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論輯義》~ 卷四 (31)
卷四 (31)
1. 辨陽明病脈證並治
宜汗解之。謂之浮虛者,言浮脈按之本空,非虛弱之虛也。若虛弱,則不宜於發汗矣,宜詳審之。脈實者下之,以其胃熱,故宜與大承氣湯。浮虛者汗之,以其風邪未解,故宜與桂枝湯。
〔印〕此章,與太陽並病章傷寒不大便六七日,頭痛有熱者,與承氣湯(太陽中篇五十六條)大意相同。
大下後,六七日不大便,煩不解,腹滿痛者,此有燥屎也。所以然者,本有宿食故也,宜大承氣湯。
〔程〕煩不解,指大下後之證;腹滿痛,指六七日不大便後之證。從前宿食,經大下而棲泊於迴腸曲折之處;胃中尚有此,故煩不解。久則宿食結成燥屎,擋住去路;新食之濁穢,總蓄於腹,故滿痛。下後亡津液,亦能令不大便,然煩有解時,腹滿不痛可驗。
〔錫〕此證著眼,全在六七日上。以六七日不大便,則六七日內所食之物,又為宿食,所以用得大承氣。然今人本虛質弱,大下後得此者,亦什不得一耳。
舒氏云:「此證雖經大下,而宿燥隱匿未去,是以大便復閉,熱邪復集,則煩不解,而腹為滿為痛也。」所言有宿食者,即胃家實之互辭,乃正陽陽明之根因也。若其人本有宿食,下後隱匿不去者,固有此證。且三陰寒證,胃中隱匿宿燥,溫散之後,而傳實者,乃為轉屬陽明也。
予內弟以採者,患腹痛作泄,逾月不愈。姜附藥,服過無數。其人稟素盛善啖肉,因自恃強壯,病中不節飲食,而釀胃實之變。則大便轉閉,自汗出,昏憒不省人事,譫語狂亂,心腹脹滿,舌苔焦黃,乾燥開裂,反通身冰冷,脈微如絲,寸脈更微,殊為可疑。予細察之,見其聲音烈烈,揚手擲足,渴欲飲冷,而且夜不寐。參諸腹滿舌苔等證,則胃實確無疑矣。於是更察其通身冰冷者,厥熱亢極,隔陰於外也;脈微者,結熱阻截中焦,營氣不達於四末也。正所謂陽極似陰之候,宜急下之。作大承氣湯一劑投之,無效。再投一劑,又無效。服至四劑,竟無效矣。
予因忖道:「此證原從三陰而來,想有陰邪未盡。觀其寸脈,其事著矣。」竟於大承氣湯中,加附子三錢,以破其陰,使各行其用,而共成其功。服一劑,得大下;寸脈即出,狂反大發。予知其陰已去矣,附子可以不用。乃單投承氣一劑,病勢略殺;復連進四劑,其前計十劑矣。硝黃各服過半斤,諸證以漸而愈。可見三陰寒證,因有宿食,轉屬陽明,而反結燥者,有如是之可畏也。
病人小便不利,大便乍難乍易,時有微熱,喘冒(【原注】一作息)不能臥者,有燥屎也,宜大承氣湯。
〔錢〕凡小便不利,皆由三焦不運,氣化不行所致。惟此條小便不利,則又不然。因腸胃壅塞,大氣不行,熱邪內瘀,津液枯燥,故清道皆涸也。乍難,大便燥結也;乍易,旁流時出也;時有微熱,潮熱之餘也;喘者,中滿而氣急也;冒者,熱邪不得下泄,氣蒸而鬱冒也。胃邪實滿。
白話文:
辨陽明病脈證並治
若脈象浮而按之虛空,但並非虛弱之虛,則宜用發汗法治療。若屬虛弱體質,則不宜發汗。需仔細辨別。脈象實者,則應瀉下,因為胃中熱盛,宜用大承氣湯。脈象浮而虛者,則應發汗,因為風邪未解,宜用桂枝湯。這與太陽病合病的論述相符,例如傷寒病人六七天未大便,伴隨頭痛發熱,也應使用大承氣湯。
大便通暢後,六七天未再次大便,伴隨煩躁不安、腹脹疼痛,這是因大腸內有乾結的宿便導致。其原因是先前有宿食積滯,故宜服用大承氣湯。
煩躁不安指的是大便通暢後出現的症狀,腹脹疼痛指的是六七天未大便後出現的症狀。先前積滯的宿食,經瀉下後停留在腸道彎曲處,胃中仍有餘留,故煩躁不安。時間久了,宿食結成乾硬的宿便,阻塞腸道,新的食物殘渣也積聚於腹中,故腹脹疼痛。瀉下後津液不足,也會導致便秘,但若煩躁感消失,腹脹疼痛減輕,則可佐證此說。
此證關鍵在於六七天未大便,因為這六七天所食之物也成了宿食,所以要用大承氣湯。然而現代人體質多虛弱,大瀉後出現這種情況者甚少。
舒氏認為,雖然已經瀉下,但宿便仍然隱匿未除,所以再次便秘,熱邪又聚集,因此煩躁不安,腹脹疼痛。所謂的宿食,是胃實的另一種說法,也是陽明病的根本原因。若患者本來就有宿食,瀉下後隱匿未除,則會出現這種症狀。而且,三陰寒證,胃中隱藏宿便,溫散之後,轉為實證,則是轉屬陽明病。
我的內弟曾患腹痛泄瀉,一個多月未癒,服用姜附類藥物無數,他平素體質強健,喜好食肉,因自恃強壯,病中不節飲食,導致胃實加劇,大便轉而閉塞,自汗出,昏迷不省人事,神志不清,胡言亂語,心腹脹滿,舌苔焦黃乾燥裂開,反而全身冰冷,脈微如絲,寸脈更微,情況十分危急。我仔細觀察,發現他聲音洪亮,手舞足蹈,口渴想喝冷水,而且夜不能寐。綜合腹脹、舌苔等症狀,可確診為胃實。再觀察他全身冰冷,這是熱邪極盛,陰陽隔絕於外;脈微則是結熱阻礙中焦,氣血不能到達四肢末端,是陽盛似陰的表現。應立即瀉下,用大承氣湯一劑,無效,再投一劑,仍無效,連服四劑,仍然無效。
我思忖,此證原於三陰寒證,可能陰邪未盡,觀察寸脈,印證了我的想法,於是在大承氣湯中加入附子三錢,以破陰邪,使陰陽各行其道,共同奏效。服一劑,大便通暢,寸脈有力,狂躁加劇,我知道陰邪已除,附子可以不用了,於是單用大承氣湯一劑,病情略有好轉,又連續服用四劑,共計十劑。
硝石、黃連各服過半斤,諸症逐漸痊癒。由此可見,三陰寒證因宿食轉屬陽明,反致燥結,其危險性不容小覷。
病人小便不利,大便時通時不通,偶有微熱,呼吸急促不能平臥,這是由於有乾結的宿便,宜用大承氣湯。
凡小便不利,都是由於三焦氣化失常所致。但此條小便不利則不同,因腸胃阻塞,氣機不通,熱邪鬱積,津液枯竭,故小便不通暢。大便時難時易,是因大便乾燥結滯,有時又旁洩而出;偶有微熱,是潮熱的餘勢;呼吸急促,是因為腹部脹滿,氣機受阻;呼吸困難,是因為熱邪不得下泄,氣鬱而上衝。胃邪實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