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靈胎

《傷寒論類方》~ 卷一 (6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 (6)

1. 麻黃附子細辛湯(五)

麻黃(去節,二兩),細辛(二兩),附子(一枚,炮去皮破八片),上三味,以水一斗,先煮麻黃,減二升,去上沫,納諸藥,煮取三升,去渣,溫服一升,日三服。

白話文:

麻黃(去節,120 克),細辛(120 克),附子(1 枚,炙去皮,破成八片)

將以上三味藥材,加入一斗水(約 1500 毫升),先將麻黃煮沸,煮至水量減少至二升,去除浮沫,再加入細辛和附子,繼續煮沸,直至水量減至三升,過濾去除藥渣,溫服一升(約 500 毫升),每天服用三次。

少陰病,始得之,反發熱,脈沉者,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。少陰病三字,所該者廣,必從少陰諸現症,細細詳審,然後反發熱,知為少陰之發熱,否則何以知其非太陽陽明之發熱耶?又必候其脈象之沉,然後益知其為少陰無疑也,凡審症皆當如此。

白話文:

少陰疾病初期,如果出現反覆發熱,脈象沉細,可以使用麻黃附子細辛湯治療。少陰疾病的定義很廣,需要從少陰症候羣的各種表現仔細審視,才能判斷是「反發熱」,也就是少陰引發的發熱,否則無法確認不是太陽或陽明疾病引發的發熱。此外,還必須查看脈象是否沉細,才能更加確診為少陰疾病。診斷症狀時都應該遵循這樣的方法。

附子、細辛,為少陰溫經之藥,夫人知之。用麻黃者,以其發熱,則邪猶連太陽,未盡入陰,猶可引之外達。不用桂枝而用麻黃者,蓋桂枝表裡通用,亦能溫里,故陰經諸藥皆用之,麻黃則專於發表。今欲散少陰始入之邪,非麻黃不可,況已有附子足以溫少陰之經矣。

白話文:

附子和細辛,是溫暖少陰經的藥物,這是大家都知道的。使用麻黃,是因為它能發熱,說明邪氣還與太陽經相連,尚未完全進入陰經,仍然可以引導其向外發散。不用桂枝而用麻黃,是考慮到桂枝表裡通用,也能溫裡,所以陰經的藥物都用它。而麻黃則專門負責發散。現在,我們想要散去少陰經剛開始進入的邪氣,非用麻黃不可,何況現在已經有附子可以溫暖少陰經了。

2. 麻黃附子甘草湯(六)

麻黃(去節,二兩),甘草(二兩,炙),附子(一枚,炮去皮破八片),上三味,以水七升,先煮麻黃一、兩沸,此當少煮。去上沫,納諸藥,煮取三升,去渣,溫服一升,日三服。

白話文:

麻黃(去除節子,二兩),甘草(二兩,烤製),附子(一顆,烤製後去除外皮,切成八片)以上三味藥材,加水七升煎煮,先煮麻黃一到兩沸,這時煮的時間要短一些。去掉浮沫,加入其他藥材,繼續煮,取三升藥液,去掉藥渣,溫熱後服一升,一天服三次。

少陰病,得之二、三日,麻黃附子甘草湯,微發汗,以二、三日無里症,故微發汗也。三陰經,惟少陰與太陽為表裡,而位最近,故猶有汗解之理。況二、三日而無里症,則其邪未深入,此方較麻黃附子細辛少輕,以其無里症也。

白話文:

少陰病,得了兩三天,可以服用麻黃附子甘草湯,微微發汗。因為兩三天內沒有內寒症狀,所以才稍微發汗。在三陰經中,只有少陰和太陽經是表裡關係,而且位置最接近,所以還可能有通過發汗來治療的道理。加上得了兩三天都沒有內寒症狀,說明邪氣還沒有深入,所以這個方子比麻黃附子細辛湯稍輕,因為沒有內寒症狀。

3. 葛根湯(一)

此即桂枝加麻黃三兩,葛根四兩。

白話文:

這是桂枝加麻黃三兩,葛根四兩。

葛根(四兩),麻黃(三兩,去節),芍藥(二兩),生薑(三兩,切),甘草(二兩,炙),桂枝(三兩,去皮),大棗(十二枚,擘),上七味,以水一斗,先煮麻黃葛根。二味主藥先煮。減二升,去上沫,納諸藥,煮取三升,去渣,溫服一升,覆取微似汗,不須啜粥,已經發汗矣。余如桂枝法將息及禁忌。

太陽病,項背強几几,無汗,惡風,葛根湯主之。

白話文:

