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靈胎

《傷寒論類方》~ 卷一 (7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 (7)

1. 大柴胡湯(二)

小柴胡去人參、甘草,加枳實、芍藥、大黃,乃少陽、陽明合治之方也。

白話文:

小柴胡湯去掉人參、甘草,加入枳實、芍藥、大黃,這就是治療少陽、陽明合併症的藥方。

柴胡(半斤),半夏(半升,洗),黃芩(三兩),芍藥(三兩),生薑(五兩,切),枳實(四枚,炙),大棗(十二,擘),上七味,以水一斗二升,煮取六升,去渣,再煎取三升,溫服一升,日三服。

此方本有大黃二兩。王叔和云:若不加大黃,恐不為大柴胡也。

白話文:

用柴胡(半斤)、半夏(半升,洗淨)、黃芩(三兩)、芍藥(三兩)、生薑(五兩,切片)、枳實(四枚,炙烤)、大棗(十二枚,掰開)等七味藥材,加上十二碗水煎煮,煮到剩六碗,去除渣滓,再煎煮到剩三碗。溫熱後服用一碗,一天服三次。

太陽病,過經十餘日,反二、三下之,一誤再誤。後四、五日,柴胡證仍在者,如寒熱嘔逆之類。先與小柴胡湯。嘔不止,心下急,鬱郁微煩者,猶有里症。為未解也,與大柴胡湯下之則愈。前雖已下,非下法也,以大柴胡兩解之。

白話文:

感染風寒發燒(太陽病),經過十多天,反覆瀉肚子兩、三次,錯誤的操作接二連三。之後四、五天,如果還有柴胡證的症狀,像是發燒、寒顫、嘔吐、噁心想吐等。首先服用小柴胡湯。如果嘔吐不止,心窩處急迫難受,胸悶煩躁,表示體內還有病邪。這是因為病邪沒有解除,服用大柴胡湯瀉下就會痊癒。之前雖然已經瀉肚子,但不是正確的瀉法,應該用大柴胡湯來同時解除表證和裡證。

傷寒十餘日,熱結在裡,此大黃之對症。復往來寒熱者,此柴胡之對症。與大柴胡湯。

白話文:

傷寒超過十天,熱邪積聚在體內,可以用大黃來治療。如果出現反覆發作的寒熱,是柴胡的對症藥物。可以使用大柴胡湯治療。

傷寒發熱,汗出不解,當用柴胡。心中痞硬,嘔吐而下利者。邪內陷,故用枳實、半夏、大黃。大柴胡湯主之。

傷寒後,後者,過經之後,諸症漸輕,而未全愈也。脈沉,沉者內實也,沉為在裡。下解之,宜大柴胡湯。

白話文:

如果患者有發燒且怕冷的症狀,出了汗但病情沒有改善,應該使用柴胡。若是感覺胸口脹滿且硬悶,同時又有嘔吐和腹瀉的情況,這是因為病邪已經深入體內,因此需要使用枳實、半夏和大黃。對於這樣的症狀,主要使用的藥方是大柴胡湯。

在患有發燒怕冷的疾病後,當疾病已經過了主要的發作期,各種症狀逐漸減輕但仍未能完全康復時。若脈象顯示為沉脈,表示病在體內且實際存在,這種脈象代表病在內部。對於這種情況,適合用下法來治療,應使用大柴胡湯。

2. 柴胡桂枝湯(三)

此小柴胡與桂枝併為一方,乃太陽、少陽合病之方。

白話文:

將小柴胡和桂枝合併使用成一個處方,這是用來治療太陽病和少陽病同時發生的情況。

柴胡(四兩),黃芩,人參,桂枝,芍藥,生薑(切,各一兩半),半夏(二合半),甘草(一兩,炙),大棗(六枚),上九味,水七升,煮取三升,去渣,溫服一升。

白話文:

柴胡(160 克),黃芩、人參、桂枝、芍藥、生薑(切片,各 60 克),半夏(10 克),甘草(40 克,炙烤),大棗(6 枚),將以上九味中藥材放入七升水中煎煮,取三升藥液,去渣,趁溫熱時服下 400 毫升。

