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論輯義》~ 卷四 (43)
卷四 (43)
1. 辨少陽病脈證並治
傷寒三日。三陽為盡。三陰當受邪。其人反能食而不嘔。此為三陰不受邪也。
〔汪〕傷寒三日者。即素問相傳日數。上條言六七日。此止言三日。可見日數不可拘也。邪在少陽。原嘔而不能食。今反能食而不嘔。可徵裡氣之和。而少陽之邪自解也。既里和。而少陽邪解。則其不傳三陰。斷斷可必。故云三陰不受邪也。此注。本武陵陳亮斯語。〔印〕以上二章。與太陽篇之第三章同義。
傷寒三日。少陽脈小者。欲已也。(玉函。此條無。)
〔成〕內經曰。大則邪至。小則平。傷寒三日。邪傳少陽。脈當弦緊。今脈小者。邪氣微而欲已也。
案此語。內經中無所考。脈要精微云。大則病進。
少陽病欲解時。從寅至辰上。
〔成〕內經曰。陽中之少陽。通於春氣。寅卯辰。少陽木王之時。〔柯〕辰上者。卯之盡。辰之始也。
白話文:
傷寒發病三天,三陽經的病邪快要消退了,接下來三陰經應該要受到邪氣侵犯。但病人卻還能吃東西,不嘔吐,這表示三陰經並沒有受到邪氣的侵襲。
這是因為傷寒發病三天,按照《素問》中記載的病程來看,有些情況是六七天才發病,這裡只提到三天,說明病程長短並非一成不變。邪氣停留在少陽經,本該引起嘔吐和食慾不振,但病人卻能吃東西不嘔吐,這說明身體的裡氣已經調和,少陽經的邪氣正在自行消退。既然裡氣已經調和,少陽經的邪氣也消退了,邪氣就不會再傳到三陰經,這是肯定的,所以說三陰經不受邪氣侵犯。這段註解,出自武陵陳亮。以上兩段文字,與《太陽篇》第三章的意思相同。
傷寒三天,少陽經的脈象微弱,表示病情將要痊癒。(《玉函》中沒有這條記載。)
內經說:「脈象強大,表示邪氣盛極;脈象微弱,表示病情好轉。」傷寒三天,邪氣傳到少陽經,脈象應該弦緊,但現在脈象微弱,表示邪氣微弱,病情將要痊癒。
這個說法,在《內經》中找不到根據。《脈要精微》中說:「脈象強大,病情加重。」
少陽經的病邪將要痊癒時,時間通常是在寅時到辰時之間。
內經說:「少陽經屬於陽經中的少陽,與春天的氣候相通。寅、卯、辰三個時辰,正是少陽經(木)旺盛的時期。」辰時,是卯時結束、辰時開始的時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