使用葛根四兩、麻黃三兩(去除節部)、芍藥二兩、生薑三兩(切成片狀)、炙甘草二兩、桂枝三兩(去除外皮)、大棗十二枚(撕開)。以上七種藥材,用十公升的水,先煮麻黃和葛根這兩種主要藥材。待水量減少至八公升時,去掉浮沫,再加入其他的藥材一起煮,最終煮到剩下三公升的藥汁,過濾掉藥材殘渣後,每次溫熱服用一公升,蓋被子讓自己微微出汗,不需要喝粥促進發汗,因為已經有助於發汗了。其餘的護理方法和禁忌請參考桂枝湯的做法。

對於患有太陽病,症狀表現為頸項背部僵硬,不出汗且怕風的情況,適合使用葛根湯來治療。

前桂枝加葛根湯一條,其現症亦同,但彼云:「反汗出」,故無麻黃。此云:「無汗」,故加麻黃也。

白話文:

前面桂枝加葛根湯的處方,症狀和這個差不多。但桂枝加葛根湯說:「出現盜汗」,所以沒有麻黃。而這個處方說:「沒有出汗」,所以加了麻黃。

陽明症,汗出而惡熱,今無汗而惡風,則未全入陽明,故曰太陽病。

按:葛根,《本草》:治身大熱。大熱乃陽明之症也,以太陽將入陽明之經,故加此藥。

太陽與陽明合病者,必自下利,葛根湯主之。合病全在下利一症上審出,蓋風邪入胃則下利矣。

白話文:

如果病人原本是陽明症,有汗而且怕熱,現在卻沒有汗反而怕風,就代表還沒完全進入陽明經,所以還是太陽病。

葛根可以治療發熱的症狀。發熱是陽明症的表現,而這時候是太陽經將要進入陽明經,所以要加葛根。

太陽經和陽明經一起發病的人,一定會腹瀉,葛根湯可以治療這種病症。太陽經和陽明經合病的症狀主要表現為腹瀉,因為風邪進入胃部就會導致腹瀉。

4. 葛根黃芩黃連湯(二)

治發熱下利效如神。

白話文:

治療發熱並且伴有腹瀉的情況,效果非常好,像神仙一樣神奇。

葛根(半斤),甘草(二兩,炙),黃芩(三兩),黃連(三兩),上四味,以水八升,先煮葛根,減二升,納諸藥,煮取二升,去渣,分溫再服。

白話文:

葛根(半斤),甘草(二兩,烤過的),黃芩(三兩),黃連(三兩),以上四種藥材,加入八升水,先煮葛根,將水煮到剩下二升,然後加入其他藥材,繼續煮到剩下二升,去掉渣滓,分次溫熱服用。

太陽病,桂枝症,桂枝症,即太陽傷風之正病也。醫反下之,大誤。利遂不止,邪下陷,則利無止時。脈促者,表未解也。促有數意,邪猶在外,尚未陷入之陰,而見沉微等象,故不用理中等法。喘而汗出者,葛根黃芩黃連湯主之。因表未解,故用葛根,因喘汗而利,故用芩連之苦以泄之、堅之。

芩、連、甘草,為治利之主藥。

白話文:

太陽病中的桂枝證,也就是指太陽傷風這種主要病症。如果醫生反而使用了瀉下法來治療,就會造成很大的錯誤。一旦導致病人腹瀉不停,病邪就會往內陷入,那麼腹瀉就無法停止。如果脈象顯示「促」的特徵,表示外感表證還沒有解除。脈促有多種含義,但這裡指的是邪氣仍在外表,尚未完全進入內臟,所以並不會出現如沉弱等內虛的脈象,因此不適合使用理中湯等內調的方法。如果有喘息並且出汗的症狀,應該使用葛根黃芩黃連湯來治療。因為表證還沒有解決,所以需要用葛根;由於病人同時有喘息、出汗和腹瀉的情況,所以需要使用黃芩和黃連這種性味苦寒的藥材來幫助排除邪氣,並收斂固澀。

黃芩、黃連和甘草是治療腹瀉的主要藥物。

5. 葛根加半夏湯(三)

葛根湯原方加半夏半升(洗)。煎服法同。

白話文:

使用葛根湯的原始配方,並在此基礎上添加半夏半升(需要先清洗乾淨)。煎煮和服用的方法與原來的葛根湯相同。

太陽與陽明合病,不下利,前條因下利而知太陽,陽明合病,今既不下利,則合病何從而知?必須從兩經本症,一一對勘,即不下利,而亦可定為合病矣。但嘔者,葛根加半夏湯主之。前條太陽誤下而成利,則用芩連治利,因其本屬桂枝症而脈促,故止加葛根一味,以解陽明初入之邪。

此條乃太陽、陽明合病,故用葛根湯全方,因其但嘔,加半夏一味以止嘔,隨病立方,各有法度。

白話文:

