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靈胎

《傷寒論類方》~ 卷三 (7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(7)

1. 四逆加人參湯(二)

四逆湯原方加人參一兩。煎服法同。

惡寒脈微而複利,利止亡血也。按:亡陰即為亡血,不必真脫血也。成無己注引《金匱玉函》曰:水竭則無血。謂:利止則津液內竭。四逆加人參湯主之。加參以生津液。

白話文:

四逆加人參湯(二)

原本的四逆湯方劑,再加入人參一兩。煎煮服用方法與四逆湯相同。

如果病人畏寒、脈搏微弱,而且腹瀉不止,腹瀉停止後就可能出現失血的症狀。 所謂的「亡陰」,也就是「亡血」,並不一定是真的大量出血。成無己在註解中引用《金匱玉函要略》的說法:「水竭則無血」,意思是腹瀉不止導致體液耗竭。四逆加人參湯就是用來治療這種情況的,加入人參主要是為了滋生津液。

2. 通脈四逆湯(三)

甘草(二兩,炙),乾薑(三兩,強人四兩),附子(大者一枚,生用去皮破八片),上三味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二合,去渣,分溫再服,其脈即出者愈。

面色赤者,加蔥九莖;腹中痛者,去蔥加芍藥二兩;嘔者,加生薑二兩;咽痛者,去芍藥加桔梗一兩;利止脈不出者,去桔梗加人參二兩。補益津液。病皆與方相應者,乃服之。

少陰病,下利清穀,裡寒外熱,寒逼陽於外。手足厥逆,外症。脈微欲絕,內症,身反不惡寒,寒邪已入里。其人面色赤,陽越。或腹痛;或乾嘔;或咽痛;陽升。或利止、脈不出者,通脈四逆湯主之。其脈即出者愈。諸症或陽或陰,乃閉塞不通之故,用辛溫通陽之品以治之。其兼症不同,詳加減法。

下利清穀,裡寒外熱,汗出而厥者,汗出而厥,陽有立亡之象。通脈四逆湯主之。

白話文:

通脈四逆湯(三)

炙甘草兩錢,乾薑三錢(體質強壯者用四錢),去皮生附子(選用大個的,切成八片),以上三味藥材,加水三碗,煎煮成一碗二杯的藥汁,過濾掉藥渣,分次溫服。脈搏恢復跳動者即可痊癒。

臉色發紅的,加九根蔥;腹部疼痛的,去掉蔥,加兩錢芍藥;嘔吐的,加兩錢生薑;咽喉疼痛的,去掉芍藥,加一錢桔梗;拉肚子停止,脈搏仍不跳動的,去掉桔梗,加兩錢人參。此方能補充津液。疾病都與處方相符的,才能服用。

少陰病,拉稀,排出清稀的穀物樣大便,內寒外熱,寒邪逼迫陽氣於體表。手腳厥冷,是外在症狀;脈搏微弱,幾乎消失,這是內在症狀;身體反而不覺得惡寒,說明寒邪已經入侵內部。病人臉色發紅,是陽氣外越;或腹痛;或乾嘔;或咽喉痛,都是陽氣上升的表現;或拉肚子停止、脈搏不跳動,這些情況都可用通脈四逆湯治療。脈搏恢復跳動者即可痊癒。各種症狀或屬陽或屬陰,都是經脈閉塞不通造成的,所以用辛溫通陽的藥物來治療。不同的併發症,要詳細參考加減藥方的辦法。

拉稀,排出清稀的穀物樣大便,內寒外熱,出汗後出現厥冷,出汗後出現厥冷,這是陽氣將要衰竭的徵兆,可用通脈四逆湯治療。

3. 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(四)

通脈四逆原方加豬膽汁半合。煎如前法,煎成納豬膽汁,溫服,其脈即出。豬膽汁苦滑之極,引藥直達下焦。

吐已下斷,利止也。汗出而厥,四肢拘急不解,脈微欲絕者,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主之。

白話文:

通脈四逆湯的原方加半合豬膽汁。煎藥方法和以前一樣,煎好後加入豬膽汁,溫溫的服用,脈搏就會恢復跳動。豬膽汁苦味極濃,而且很滑,能引導藥物直達下焦(指小腹以下的部位)。

嘔吐已經停止,腹瀉也止住了。但是仍然出汗、四肢冰冷抽搐、僵硬不適,脈搏微弱,幾乎要斷氣的人,可以用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來治療。

