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論輯義》~ 卷五 (19)
卷五 (19)
1. 辨少陰病脈證並治
加阿膠。能續氣。如發狂者。加防風荊芥。如聲不出者。加半夏。
薛氏醫案。武選汪用之。飲食起居失宜。咳嗽吐痰。用化痰(發散)之藥。時仲夏。脈洪數而無力。胸滿面赤。吐痰腥臭。汗出不止。余曰。水泛為痰之證。而用前劑。是謂重亡津液。得非肺癰乎。不信仍服前藥。翌日果吐膿。脈數左寸右寸為甚。始信用桔梗湯一劑。膿數頓止。
再劑全止。面色頓白。仍以憂惶。余曰。此證面白脈澀。不治自愈。又用前藥一劑。佐以六味丸。治之而愈。
少陰病。咽中傷生瘡。不能語言。聲不出者。苦酒湯主之。
〔錢〕前人以一咽瘡。而有治法三等之不同。遂至議論紛出。不知其一條咽痛。少陰之邪氣輕微。故但以甘桔和之而已。其一條。因經邪未解。痛在咽中。痰熱鎖閉。故以半夏開豁。桂枝解散。此條則咽已生瘡。語言不能。聲音不出。邪已深入。陰火已熾。咽以損傷。不必治表。
和之無益。故用苦酒湯。以半夏。豁其咽之不利。雞子白。以潤咽滑竅。且能清氣除伏熱。皆用開豁潤利。收斂下降而已。因終是陰經伏熱。雖陰火上逆。決不敢以寒涼用事也。〔汪〕或問。仲景言咽痛。咽以咽物。於喉何與。而云語聲不出邪。余答云。喉與咽相附。仲景言少陰病熱咽痛。
而喉嚨即在其中。
苦酒湯方
半夏(洗破如棗核十四枚○玉函。成本。核下。有大字。神巧萬全方。七個。洗。切。破作十四片。),雞子(一枚去黃納上苦酒著雞子殼中○玉函。無上字。著。作於。千金翼。上下。有好字)
上二味。納半夏。著苦酒中。以雞子殼。置刀環中。安火上。令三沸。去滓。少少含咽之。不瘥更作三劑。(玉函。無著字。成本。玉函。環。作鐶。少少。玉函。作細一字。玉函。無三劑二字。千金翼。劑下。有愈字。全書。劑下。有服之二字。置刀環中。聖濟總錄。作放剪刀環中。)
〔錢〕半夏。開上焦痰熱之結邪。卵白。清氣治伏熱。苦酒。味酸。使陰中熱淫之氣斂降。今之優人。每遇聲啞。即以生雞子白啖之。聲音即出。亦此方之遺意也。〔鑑〕半夏滌涎。蛋清斂瘡。苦酒消腫。則咽清而聲出也。
案活人書。苦酒。米醋。是也。蓋原於本草陶注。王氏云。案苦酒。本草注。曰醯。而成氏復云。苦酒之酸。余則以為名義俱乖。安知酒之味苦者。不可以已咽痛邪。考本草。醋也。醯也。苦酒也。併為一物。陶云以有苦味。俗呼苦酒。不知王氏何據有此說。又案王氏云。上苦酒。上字無著落矣。宜較正之。不知上是上好之謂。千金翼。作上好苦酒。可見耳。
外臺秘要。古今錄驗。雞子湯。療喉痹方。半夏末。方寸匕。上一味。開雞子頭。去中黃白。盛淳苦酒。令小滿。納半夏末著中。攪令和雞子。著刀子環令穩。炭上令沸。藥成置杯中。及暖稍咽之。但腫即減。肘後文仲同。此與仲景苦酒湯同。半夏不可作末。剖之可也。
白話文:
辨少陰病脈證並治
若用阿膠,能補益氣血。病人若發狂,則加防風、荊芥;若聲音嘶啞不出,則加半夏。
薛氏醫案記載:武選汪某,因飲食起居不節,導致咳嗽吐痰,服用化痰散寒藥物。時值仲夏,脈象洪數無力,胸悶面赤,痰液腥臭,汗出不止。我診斷為水液泛濫成痰,而他卻服用發散的藥物,這是加重津液耗損,莫非是肺癰?他不相信我的診斷,繼續服用之前的藥物,第二天果然吐出膿血,脈象數,左寸、右寸尤其明顯。於是,我用桔梗湯一劑,膿血數次後停止。
再服用一劑,膿血完全停止,面色頓時變白,但仍憂心忡忡。我說,現在面色蒼白,脈象澀滯,這是疾病將愈的徵兆,不必治療也能自愈。我又用之前的藥物一劑,佐以六味丸,治療後痊癒。
少陰病,咽喉生瘡,不能說話,聲音嘶啞的,可用苦酒湯治療。
前人對單純咽喉瘡瘍的治療方法,有三种不同的说法,因此產生許多不同的議論。其實咽喉疼痛,少陰邪氣輕微,僅用甘草、桔梗调和即可。但若因經絡邪氣未解,疼痛在咽喉,痰熱阻塞,則需用半夏宣通,桂枝發表。而咽喉已生瘡,不能說話,聲音嘶啞,邪氣已深入,陰虛火旺,咽喉已受損傷,不必再治表證,
和解無益,所以要用苦酒湯。半夏用來疏通咽喉阻塞,雞蛋清潤滑咽喉,又能清熱除伏熱,都是為了宣通潤利、收斂下降。因為終究是陰經伏熱,即使陰火上逆,也不敢用寒涼藥物治療。有人問:張仲景說咽痛,咽喉是吞嚥食物的地方,與發聲有什麼關係?為什麼說聲音嘶啞呢?我回答說:喉嚨與咽喉相連,張仲景說少陰病熱邪導致咽喉疼痛,
而喉嚨就在咽喉之中。
苦酒湯方:
半夏(洗淨,剖開如棗核大小,十四枚),雞蛋(一枚,去蛋黃,取蛋白,將半夏放入雞蛋殼中,加入苦酒)
以上二味,將半夏放入雞蛋殼中,加入苦酒,將雞蛋殼放在刀環上,加熱至三沸,去渣,少量含漱咽下,若未痊癒,再作三劑。
半夏能開通上焦痰熱,蛋清能清熱除伏熱,苦酒味酸,能使陰中熱邪下降。如今的優伶,每當聲音嘶啞,就用生雞蛋清服用,聲音就能恢復,也是這個方子的遺意。半夏洗滌涎液,蛋清斂瘡,苦酒消腫,則咽喉清爽,聲音就能恢復。
《活人書》中,苦酒即米醋。這源於《本草綱目》陶弘景的注釋,王氏說,苦酒,本草注中稱為醯,成氏又說,苦酒味酸……我認為名稱和解釋都不準確,怎麼知道酒味苦的不能治療咽喉痛呢?考究本草,醋、醯、苦酒都是同一樣東西,陶弘景說因為有苦味,所以俗稱苦酒,不知道王氏根據什麼有這種說法。王氏又說「上」苦酒,「上」字沒有著落,應該校正,不知「上」是指上好的意思,《千金翼》作「上好苦酒」,可見一斑。
《外台秘要》、《古今錄驗》中雞子湯治療喉痹的方子:半夏末,一匕,將雞蛋頭打開,去蛋黃,放入上好的苦酒,少許,放入半夏末,攪拌均勻,放在刀環上加熱至沸騰,藥成後倒入杯中,趁溫熱少量含漱咽下,腫脹就會減輕,《肘後備急方》與此相同,只是半夏不用研末,剖開即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