加入豬膽汁和人尿,混合均勻,分溫服二次。如果沒有豬膽汁,也可以不用。
最初是腹瀉,接著腹瀉不止;最初是脈象微弱,接著出現手腳厥冷、沒有脈搏,並且伴有乾嘔心煩,這就表示陰陽水火都枯竭,不相流通,因此用白通加豬膽汁湯治療。豬是水生動物,膽汁精純,可以滋養少陰,緩解煩嘔;人尿是進入胃腑的液體,水精四布,通行五臟,可以滋補中焦,調和厥逆。中焦得到滋補,煩嘔自然會消除。方子後面說,如果沒有豬膽汁也可以不用,可見人尿才是最重要的,應該將方名改為「白通加人尿湯」才更合適。
少陰病,如果二三日不愈,到四五天時,出現腹痛、小便不利、四肢沉重疼痛、腹瀉等症狀,這是由於體內有水氣。患者可能咳嗽、小便自利、腹瀉或嘔吐,這時應該使用真武湯治療。
論述中心是體內有水氣。如果發熱、出汗、煩渴、小便不利,屬於太陽中風,是五苓散的病症;如果發熱不出汗、乾嘔不渴、小便不利,屬於太陽傷寒,是小青龍湯的病症。現在是少陰病,二三日不愈,到四五天時,出現腹痛、腹瀉,陰寒之氣已經很深了。如果小便自利,是純寒無水的症狀,屬於附子湯的病症。現在小便不利,或者咳嗽、嘔吐,這是陰寒兼有水氣的症狀。因此,水寒之氣侵犯肌表,則導致四肢沉重疼痛;水寒之氣停留在內臟,則導致腹痛腹瀉。水氣停留在上焦(胸肺),則咳嗽氣喘,不能平臥;停留在中焦(胃腑),則嘔吐或腹瀉;停留在下焦(膀胱),則小便不利,或者少腹滿脹。各種症狀,總體來說都是陰寒水氣所致。不用五苓散,是因為這不是表熱引起的飲邪;不用小青龍湯,是因為這不是表寒引起的飲邪;所以只能用真武湯,溫暖寒邪,以制水氣。 「或下利者」是指前面所說的二三日內的腹瀉,這裡指的是四五天後才開始腹瀉的情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