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論輯義》~ 卷四 (40)
卷四 (40)
1. 辨陽明病脈證並治
故仲景治傷寒瘀熱用之。李時珍云:潦水,乃雨水所積。韓退之詩云:「潢潦無根源,朝灌夕已除。」蓋謂其無根而易涸,故成氏謂其味薄,不助濕氣,而利熱也。
〔方〕軺,本草作翹。翹本鳥尾,以草子拆開,其間片片相比如翹得名。軺,本使者小車乘馬者,無義,疑誤。以上四條,
疑太陽中篇錯簡,當移。
傷寒類方曰:「連軺,即連翹根。氣味相近,今人不採,即以連翹代可也。」
案內臺方議曰:「潦水,又曰甘瀾水,誤也。」醫學正傳曰:「潦水,又名無根水,山谷中無人跡去處,新上科臼中之水也。取其性不動搖,而有土氣內存,乃與時珍有少異,當考。」
白話文:
因此,張仲景治療傷寒瘀熱的病症會使用它(指潦水)。李時珍說,潦水是雨水積聚而成。韓愈的詩裡寫道:「潢潦無根源,朝灌夕已除」,意思是它沒有根基,容易乾涸。所以成氏認為它的味道淡薄,不會助長濕氣,反而能利熱。 【藥方】軺,本草書中寫作翹,翹指的是鳥尾巴,因為草子的裂開形狀像鳥尾的羽毛而得名。軺,指的是使者乘坐的小車,此處無義,應是錯誤。以上四點,疑為《傷寒論》太陽中篇錯簡,應當移至其他位置。
《傷寒類方》記載,連軺就是連翹根,氣味相近,現在人不採集連翹根,可以用連翹代替。
考據內台方劑的討論,潦水又稱甘瀾水,這是錯誤的。《醫學正傳》記載,潦水又名無根水,指的是山谷中人跡罕至的地方,新近從石臼中流出的水,取其性質穩定,帶有土氣。這與李時珍的說法略有不同,需要進一步考證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