當太陽經和陽明經同時發病時,如果病人並未出現下痢的情況,那麼我們要如何判斷這就是太陽和陽明的合病呢?這時候必須根據兩個經絡的基本症狀來逐一比對,即使沒有下痢的情況,也能確定是屬於合病。如果病人有嘔吐的症狀,則適用『葛根加半夏湯』來治療。

前面提到,若是由於錯誤地使用了清泄太陽經的方法導致了下痢,那會使用黃芩和黃連來治療下痢,因為原本的症狀符合桂枝湯的適用範疇且脈象顯示急迫,所以只需再加入葛根一味藥材,就能去除剛剛進入陽明經的邪氣。

而在這裡提到的情況是太陽經和陽明經同時發病,因此需要使用完整的葛根湯配方,由於病人只有嘔吐的症狀,所以會額外添加半夏一味來止嘔。針對不同的病狀制定相應的處方,每種都有其遵循的原則。」

6. 小柴胡湯(一)

發熱而嘔者如神。

白話文:

治療感到身體發熱並且伴有嘔吐的情況,效果非常神奇!

柴胡(半斤),黃芩,人參,甘草(炙),生薑(切,各三兩),半夏(半斤),大棗(十二枚),上七味,以水一斗二升,煮取六升,去渣,再煎,此又一法。取三升,溫服一升,日三服。此湯除大棗,共廿八兩,較今秤亦五兩六錢零,雖分三服,已為重劑,蓋少陽介於兩陽之間,須兼顧三經,故藥不宜輕。去渣再煎者,此方乃和解之劑,再煎則藥性和合,能使經氣相融,不復往來出入。

古聖不但用藥之妙,其煎法俱有精義。

白話文:

使用柴胡(半斤)、黃芩、人參、炙甘草、切成片的生薑(各三兩)、半夏(半斤)、以及大棗(十二枚)。將這七種藥材用水一斗二升來煮,煮到只剩下六升的量,然後去掉藥渣後再次煎煮。這是另一種煮法。最後得到的藥汁分成三份,每次溫熱服用一份,一天內分三次服用。如果不計算大棗的重量,這些藥材總共約有廿八兩,換算成今天的秤量單位大概是五兩六錢多一些。即使藥物分三次服用,但整體來說仍算是比較濃重的劑量。因為少陽這個部位處於兩個陽性區域之間,所以在治療時必須要同時考慮到三個經絡,因此使用的藥物不能太輕。

去掉藥渣再進行煎煮的做法,是因為這種藥方屬於調和型的治療方式,再次煎煮可以讓藥物的性質更加協調,能夠幫助身體的經絡之氣更好地融合,不再出現氣機的往來失調。

古代的醫學家不僅在選用藥材上有獨到之處,在煎煮的方法上也有深刻的見解。

若胸中煩而不嘔者,去半夏、人參,不嘔,不必用半夏;煩,不可用人參。加栝蔞實一枚。栝蔞實除胸痹,此小陷胸之法也。若渴者,去半夏。半夏能滌痰濕,即能耗津液。加人參,生津液。合前成四兩半,栝蔞根四兩。治消渴。若腹中痛者,去黃芩,苦寒。加芍藥三兩,除腹痛。

白話文:

如果胸中煩悶但沒有嘔吐症狀,則去掉半夏和人參。如果不嘔吐,就不必用半夏;如果煩悶,不能用人參。加一顆栝蔞子。栝蔞子可以消除胸中鬱結,這是治療小陷胸的一種方法。如果口渴,則去掉半夏。半夏可以去除痰濕,但同時也會消耗津液。加人參,可以生津液。把前面的藥物合在一起,總量4兩半,再加上4兩栝蔞根。可以治療消渴病。如果腹中疼痛,則去掉黃芩,因為它性苦寒。加3兩芍藥,可以緩解腹痛。

若脅下痞硬,去大棗,以其能補脾胃。加牡蠣四兩。《別錄》云:治脅下痞熱。若心下悸,小便不利者,去黃芩,加茯苓四兩。利小便。若不渴,外有微熱者,去人參,不渴,則津液自足。加桂枝三兩。微熱則邪留太陽。溫覆取微似汗愈。若咳者,去人參、大棗,二味與嗽非宜。

白話文:

如果患者脅下(腋下至肋邊的部位)感覺硬結不適,應去掉處方中的大棗,因為大棗能夠補益脾胃。在此基礎上加用牡蠣四兩(古時重量單位)。根據《別錄》記載,牡蠣能治療脅下硬結及發熱。

如果患者感覺心下悸動不安,且伴有小便不通暢,應去掉處方中的黃芩,再加入茯苓四兩,以幫助排尿。

如果患者不感到口渴,但外表有輕微的發熱現象,應去掉處方中的人參。不口渴表示體內津液充足。此外,可加入桂枝三兩,因為輕微的發熱可能意味著病邪仍留在太陽經,可用溫暖覆蓋的方式促使微微出汗來治療。

如果患者咳嗽,應去掉處方中的人參和大棗,因為這兩種藥材對於咳嗽並不太適合。

生薑,加乾薑故去生薑。加五味子半升,乾薑二兩,古方治嗽,五味、乾薑必同用,一以散寒邪,一以斂正氣,從無單用五味治嗽之法。後人不知用必有害,況傷熱、勞祛。火嗆,與此處寒飲犯肺之症又大不同,乃獨用五味,收斂風火痰涎,深入肺臟,永難救療矣!

