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靈胎

傷寒論類方》~ 大青龍湯(三)

大青龍湯(三)

此合麻黃桂枝、越婢三方為一方而無芍藥。

麻黃(六兩,去節),桂枝(二兩,去皮),甘草(二兩,炙),杏仁(四十枚,去皮尖),生薑(三兩,切),大棗(十二枚,擘),石膏(碎如雞子大一塊),上七味,以水九升,先煮麻黃,減二升,去上沫,納諸藥,煮取三升,去渣,溫服一升,取微似汗,汗出多者,溫粉撲之。此外治之法,論中無溫粉方。

《明理論》載白朮藁本川芎白芷各等分,入米粉和勻撲之。無藁本亦得。後人用牡蠣麻黃根、鉛粉、龍骨亦可。一服汗者,停後服,汗多亡陽,遂虛,惡風煩躁,不得眠也。

太陽中風,脈浮緊,緊為陰脈,故汗不易出。發熱惡寒,非惡風。身疼痛,不汗出,而煩躁者,邪深熱鬱。大青龍湯主之。若脈微弱,汗出惡風者,不可服,服之則厥逆,筋惕肉瞤,此為逆也。惡風乃桂枝症,誤服此則汗不止,而有亡陽之象矣。立此方即垂此戒,聖人之意深矣。

按此方合麻桂而用石膏,何以發汗,如是之烈?蓋麻黃,麻黃用二兩,而此用六兩;越婢湯石膏用半斤,而此用雞子大一塊。一劑之藥,除大棗,約共十六兩,以今秤計之,亦重三兩有餘,則發汗之重劑矣!雖少加石膏,終不足以相制也。

少陰篇云:脈陰陽俱緊,反汗出者,亡陽也。

傷寒脈浮緩,身不疼,但重,乍有輕時,無少陰證者,大青龍湯主之。脈不沉緊,身有輕時,為無少陰外症;不厥利吐逆,為無少陰里症,此邪氣俱在外也,故以大青龍發其汗。

按:此條必有誤,脈浮緩,邪輕易散;身不疼,外邪已退;乍有輕時,病未入陰,又別無少陰等症,此病之最輕者。何必投以青龍險峻之劑?此必另有主方,而誤以大青龍當之者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