4. 乾薑附子湯(五)

乾薑(一兩),附子(一枚,生用去皮切八片),上二味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,去渣,頓服。下之後,復發汗,先竭其陰,後竭其陽。晝日煩躁不得眠,夜而安靜,陽虛有二症,有喜陽者;有畏陽者。大抵陰亦虛者畏陽;陰不虛者喜陽。此因下後陰亦虛,故反畏陽也。不嘔不渴,無表證,脈沉微,身無大熱者,此邪已退,而陽氣衰弱,故止用姜附回陽。

乾薑附子湯主之。

白話文:

乾薑一兩,附子一個(生用,去皮切成八片),以上兩種藥材,用三升水煮成一升,去掉藥渣,一次服用。服用後,再次發汗,先耗盡陰氣,再耗盡陽氣。白天煩躁睡不著,晚上卻很安靜,這是陽虛的兩種症狀,有的病人喜歡陽光,有的病人怕陽光。一般來說,陰氣也虛的人怕陽光;陰氣不虛的人喜歡陽光。這次因為服藥後陰氣也虛了,所以反而怕陽光。如果不嘔吐、不口渴、沒有外感症狀、脈搏沉微、身體沒有明顯發熱,表示邪氣已經退去,但陽氣衰弱,所以只用乾薑附子湯來回陽。乾薑附子湯可以治療這種情況。

5. 白通湯(六)

乾薑附子湯原方加蔥白四莖。煎服法照前。

少陰病,下利,白通湯主之。此專治少陰之利,用蔥白所以通少陰之陽氣。

白話文:

白通湯(六)

乾薑附子湯的原方,再加上四根蔥白。煎煮服用方法跟之前一樣。

少陰症,腹瀉,用白通湯治療。這是專門治療少陰症引起的腹瀉,加入蔥白是用來疏通少陰經的陽氣。

6. 白通加豬膽汁湯(七)

白通湯原方加人尿五合,豬膽汁一合。上三味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,去渣,納膽汁,人尿,和令相得,分溫再服,若無膽汁亦可。

少陰病,下利脈微者,與白通湯,利不止,厥逆無脈,乾嘔煩者,無脈厥逆,嘔而且煩,則上下俱不通。陰陽相格,故加豬膽、人尿,引陽藥達於至陰而通之。《內經》所云:「反佐以取之」是也。白通加豬膽汁湯主之。服湯脈暴出者死,微續者生。暴出乃藥力所迫,藥力盡則氣乃絕。微續乃正氣自復,故可生也。

少陰篇云:少陰病,下利不止,惡寒而踡臥,手足溫者可治。則又當以手足之溫,驗其陽之有無也。

前云,其脈即出者愈。此云:暴出者死。益暴出與即出不同。暴出,一時出盡,即出,言服藥後,少頃即徐徐微續也,須善會之。

白話文:

白通加豬膽汁湯(七)

原本的白通湯方劑,加入五合的人尿和一合的豬膽汁。將這三味藥材,用三升水煮成一升,去除藥渣後,加入豬膽汁和人尿,充分混合均勻,分次溫服。如果沒有豬膽汁也可以不加。

治療少陰病,患者下痢、脈象微弱的情況,服用白通湯後,腹瀉不止,出現厥逆(肢體厥冷)、無脈、乾嘔煩躁等症狀,甚至無脈、厥逆、嘔吐且煩躁,表示上下皆不通暢。這是陰陽氣機相阻礙的表現,因此加入豬膽汁和人尿,引導溫陽的藥力到達最陰寒的部位,使其通暢。《內經》中所說的「反佐以取之」就是這個道理。白通加豬膽汁湯可以治療此症。服用此湯後,脈象突然有力地跳動則會死亡,脈象微弱但持續跳動則能活命。脈象突然有力跳動是藥力強迫所致,藥力耗盡後,氣息就會斷絕;脈象微弱但持續跳動,是正氣自行恢復的表現,所以能活下來。

《傷寒論·少陰病篇》記載:少陰病,腹瀉不止,畏寒蜷臥,手腳溫暖的,是可以治療的。因此,也可以通過手腳溫暖與否,來判斷陽氣的有無。

前面提到,脈象立即跳動則痊癒。這裡說脈象突然有力跳動則死亡。兩者「暴出」和「即出」有所不同。「暴出」是指脈象一下子全部跳出來,「即出」是指服藥後,不久脈象便緩慢而微弱地恢復跳動。需仔細理解這其中的差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