又按:小柴胡與桂枝二方,用處極多,能深求其義,則變化心生矣。

論中凡可通用之方,必有加減法。

白話文:

使用生薑時,應加入乾薑來取代部分生薑。再加入五味子半升,乾薑二兩,這是古方治療咳嗽的方法,其中五味子和乾薑必定同時使用,一個用來驅散寒邪,另一個用來收斂正氣,從來沒有單獨使用五味子來治療咳嗽的情況。後世的人如果不知道這樣的用法可能會造成傷害,尤其是對於因熱、勞累導致的咳嗽,或是因為火氣引發的咳嗽,這些情況和這裡所說的寒飲侵犯肺部的情況完全不同,若單獨使用五味子來收斂風火及痰涎,長驅直入肺臟,將會很難救治。

另外,小柴胡湯和桂枝湯這兩個方劑,應用範圍非常廣泛,如果能夠深入瞭解它們的含義,就能夠靈活變化出不同的應用。

在古籍中,凡是能夠廣泛應用的方劑,通常都會附有增減藥物的規則。

傷寒五、六日,正當傳少陽之期。中風往來寒熱。太陽之寒熱,寒時亦熱,熱時亦寒。往來者,寒已而熱,熱已而寒也。

白話文:

傷寒的第五、六天,正值病情傳變到少陽經的時期。此時症狀為中風寒熱往來交替。太陽經的寒熱,寒時也會發熱,熱時也會發寒。寒熱往來,是指寒症過了之後又出現熱症,熱症過了之後又出現寒症。

胸脅苦滿,胸脅為少陽之位。默默不欲飲食,木邪乾土。心煩喜嘔,木氣上逆。或胸中煩而不嘔,或渴,少陽火邪。或腹中痛,木剋土。或脅下痞硬,木氣填郁。或心下悸,有痰飲。小便不利,或不渴,有蓄飲。身有微熱,太陽未盡。或咳者,肺有皆飲。小柴胡湯主之。少陽所現之症甚多,柴胡湯所治之症亦不一,加減法具載方末。

白話文:

胸口和兩脅感到苦悶脹滿,胸口和兩脅是少陽經的位置。悶悶不樂,不想吃東西,說明肝膽之邪會使脾胃濕熱。心煩喜歡嘔吐,肝氣上逆。或者胸中煩悶但沒有嘔吐,或者口渴,是少陽經火邪。或者腹部疼痛,肝木克脾土。或者脅下部位痞硬,肝氣鬱結。或者心下悸動,有痰飲。小便不利,或者不口渴,有水飲蓄積。身體微熱,表邪未完全消除。或者咳嗽,肺中有寒飲。可以使用小柴胡湯治療。少陽經的症狀很多,小柴胡湯治療的症狀也不止一種,加減用藥的方法都會在方後註明。

血弱氣盡,腠理開,邪氣因入,與正氣相搏,結於脅下。正邪分爭,往來寒熱,休作有時,默默不欲飲食。臟腑相連,其痛必下。邪高痛下,故使嘔也。此條申明所以往來寒熱,及不欲食,下痛上嘔之故,皆因正衰邪入,臟腑相牽所致,則立方之意,可推而知矣。小柴胡湯主之。

服柴胡湯已渴者,屬陽明也,以法治之。此必先見少陽之症,故用柴胡湯,服後而渴,則轉屬陽明矣。

白話文:

因為血液虛弱、氣力耗盡,肌膚毛孔開放,邪氣乘機侵入,與體內的正氣互相抗爭,凝結在脅下的部位。正氣與邪氣互相較勁,導致發冷與發熱交替出現,病情發作有一定的時間性,並且病人會感到心情沉悶不想吃東西。由於臟腑之間相互關聯,疼痛必然向下傳導。邪氣在身體上部,但疼痛出現在下方,因此引發嘔吐的症狀。這一描述說明瞭為何會出現寒熱交替、不想進食、下方疼痛以及上方嘔吐的原因,都是因為正氣衰弱而邪氣入侵,臟腑間相互影響所導致的。由此我們可以推測出治療方針的用意。適用的藥方是小柴胡湯。