傷寒六、七日,發熱微惡寒,肢節疼煩,以上太陽症。微嘔、心下支結,以上少陽症。外證未去者、太陽症為外症。柴胡桂枝湯主之。

白話文:

如果患上傷寒後,到了第六、七天,出現發熱但稍微怕冷、四肢肌肉痠痛等症狀,屬於太陽症。同時有輕微的嘔吐、心窩下感到悶塞,屬於少陽症。如果外在症狀還沒有完全消除,被診斷為太陽症,可以使用柴胡桂枝湯來治療。

發汗多,亡陽詀語者,此亡陽之輕者也。不可下,勿誤以為有燥屎之詀語,故以為戒。與柴胡桂枝湯和其營衛,以通津液,後自愈。桂枝湯,和營衛;柴胡湯,通津液,深著二湯合用之功效,而陽亡可復。

白話文:

大量出汗,出現胡言亂語的症狀,這是陽氣耗損的輕微表現。不要使用瀉下的方法,也不要誤以為有燥屎導致胡言亂語而使用瀉下。因此特別提出警戒。使用柴胡桂枝湯來調和營衛之氣,通暢津液,症狀將會自行好轉。桂枝湯負責調和營衛,柴胡湯負責通暢津液。透過深入瞭解這兩種湯藥的功效,並將它們合用,就能使耗損的陽氣得以恢復。

3.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(四)

柴胡(四兩),龍骨,生薑(切),人參,茯苓,鉛丹,黃芩,牡蠣(熬),桂枝(各一兩半),半夏(二合半,洗),大棗(六枚,擘),大黃(二兩),上十二味,以水八升,煮取四升,納大黃,切如棋子大,更煮一、二沸,大黃只煮一、二沸,取其生而流利也,去渣,溫服一升。

白話文:

柴胡(四兩)、龍骨、生薑(切)、人參、茯苓、鉛丹、黃芩、牡蠣(熬煮)、桂枝(各一兩半)、半夏(二合半,洗淨)、大棗(六枚,破開)、大黃(二兩),以上十二種藥材用八升水煮沸後取四升,加入大黃,切成象棋棋子大小,再煮一兩次沸騰,大黃只煮這麼幾次,為了使其生藥性強且通利。過濾後,溫熱服用一升。

傷寒八、九日,下之,即陷入里。胸滿,柴胡、黃芩。煩驚,龍骨、鉛丹。牡蠣。小便不利,茯苓。譫語,大黃。一身盡重,不能轉側者。茯苓。柴胡加龍骨牡蠣湯主之。此乃正氣虛耗,邪已入里,而復外擾三陽,故現症錯雜,藥亦隨症施治,真神化無方者也。

按:此方能下肝膽之驚痰,以之治癲癇必效。

白話文:

如果患者在感染傷寒後第八、九天時接受了瀉下治療,結果導致病邪深入體內。如果出現胸脹不適,可用柴胡和黃芩來治療。若伴有心煩易驚的情況,則應使用龍骨和鉛丹,還可加上牡蠣。如果小便不通暢,可用茯苓來改善。若是出現胡言亂語的症狀,可用大黃來處理。對於全身沉重到無法翻身的狀況,也可用茯苓來緩解。以上這些情況都適用於「柴胡加龍骨牡蠣湯」這個處方。這是因為正氣已經被耗損,邪氣進入了體內,同時又影響到了體表的防禦系統(三陽),所以呈現出複雜多變的症狀,治療藥物也需根據具體症狀來調整,這種治療方式變化無窮,非常靈活。

附註:這個處方能夠清除肝膽中的驚嚇所產生的痰濕,用來治療癲癇應該會有很好的效果。

4. 柴胡桂枝幹薑湯(五)

柴胡(半斤),桂枝(三兩,去皮),黃芩(三兩),乾薑,牡蠣(熬),甘草(炙,各二兩),栝蔞根(四兩),上七味,以水一斗二升,煮取六升,去渣,再煎,取三升,溫服一升,日三服,初服微煩,復服汗出便愈。邪氣已深,一時不能即出,如蒸蒸而振,發熱汗出而解之類。

白話文:

柴胡(250 克),桂枝(150 克,去皮),黃芩(150 克),乾薑,牡蠣(烤過),甘草(炙過,各 100 克),栝蔞根(200 克)。以上七味藥材,加入 6 公升水熬煮,取 3 公升藥液,去除渣滓,再煮,取 1.5 公升。溫熱後,每次喝 500 毫升,一天喝三次。剛開始喝可能會覺得有點不舒服,繼續喝會出汗,然後就會好轉。如果邪氣較深,一時無法排出,會像蒸氣一樣冒出來,發熱出汗後便能解除。

傷寒五、六日已發汗而復下之,一誤再誤。胸脅滿,用牡蠣。微結,小便不利,渴,以上皆少陽症。渴,故用栝蔞。而不嘔,故去半夏生薑。但頭汗出,陽氣上越用牡蠣。往來寒熱,用柴芩。心下煩者,黃芩、牡蠣。此為未解也,柴胡桂枝幹薑湯主之。

白話文:

傷寒五、六天已經發汗,但是又腹瀉,這是犯了一次錯誤又再犯。胸部和肋骨之間脹滿,使用牡蠣。稍有便祕、小便不暢、口渴,這些都是少陽病的症狀。口渴,所以使用栝蔞。但不嘔吐,所以去掉半夏和生薑。只有頭部出汗,陽氣向上運行,所以使用牡蠣。冷熱交替發作,使用柴胡和黃芩。心下煩熱的,使用黃芩和牡蠣。這些都是沒有解除病情的表現,應該使用柴胡桂枝乾薑湯。

5. 柴胡加芒硝湯(六)

柴胡湯原方,加芒硝,分兩各不同。

白話文:

原本的「柴胡湯」處方,另外加入「芒硝」,分成兩種不同的配方。

柴胡(二兩十六銖),黃芩,甘草(炙),人參,生薑(切,各一兩),半夏(二十銖),大棗(四枚,擘),芒硝(二兩),上八味,以水四升,煮取二升,去渣,納芒硝,更煮微沸,分溫再服,不解更作。不解,不大便也。

此藥劑之最輕者,以今秤計之,約二兩,分二服,則一服,止一兩耳。

白話文:

使用柴胡(二兩十六銖)、黃芩、炙甘草、人參、生薑(切成片,各一兩)、半夏(二十銖)、大棗(四顆,撕開)、以及芒硝(二兩)。將這八種藥材放入四升水中煎煮,直到水分剩下二升時,濾掉藥材殘渣,然後加入芒硝,再次煮至微微沸騰後,分成兩次溫服。如果服用後症狀未見改善,可以再製作一次藥劑服用。這裡所說的「未見改善」指的是患者仍然無法排便。

這個藥方是比較輕劑量的,如果按照現在的稱重方式來計算,總重量大約是二兩。分成兩次服用的話,每次只需要服用一兩即可。

按:大柴胡湯,加大黃、枳實,乃合用小承氣也;此加芒硝,乃合用調胃承氣也。皆少陽陽明同治之方。

白話文:

註解:大柴胡湯,如果再加入大黃、枳實,就等同於小承氣湯;如果再加入芒硝,就等同於調胃承氣湯。這些都是治療少陽經和陽明經同病的方劑。

傷寒十三日不解,胸脅滿而嘔,日晡所發潮熱,已而微利,此本柴胡證,下之而不得利,今反利者,知醫以丸藥下之,此非其治也。潮熱者實也,先宜服小柴胡湯以解外,後以柴胡加芒硝湯主之。《本草》:芒硝治六腑積聚。因其利而復下之,所謂通因通用之法也,潮熱而利,則邪不停結,故較之大柴胡症,用藥稍輕。

白話文:

如果傷寒症狀超過十三天仍未好轉,出現胸脅脹滿、嘔吐、午後發熱,之後反而有點腹瀉,這是原本符合柴胡證的症狀,但下瀉後情況並未改善,反而反覆腹瀉。這說明醫生用丸藥來下瀉,並不是正確的治療方法。

潮熱發作代表體內有實證,應該先服用小柴胡湯來解表,之後再服用加了芒硝的柴胡湯。根據《本草》,芒硝可以治療六腑積聚。順著體內下瀉的狀況,再次使用下瀉藥來治療,這是一種「通因通用」的療法。因為有潮熱和腹瀉,邪氣就不會停留在體內,因此藥物劑量可以比大柴胡湯症狀輕一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