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論輯義》~ 卷五 (9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五 (9)

1. 辨少陰病脈證並治

案汪氏云:案此條,仲景但云難治,其非必死之證明矣。補亡論,常器之云:「可芍藥地黃湯。」成氏、方氏、喻氏、魏氏、金鑑,並以此條證為熱厥,蓋襲常氏之謬耳。

案喻氏云:後人隨文讀去,總置不講。不知下厥者,陰氣逆於下也;上竭者,陰血竭於上也。蓋氣與血兩相維附,氣不得血,則散而無統;血不得氣,則凝而不流。故陰火動,而陰氣不得不上奔;陰氣上奔,而陰血不得不從之上溢而竭矣。血既上溢,其隨血之氣散於胸中,

不得復反於本位,則下厥矣。陰既逆於下,勢必龍雷之火應之,血不盡竭不止也。仲景所以斷為難治者,非直不治也。吾為大辟其扃,則以健脾中之陽氣為第一義。健脾之陽,一舉有三善:一者,脾中之陽氣旺,而龍雷之火潛伏也;一者,脾中之陽氣旺,而胸中窒塞,如太空不留纖翳也;

一者,脾中之陽氣旺,而飲食運化精微,復生其竭之血也。出《醫門法律》。以此推之,下厥上竭,唯景岳六味回陽飲,滋陰回陽兩全,以為合劑矣。

少陰病:惡寒身蜷而利,手足逆冷者,不治。

〔錢〕前惡寒而蜷,因有煩而欲去衣被之證,為陽氣猶在,故為可治。又下利自止,惡寒而蜷,以手足溫者,亦為陽氣未敗,而亦曰可治。此條惡寒身蜷而利,且手足逆冷,則四肢之陽氣已敗,故不溫。又無煩與欲去衣被之陽氣尚存,況下利又不能止,是為陽氣已竭,故為不治。

雖有附子湯及四逆、白通等法,恐亦不能挽回既絕之陽矣。〔舒〕案此證尚未至汗出息高,猶可為治。急投四逆湯加人參,或者不死。

少陰病:吐利躁煩,四逆者死。

〔喻〕上吐下利,因至煩躁,則陰陽擾亂,而竭絕可虞。更加四肢逆冷,是中州之土先敗,上下交徵,中氣立斷,故主死也。使蚤用溫中之法,寧至此乎?〔張〕此條與吳茱萸湯一條不殊,何彼可治,而此不可治耶?必是已用溫中諸湯不愈,轉加躁煩,故主死耳。

《總病論》曰:「與吳茱萸湯,宜細審其死生也。」

舒氏云:案此條,與後吳茱萸湯證無異。彼證未言死,此證胡為乎不主吳茱萸湯,而斷之曰死,是何理也?於中疑有缺文。

少陰病:下利止而頭眩,時時自冒者死。

〔錢〕前條利自止而手足溫,則為可治。此則下利止而頭眩。頭眩者,頭目眩暈也;且時時自冒,冒者,蒙冒昏暈也。虛陽上冒於巔頂,則陽已離根而上脫;下利無因而自止,則陰寒凝閉而下竭。於此可見陽回之利止則可治,陽脫之利止,則必死矣。正所謂有陽氣則生,

無陽氣則死也。然既曰死證,則頭眩自冒之外,或更有惡寒、四逆等證,及可死之脈,未可知也。但未備言之耳。

少陰病:四逆惡寒而身蜷,脈不至,不煩而躁者死。(【原注】一作「吐利而躁逆者苑」。)

白話文:

辨少陰病脈證並治

汪氏認為此條仲景只說難治,並非一定會死。補亡論中,常器認為可用芍藥地黃湯。成無己、方士、喻昌、魏了翁及《金匱要略》諸家,都以此條證為熱厥,其實是沿襲常氏的錯誤。

喻昌認為後世讀者往往略過此條,不加講解。殊不知下厥是指陰氣逆於下,上竭是指陰血耗竭於上。氣血互相依存,氣不足則血散亂無序,血不足則氣凝滯不通。所以陰火動則陰氣不得不向上衝,陰氣上衝則陰血不得不隨之上溢而耗竭。血向上溢,隨血而行的氣散佈於胸中,不能回到原位,則為下厥。陰氣逆於下,必然有熱象,血不完全耗竭就不會停止。仲景認為此病難治,並非完全不能治療。要治好此病,需先健脾胃之陽氣。健脾之陽有三大益處:一、脾陽旺盛,則熱象潛伏;二、脾陽旺盛,則胸中阻塞消除;三、脾陽旺盛,則飲食運化精微,又能生血。依據醫學原理推斷,下厥上竭,唯有景岳的六味回陽飲,能同時滋陰回陽。

少陰病,惡寒蜷縮,且腹瀉,手足冰冷者,不治。

錢氏認為,若先前惡寒蜷縮,之後又煩躁想脫衣被,說明陽氣尚存,故可治;若腹瀉自行停止,惡寒蜷縮,手足溫暖,也說明陽氣未衰,可治。但此條所述惡寒蜷縮,腹瀉,手足冰冷,則四肢陽氣已衰敗,故不溫;又無煩躁想脫衣被的表現,說明陽氣未存,且腹瀉不止,說明陽氣已竭,故不治。

雖然有附子湯及四逆白通等方劑,恐怕也難以挽回已絕的陽氣。舒氏認為,此證尚無汗出氣粗之象,尚可治療,應急用四逆湯加人參,或許能救活。

少陰病,嘔吐腹瀉,煩躁,四肢冰冷者,死。

喻氏認為,嘔吐腹瀉,煩躁,則陰陽紊亂,氣血將竭,再加上四肢冰冷,說明脾胃之氣先衰,上下交徵,中氣已斷,故死。如果及早使用溫中之法,怎會如此?張氏認為此條與吳茱萸湯條症狀相似,為何那條可治,而此條不可治?必是已經用過溫中之方而無效,反而更煩躁,所以才致死。

總病論說,與吳茱萸湯證相對比,需仔細判斷死生。

舒氏認為,此條與後面的吳茱萸湯證無異,那條未言死,此條為何不用吳茱萸湯卻斷言為死?其中可能缺文。

少陰病,腹瀉停止,而頭暈,時而昏沉者,死。

錢氏認為,前條腹瀉停止,手足溫暖則可治;此條腹瀉停止,卻頭暈,頭暈是指頭目眩暈,且時而昏沉,是虛陽上浮於頭頂,陽氣已離根上脫,腹瀉無故停止,則陰寒凝閉而下虛。由此可見,因陽氣回升而腹瀉停止則可治,因陽氣脫落而腹瀉停止則必死,正所謂有陽氣則生,無陽氣則死。然而,既然說是死證,則除了頭暈昏沉外,可能還有惡寒冰冷等證狀,以及致死的脈象,只是沒有詳細記載而已。

少陰病,四肢冰冷惡寒,身體蜷縮,脈象微弱,不煩躁卻煩亂者,死。(原文注:一作吐瀉而躁逆者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