服用小柴胡湯之後如果出現口渴的情況,這屬於陽明經的範疇,應該根據相應的治療原則來處理。這表示在使用小柴胡湯之前,必須先觀察到少陽經的症狀,服用藥湯後如果出現口渴,則表示病態已經轉移到陽明經了。

傷寒四、五日,身熱惡風,頸項強,此是太陽所同。脅下滿,此則少陽所獨。手足溫而渴者,前條之渴者屬陽明,此因脅下滿,則雖似陽明,不作陽明治矣。小柴胡湯主之。

白話文:

感染傷寒四五天後,身體發熱怕風,頸部僵硬,這些症狀在太陽經都會出現。肋骨下方脹滿,這是少陽經特有的症狀。手腳溫暖且口渴,前述口渴的症狀屬於陽明經,但此情況因肋骨下方脹滿,即使類似陽明經,也不宜按照陽明經的治療方法。應服用小柴胡湯治療。

傷寒陽脈澀,陰脈弦,法當腹中急痛。先與小建中湯,不瘥者,與小柴胡湯主之。詳見桂枝類中。

白話文:

當寒症影響到人體陽經脈絡,使氣血運行不暢時,而陰經脈絡過於緊繃,就會出現腹部劇烈疼痛的症狀。此時,可以先服用小建中湯來緩解。如果服用小建中湯後仍未見好轉,則使用小柴胡湯進行治療。相關的詳細症狀記載,請參閱「桂枝類」章節。

傷寒、中風,有柴胡證,但見一證便是,不必悉具。少陽與太陽、陽明,相為出入,一證可據,雖有他證,可兼治矣。凡柴胡湯病證而下之,誤治。若柴胡證不罷者,復與柴胡湯。凡誤治而本證未罷,仍用本證之方,他經盡同,不獨柴胡證也。必蒸蒸而振,卻復發熱汗出而解。

白話文:

傷寒、中風後出現柴胡證,只要出現其中一項證狀就可確診,不必全部都具備。少陽與太陽、陽明三經互相影響,因此只要根據其中一項證狀,即使出現其他證狀,也能兼治。

如果柴胡湯的病症已經出現,卻用瀉下法治療,就是錯誤的治療方式。如果柴胡證仍然存在,就需要繼續服用柴胡湯。

凡是誤治,而本證仍然存在的,都應該繼續使用本證的治療方法,其他經絡的證狀也是如此,不只是柴胡證。患者必定會出現發熱出汗,然後症狀才會解除。

邪已陷下,故必振動,而後能達於外。《辨脈法篇》云:戰而汗出者,其人本虛。是以發戰發熱汗出,邪仍從少陽而出。

白話文:

當邪氣已經深入身體,通常會出現振奮出汗的症狀,才能將邪氣逼出體外。根據《辨脈法篇》記載,如果發燒出汗,往往代表身體虛弱。因此,如果出現發熱出汗,表示邪氣仍然從少陽經排出。

傷寒十三日不解,過經二候。胸脅滿而嘔,此少陽的症。日晡所,發潮熱,此似陽明。已而微利,又現里症,藥亂則症亦亂。此本柴胡症,下之而不得利,今反利者,知醫以丸藥下之,非其治也。以湯劑利之,不應;復以丸藥利之,是謂重傷。潮熱者,實也,先宜小柴胡湯以解外,雖潮熱,本屬少陽之邪,故仍以柴胡解外。

後以柴胡加芒硝主之。解在後加芒硝湯下。

白話文:

傷寒發作超過13天仍未好轉,並超過正常的病程時間,出現胸脅脹滿並嘔吐,這是少陽病的症狀。下午時分,患者發作潮熱,這類似於陽明病。之後患者出現輕微腹瀉,又表現出裡證的症狀,如果亂用藥物,那麼症狀也會混亂。患者本應服用柴胡類藥物,但卻反而腹瀉,可見醫生使用丸藥來治療腹瀉,並非恰當的治療方法。使用湯劑治療腹瀉無效後,又再次使用丸藥治療腹瀉,這會加重病情。潮熱是實熱的表現,首先應該使用小柴胡湯來解表。雖然患者有潮熱,但本質上屬於少陽病邪,因此仍應使用柴胡來解表。

傷寒五、六日,頭汗出,微惡寒,手足冷,心下滿,口不欲食,大便硬,脈細者,此為陽微結。陽氣不能隨經而散,故鬱結不舒,非藥誤,即遷延所致。亦壞症之輕者。必有表,復有里也,以上諸症,有表有里,柴胡湯兼治表裡。脈沉亦在裡也。脈細者必沉。汗出為陽微,以汗為徵。

白話文:

傷寒到了第五、六天,頭部出汗,稍微惡寒,手腳冰冷,胸口感到脹滿,不想吃東西,大便乾硬,脈象細弱,這是因為陽氣虛弱而凝結。陽氣無法隨著經絡散發,因此鬱結不舒暢,不是用藥錯誤,就是拖延所導致。這也是較輕微的壞病。一定有表證,又有裡證,以上這些症狀,既有表證,也有裡證。柴胡湯可以同時治療表證和裡證。脈象沉,也代表裡證。脈象細弱,必定會沉。出汗是因為陽氣虛弱,以此為徵兆。

假令純陰結,不得復有外證,悉入在裡。陰則無汗。此為半在裡,半在表也。脈沉為里,汗出為表。脈雖沉緊,細即有緊象。不得為少陰病,所以然者,陰不得有汗,此為要訣。今頭汗出,故知非少陰也,可與小柴胡湯。設不了了者,得屎而解。得湯而不了了者,以有里症,故大便硬,必通其大便,而後其病可愈。

其通便之法,即加芒硝,及大柴胡等方是也。

白話文:

假如病情完全是由純粹的陰寒凝結所致,沒有其他的外部症狀,那麼所有的症狀都屬於內臟問題。如果是陰寒的狀況,病人就不會出汗。這種情況顯示病態一半在體內,一半在體表。脈搏沉是體內病症的表現,而出汗則是體表病症的標誌。即使脈搏沉而且緊,但只要細微地呈現緊象,就不能斷定為少陰病。之所以這樣說,是因為陰寒的病症下,病人不應該出汗,這是判斷此類病症的重要原則。現在病人頭部有汗,因此可以確定這不是少陰病,可以用小柴胡湯來治療。如果服用藥物後病情仍不明顯改善,病人排便後可能有所緩解。如果喝了湯藥後病情仍然沒有明顯好轉,那是因為體內還有其他症狀存在,導致大便乾硬,必須先讓大便通暢,病人才能康復。

讓大便通暢的方法,可以通過添加芒硝或是使用大柴胡湯等藥方來實現。

陽明病,發潮熱,大便溏,小便自可,胸脅滿而不去者,與小柴胡湯。陽明潮熱乃當下之症,因大便、小便自可,則里症未具。又胸脅嘗滿,則邪留少陽無疑,用此湯和解之。

白話文:

當陽明經有病時,會出現發燒、大便稀薄、小便通暢、胸脅部位脹滿且不消失的症狀,可以使用小柴胡湯治療。陽明經發燒是當前的病症,由於大便和小便都通暢,說明裡證尚未完全形成。此外,胸脅部位經常脹滿,說明邪氣停留在少陽經,因此使用小柴胡湯來調和、化解邪氣。

陽明病,脅下硬滿,少陽症。不大便,可下。而嘔,亦少陽症。舌上白苔者,邪未結於陽明,故舌苔白,雖不大便,不可下。此要訣也。可與小柴胡湯。上焦得通,津液得下,胃氣因和,身濈然汗出而解也。此四句,申明小柴胡之功效如此,所以諸症得之皆愈也。

白話文:

陽明熱病,肋骨下方硬且脹滿,這是少陽病的症狀。若沒有大便,可以通便治療。如果出現嘔吐,也是少陽病的症狀。舌苔發白,表示邪氣尚未進入陽明經,所以舌苔是白色,即使沒有大便,也不可以通便治療。這是治療的要點。可以給予小柴胡湯服用。上方焦通暢,津液得以向下運行,胃氣便能恢復和順,身體就會出汗而解除症狀。這四句話說明小柴胡湯的功效,因此各種疾病用它治療都能痊癒。

按:少陽之外為太陽,里為陽明,而少陽居其間。故少陽之症,有兼太陽者,有兼陽明者,內中見少陽一症,即可用小柴胡湯,必能兩顧得效。仲景所以獨重此方也。

白話文:

注意:少陽經的外面是太陽經,裡面是陽明經,而少陽經位於它們的中間。因此,少陽經的症狀,有的兼有太陽經的症狀,有的兼有陽明經的症狀,如果在內部看到少陽經的症狀,就可以使用小柴胡湯,一定可以兼顧兩方面而起到效果。所以仲景(張仲景)才特別重視這個方子。

陽明中風,脈弦浮大,弦屬少陽,浮大屬陽明。而短氣,腹都滿,脅下及心痛,此少陽症。久按之氣不通,鼻乾不得汗,嗜臥,此症又似少陰。一身面目悉黃,小便難,此二症又似太陰。有潮熱,此似陽明。耳前後腫。刺之小瘥。外不解。病過十日,脈續浮者,與小柴胡湯。

白話文:

