丹波元簡

《傷寒論輯義》~ 卷五 (7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五 (7)

1. 辨少陰病脈證並治

汪云。補亡論。並宜附子湯。以補陽氣。散陰邪。助營血也。周云。不可汗。用四逆加人參湯。不可下者。用蜜煎導。

少陰病。脈緊。至七八日。自下利。脈暴微。手足反溫。脈緊反去者。為欲解也。雖煩下利。必自愈。

〔錢〕脈緊。見於太陽。則惡熱惡寒。而為寒邪在表。見於少陰。則無熱惡寒。而為寒邪在裡。至七八日。則陰陽相持已久。而始下利。則陽氣耐久。足以自守矣。雖至下利而以絞索之緊。忽變而為輕細軟弱之微。脈微則恐又為上文不可發汗之亡陽脈矣。為之如何。不知少陰病。

其脈自微。方可謂之無陽。若以寒邪極盛之緊脈。忽見暴微。則緊峭化。而為寬緩矣。乃寒邪弛解之兆也。曰手足反溫。則知脈緊下利之時。手足已寒。若寒邪不解。則手足不當溫。脈緊不當去。因脈本不微。而忽見暴微。故手足得溫。脈緊得去。是以謂之反也。反溫反去。

寒氣已弛。故為欲解也。雖其人心煩。然煩屬陽。而為暖氣已回。故陰寒之利。必自愈也。

少陰病下利。若利自止。惡寒而蜷臥。手足溫者可治。(柯本。刪下利二字。蜷。方本。作倦。)

〔程〕少陰病下利。而利自止。則陰寒亦得下祛。而又不致於脫。雖有惡寒蜷臥不善之證。但使手足溫者。陽氣有挽回之機。雖前此失之於溫。今可尚溫而救失也。〔錢〕大凡熱者偃臥。而手足弛散。寒則蜷臥。而手足斂縮。下文惡寒蜷臥。而手足逆冷者。即為真陽敗絕。而成不治矣。

若手足溫。則知陽氣未敗。尚能溫暖四肢。故曰可治。〔汪〕溫經散寒。宜四逆湯主之。

活人書釋音曰。蜷。具員切。蜷跼不伸也。

少陰病。惡寒而蜷。時自煩。欲去衣被者可治。(千金翼。作不可治。)

〔錢〕但惡寒而不發熱。為寒邪所中也。蜷臥者。蜷曲而臥。諸寒收引。惡寒之甚也。〔程〕少陰病。不必盡下利也。只惡寒而蜷。已知入藏深矣。煩而去衣被。陽勢尚肯力爭也。而得之。時與欲。又非虛陽暴脫者比。雖前此失之於溫。今尚可溫而救失也。〔喻〕後條云。不煩而躁者死。對看便知。

案總病論。活人書。並云。宜大柴胡湯。可疑。

少陰中風。脈陽微陰浮者。為欲愈。

〔錢〕太陽中風。陽浮而陰弱。蓋以浮候沉候。分陰陽也。此所謂陽微陰浮者。是以寸口尺中。分陰陽也。若以浮沉二候。分陰陽。則沉候豈有浮脈邪。此不辨自明也。夫少陰中風者。風邪中少陰之經也。脈法。浮則為風。風為陽邪。中則傷衛。衛受風邪。則寸口陽脈當浮。

今陽脈已微。則知風邪欲解。邪入少陰。唯恐尺部脈沉。沉則邪氣入里。今陰脈反浮。則邪不入里。故為欲愈也。

少陰病欲解時。從子至寅上。(至。玉函。作盡。無上字。)

白話文:

辨少陰病脈證並治

汪氏認為,治療少陰病,應使用附子湯,以補充陽氣,散去陰邪,並幫助營血恢復。周氏則認為,少陰病不可發汗,應使用四逆加人參湯;若病人不能通便,可用蜜煎導藥。

少陰病患者脈象緊,持續七、八天后開始腹瀉,脈象突然變弱,手腳反而變溫暖,脈象緊的症狀也消失了,這是疾病將要痊癒的徵兆。即使伴隨腹瀉和煩躁,也必然會自行痊癒。

錢氏指出,脈象緊,若見於太陽經,則會惡寒惡熱,這是寒邪在表;若見於少陰經,則無惡寒惡熱之感,這是寒邪在裡。持續七、八天后開始腹瀉,表示陰陽相持已久,陽氣足以自守。即使腹瀉,脈象由緊縮轉為輕細柔軟微弱,脈微弱可能又是亡陽的脈象,這是個值得注意的轉變。少陰病脈象本身微弱才算無陽;如果原本脈象緊,突然變弱,則緊縮的脈象轉為寬緩,這是寒邪消退的徵兆。手腳反而變溫暖,說明在脈象緊、腹瀉時,手腳是冰冷的。如果寒邪未解,手腳就不會溫暖,脈象也不會變緩。因為脈象原本不弱,突然變弱,所以手腳才變溫暖,脈象才變緩,所以稱為「反溫反去」。

寒邪已退,所以是將要痊癒的徵兆。雖然病人感到煩躁,但煩躁屬陽,是暖氣回升的表現,因此因陰寒導致的腹瀉,必然會自行痊癒。

少陰病腹瀉,如果腹瀉自行停止,但患者惡寒蜷縮,手腳溫暖,則可治療。(柯氏本刪去「下利」二字,「蜷」字,方本作「倦」。)

程氏認為,少陰病腹瀉,如果腹瀉自行停止,則陰寒也已排出,又不至於氣血衰竭。雖然有惡寒蜷縮等不適症狀,只要手腳溫暖,陽氣就有恢復的機會。即使之前治療失當,現在仍可溫補來彌補之前的過失。(錢氏認為,一般來說,發熱的人會仰臥,手腳舒展;寒冷的人則會蜷縮,手腳收攏。下文中提到惡寒蜷縮,手腳冰冷,就是真陽衰竭,將無法治愈。)

若手腳溫暖,則表示陽氣未衰,還能溫暖四肢,故可治療。汪氏認為,溫經散寒,宜用四逆湯為主。

《活人書》釋音:「蜷」,音juān,蜷曲不能伸展之意。

少陰病患者惡寒蜷縮,時而煩躁,想脫衣服被子,則可治療。(《千金翼》作不可治。)

錢氏認為,只有惡寒不發熱,是寒邪入侵。蜷縮臥床,是寒邪收斂所致,惡寒非常嚴重。程氏認為,少陰病不一定都會腹瀉,單純惡寒蜷縮,已知寒邪深入臟腑。煩躁想脫衣服被子,說明陽氣仍在努力抗爭,屬於可治之症。這與虛陽暴脫不同,即使之前治療失當,現在仍可溫補來彌補之前的過失。(喻氏說,不煩躁而躁動不安者將死,對比之下便可明白。)

總病論、活人書均記載,宜用大柴胡湯,但這點值得商榷。

少陰中風,脈象陽微陰浮,是將要痊癒的徵兆。

錢氏指出,太陽中風,陽脈浮而陰脈弱,這是根據浮沉脈象區分陰陽。少陰中風,陽微陰浮,是指寸口脈(陽脈)微弱,尺脈(陰脈)浮。若以浮沉二候分陰陽,則沉脈怎會有浮脈呢?這點不用解釋也明白。少陰中風,是指風邪侵犯少陰經。脈象浮則為風,風屬陽邪,中風則傷及衛氣。衛氣受風邪侵犯,則寸口(陽脈)應浮。

現在陽脈已微弱,則知風邪將要消退。邪氣入少陰,最怕尺部脈沉,沉則邪氣入裡。現在陰脈反而浮,則邪氣未入裡,所以是將要痊癒的徵兆。

少陰病將要痊癒時,症狀會從子時持續到寅時。(玉函本,「至」字作「盡」,無「上」字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