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論輯義》~ 卷五 (20)
卷五 (20)
1. 辨少陰病脈證並治
聖惠方。治咽喉中如有物。嚥唾不得。宜服此方。半夏一七枚。破如棋子大。湯洗七遍去滑。上以雞子一枚。打破其頭。出黃白。納半夏。併入醋。於殼中令滿。微火煎。去半夏。候冷飲之。即愈。
聖濟總錄。治狗咽。雞子法。半夏一錢末。薑汁搜為餅子。焙乾。研細。雞子一枚。上二味。先開雞子頭。去黃。又盛苦酒一半。入半夏末殼中。攪令勻。安雞子。坐於煻灰火中。慢煎沸熟。取出。後稍冷。就殼。分溫三服。
少陰病。咽中痛。半夏散及湯主之。(外臺。咽中。作咽喉。)
〔鑑〕少陰病。咽痛者。謂或左或右。一處痛也。咽中痛者。謂咽中皆痛也。較之咽痛而有甚焉。甚則涎纏於咽中。
故主以半夏散。散風邪。以逐涎也。
半夏散及湯方
半夏(洗),桂枝(去皮),甘草(炙)
上三味。等分。各別搗篩。已合治之。白飲和服方寸匕。日三服。若不能散服者。以水一升。煎七沸。納散兩方寸匕。更煮三沸。下火令小冷。少少咽之。半夏有毒。不當散服。(上。成本。作已上。兩字。玉函。作一二二字。全書。作一兩二字。更煮。玉函。成本。作更煎。玉函。成本。無半夏有毒不當散服八字。)
〔錢〕咽中痛。則陽邪較重。故以半夏之辛滑。以利咽喉。而開其黏飲。仍用桂枝。以解衛分之風邪。又以甘草和之。
活人書曰。半夏桂枝甘草湯。治伏氣之病。謂非時有暴寒中人。伏氣於少陰經。始不覺病。旬月乃發。脈便微弱。法先咽痛。似傷寒。非咽痹之病。次必下利。始用半夏桂枝甘草湯主之。次四逆散主之。此病只二日便瘥。古方謂之腎傷寒也。
即本方作湯。入生薑四片煎服。
少陰病。下利。白通湯主之。
〔錢〕下利已多。皆屬實在少陰。下焦清陽不升。胃中陽氣不守之病。而未有用白通湯者。此條但云下利。而用白通湯者。以上有少陰病三字。則知有脈微細。但欲寐。手足厥之少陰證。觀下文下利脈微。方與白通湯。則知之矣。利不止。而厥逆無脈。又加豬膽人尿。則尤知非平常下利矣。
蓋白通湯。即四逆湯。而以蔥易甘草。甘草所以緩陰氣之逆。和姜附。而調護中州。蔥則辛滑行氣。可以通行陽氣。而解散寒邪。二者相較。一緩一速。故其治亦頗有緩急之殊也。
案柯氏。以此條症治疏略。刪去。
白通湯方
蔥白(四莖),乾薑(一兩),附子(一枚生去皮破八片○成本。玉函。生下有用字。)
上三味。以水三升煮取一升。去滓。分溫再服。
〔方〕用蔥白。而曰白通者。通其陽。則陰自消也。
肘後方。白通湯。療傷寒泄利不已。口渴不得下食。虛而煩方。
即本方。用蔥白十四莖。乾薑半兩。更有甘草半兩炙。方後云。渴微嘔。心下停水者。一方。加犀角半兩。大良。
白話文:
辨少陰病脈證並治
聖惠方記載一個治療咽喉有異物感,吞嚥唾液困難的方子:取半夏十七枚,掰成棋子大小,用熱水洗七遍去除黏液,再取雞蛋一枚,敲破蛋殼,取出蛋黃蛋白,將處理好的半夏放入蛋殼中,加醋至滿,小火煎煮,取出半夏,待涼後服用,即可痊癒。
聖濟總錄記載另一個用雞蛋治療咽喉腫痛的方子:取半夏一錢研末,用薑汁揉成餅狀,烘乾研細。取雞蛋一枚,敲破蛋殼,取出蛋黃,加入半量苦酒和半夏末於蛋殼中攪拌均勻,將蛋殼放回雞蛋上,置於熱灰中慢火煎煮至熟,取出稍涼後,從蛋殼中取出,分三次溫服。
少陰病咽喉疼痛,可用半夏散或半夏湯治療。(外臺秘要中記載,咽中痛即指咽喉痛)
少陰病咽喉痛,疼痛位置可能在左側或右側,也可能整個咽喉都痛,後者比單側疼痛更嚴重,嚴重時還會伴有涎液粘附在咽喉。因此,主要使用半夏散來散風寒,以清除涎液。
半夏散及湯方:半夏(洗淨)、桂枝(去皮)、炙甘草,三味等分,分別搗碎過篩,混合服用,每次服用一匙,每日三次。如果不能直接服用,可用一升水煎煮七沸,加入藥粉兩匙,再煮三沸,離火放涼後少量多次服用。半夏有毒,不宜直接服用大量。
咽喉疼痛表示陽邪較重,因此用辛溫滑利的半夏來通利咽喉,消除黏液;再用桂枝來解表散寒;甘草則用來調和藥性。
《活人書》記載,半夏桂枝甘草湯可以治療伏氣病。所謂伏氣病,是指非時節遭受寒邪侵襲,寒邪伏於少陰經,起初不覺有病,經數月才發作,脈象微弱,往往先出現咽喉痛,類似傷寒,但並非咽喉腫痛,接著就會腹瀉,此時可用半夏桂枝甘草湯治療,然後再用四逆散。此病一般兩天即可痊癒,古方稱之為腎傷寒。本方煎服時可加入四片生薑。
少陰病腹瀉,可用白通湯治療。
腹瀉較多,都屬於少陰病,下焦陽氣不升,胃中陽氣不足的病症,但並非所有腹瀉都用白通湯,此條記載用白通湯是因為前面提到少陰病三個字,說明有脈象微弱、嗜睡、手足厥冷等少陰證候。下文提到腹瀉,脈象微弱,因此用白通湯。如果腹瀉不止,並且出現厥逆無脈的症狀,則需再加入豬膽汁和人尿,這表示不是普通的腹瀉。
白通湯其實就是四逆湯,只是用蔥白代替了甘草。甘草緩解陰氣逆亂,和附子、乾薑一起溫中調和;而蔥白辛溫通利,可以通行陽氣,散寒邪。兩者一緩一急,治療上也各有緩急之分。
白通湯方:蔥白(四莖)、乾薑(一兩)、附子(一枚,生薑去皮切八片)。三味藥材用三升水煎煮至一升,過濾去渣,分次溫服。
用蔥白,稱為白通湯,是因為蔥白可以通達陽氣,陽氣通暢,陰邪自然消退。
《肘後方》記載白通湯可以治療傷寒引起的腹瀉不止,口渴,不能進食,虛弱而煩躁的症狀。本方用蔥白十四莖,乾薑半兩,炙甘草半兩。如果伴有口渴、嘔吐、心下痞滿的症狀,則可再加犀角半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