陽明胃經中風,脈象弦浮有力,其中弦象屬於少陽膽經,浮大屬於陽明胃經。同時伴有呼吸急促,腹部脹滿,肋下和心臟疼痛,這些都是少陽膽經的症狀。按壓患者的脈搏長時間後氣血不通,鼻腔乾燥不出汗,喜歡躺著不動,這些症狀又類似少陰腎經證。全身面部發黃,小便困難,這兩種症狀又類似太陰肺經證。出現潮熱,這類似陽明胃經證。耳後腫脹,針刺後症狀稍有好轉,但外部症狀未解除。病情超過十天,脈象持續浮起的,給予小柴胡湯治療。

脈浮雖有里症,邪仍欲外出。脈但浮,無餘證者,與麻黃。但浮無餘症,則里症全無,必從汗解,故用麻黃湯。

白話文:

雖然脈象浮,但仍然有裡證,說明邪氣仍然想向外散發。如果脈象只有浮,而沒有其他證狀,則可以斷定為麻黃證。只有脈象浮而沒有其他證狀,則表示裡證完全沒有,必定需要發汗來解除,因此使用麻黃湯。

此二條,明陽明中風之症,有里邪用小柴胡,無里邪則用麻黃,總以脈症為憑,無一定法也。若不尿,膀胱氣絕。腹滿加噦者,不治。論中陽明篇云:陽明病,不能食,攻其熱必噦。所以然者?胃中虛冷故也。「虛冷」二字尤明,蓋陽微欲盡也。又云:大吐大下,汗出怫鬱,復與之水以發其汗,因得噦。

白話文:

這兩條記載的是明顯的陽明經中風的症狀。有裏證(內熱)時使用小柴胡湯,沒有裏證時使用麻黃湯。總是以患者的脈象和症狀為依據,沒有固定的法則。

如果小便不通,說明膀胱氣絕(膀胱虛寒)。腹脹加劇並伴有嘔吐,屬於不治之症。

《中陽明篇》中說:陽明經有病,不能進食,攻其熱邪必然會嘔吐。為什麼呢?這是因為胃中虛寒的緣故。「虛寒」二字解釋得很清楚,是指陽氣微弱,將要衰竭。

它又說:大吐大瀉,出汗不止煩躁,又給患者服用水來發汗,就會引發嘔吐。

《靈樞》云:真邪相攻,氣並相逆,故為噦。即呃逆也。《素問》云:病深者,其聲噦。乃肺胃之氣隔絕所致,兼以腹滿,故不治。

白話文:

《靈樞》說:正氣和邪氣互相攻擊,氣息上下往來相反,因此會呃逆。《素問》說:病情嚴重的人,他們的呃逆聲很大。這是因為肺氣和胃氣隔絕所引起的,加上肚子脹滿,所以很難治療。

本太陽病不解,轉入少陽者,此為傳經之邪也。脅下硬滿乾嘔不能食,往來寒熱,以上皆少陽本症。尚未吐下,脈沉緊者,未吐下,不經誤治也,少陽已漸入里,故不浮而沉緊,則弦之甚者,亦少陽本脈。與小柴胡湯。

嘔而發熱者,小柴胡湯主之。但發熱而非往來寒熱,則與太陽、陽明同,惟嘔則少陽所獨,故亦用此湯。

白話文:

這個太陽病沒有痊癒,轉變成少陽病,這是邪氣傳播到經絡造成的。肋骨下方僵硬脹滿、乾嘔不能進食、冷熱交替發作,以上這些都是少陽經本來的症狀。如果還沒有吐瀉,脈象沉而緊,表示還沒有吐瀉過,並不是誤治所致。少陽邪氣已經逐漸進入體內,所以脈象不會浮,而是沉而緊。而弦脈非常明顯,這也是少陽經本來的脈象。應該用小柴胡湯治療。

太陽病,十日以去,脈浮細而嗜臥者,外已解也,設胸滿脅痛者,與小柴胡湯,脈但浮者,與麻黃湯。解見麻黃湯。

白話文:

太陽病,發病十天左右,脈象浮細,並且愛睡覺的患者,表示表證已經解除。

如果還有胸悶、脅痛的症狀,可以服用小柴胡湯。

如果脈象只有浮象,而沒有其他症狀,可以服用麻黃湯。

治療表證的原則詳見麻黃湯。

傷寒瘥以後,更發熱者,小柴胡湯主之。此復症也,非勞復,非女勞復,乃正氣不充,餘邪未盡,留在半表半裡之間,故亦用小柴胡。復病治法,明著於此,後世議論不一,皆非正治。脈浮者,以汗解之,脈沉實者,以下解之。復症之中,更當考此二脈。如果脈見浮象,則邪留太陽,當用汗法,如脈見沉實,則里邪未盡,當用下法。

白話文:

傷寒病痊癒後,又出現發熱症狀,應使用小柴胡湯治療。這種情況屬於復發,不是勞累過度導致的復發,也不是婦女產後復發。而是因為正氣不足,餘下的病邪沒有完全消除,殘留在半表半裡之間,所以同樣使用小柴胡湯。復發病的治療方法,在這裡闡述得很清楚,後世有很多不同的見解,都不是正確的治療方法。脈象浮空的,用發汗的方法治療,脈象沉實的,用瀉下的方法治療。在復發病中,還要根據這兩種脈象來判斷。如果脈象浮現,說明病邪停留於太陽經,應採用發汗法;如果脈象沉實,說明裡邪未盡,應採用瀉下法。

但汗下不著方名者?因汗下之法不一,醫者於麻黃、桂枝,及承氣、大柴胡等方,對症之輕重,擇而用之,則無不中病矣。

白話文:

但是,沒有指定汗下劑方名的原因是,汗下法有多種方式。醫生會根據麻黃湯、桂枝湯、承氣湯、大柴胡湯等方劑對症狀的輕重程度,選擇適用的方劑,這樣治療起來就會沒有不中病情的。

婦人中風,七八日,續得寒熱,發作有時,此即下文所謂如瘧也。經水適斷者,此為熱入血室,其血必結,血因熱結,而成瘀矣。故使如瘧狀,發作有時,小柴胡湯主之。即以治瘧之法治之。

白話文:

女性中風,七、八天後,持續出現寒熱,發作有時,這正是書中所說的「如瘧疾」的症狀。如果經水恰好斷了,這是因為熱氣進入血室,血液一定會凝結,熱氣導致血結,進而形成血瘀。因此,會出現類似瘧疾的症狀,發作有時,應以小柴胡湯為主要治療方法。也就是用治療瘧疾的方法來治療。

又云:婦人中風,發熱惡寒,經水適來,彼云斷,此云來。得之七八日,熱除而脈遲身涼,外邪內伏。胸脅下滿,如結胸狀,譫語者,此為熱入血室也。血室為中焦營氣之所聚。肝藏血,心主血,營血結滯,則肝氣與心經之氣亦凝,故脅滿而神昏譫語。當刺期門,隨其實而瀉之。

白話文:

另外說:如果女性中風,出現發熱惡寒,月經本來應該來卻沒來,病人說月經沒來,醫生卻說月經來了。得病後過七八天,發熱退了,脈搏變緩慢,身體變涼,這是外邪入侵身體,內伏於體內。胸脅以下脹滿,好像得了結胸病,有說胡話的症狀,這是熱氣侵入血室所導致。血室是中焦營氣聚集的地方。肝臟儲藏血液,心臟統管血液,當營血凝滯時,肝氣和心經之氣也會凝固,因此會出現脅部脹滿、神智昏亂和說胡話的現象。應針刺「期門穴」,根據病情進行瀉法。

期門在乳下第二肋端,去乳頭約四寸,肝募也。厥陰、陰維之會,刺入四分,血結則為有形之症,湯劑一時難效。刺期門以瀉厥陰有餘之熱,則尤親切而易散。

白話文:

期門穴位於乳房下方第二根肋骨的末端,距離乳頭大約四寸,是肝臟的反射區。它屬於厥陰經和陰維脈的交會點。針刺深度為四分。如果針刺後出血凝結,表示存在實症,湯藥治療一時難以見效。針刺期門穴可以瀉除厥陰經多餘的熱氣,所以特別適用於實症,而且消散效果明顯。

又云:婦人傷寒發熱,經水適來,晝日明瞭,暮則譫語,如見鬼狀者,此為熱入血室。晝清而夜昏者。血室屬陰,病在陰經也。無犯胃氣,及上二焦,必自愈。此為中焦營氣之疾,汗下二法,皆非所宜,小柴胡湯:刺期門,則其治也。

按:熱入血室之狀,此二條為最詳,婦人傷寒,此症最多,前條症稍輕,後二條症尤重。男子亦有之。

白話文:

文中說:婦女患有傷寒發燒時,如果正好月經來潮,白天神智清楚,但到了晚上就會開始說胡話,甚至表現出好像看到鬼的樣子,這種情況被稱為「熱入血室」。也就是病人在白天清醒,到了夜晚就意識混亂。因為血室屬於陰性器官,所以這是一種影響到陰性經絡的疾病。治療時不要傷害到胃氣,以及身體的上部和中上焦,疾病自然會痊癒。這是中焦營氣的疾病,既不適合用發汗法也不適合用瀉下法,應該使用小柴胡湯,並配合針刺期門穴來治療。

註解:關於「熱入血室」的描述,這裡提供的兩條是最詳細的。婦女患傷寒時,這種症狀很常見。前面提到的情況比較輕微,而後面兩條所描述的症狀則更為嚴重。事實上,這種情況在男性身上也會發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