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論類方》~ 卷三 (6)
卷三 (6)
1. 當歸四逆湯(十)
治利極神。
白話文:
治療腹瀉效果好
當歸,桂枝,芍藥,細辛(各三兩),甘草,通草(各二兩),大棗(二十五枚),上七味,以水八升,煮取三升,溫服一升,日三服。
白話文:
當歸、桂枝、芍藥、細辛(各 120 公克),甘草、通草(各 80 公克),大棗(25 顆)。將上述七種藥材放入 3200 毫升水中,煮沸後取 1200 毫升藥液,溫熱服用 400 毫升,一天服用三次。
2. 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(十一)
當歸(三兩),甘草,通草(各二兩),芍藥,桂枝,細辛(各三兩),大棗(二十五枚),吳茱萸(二升),生薑(半斤),上九味,以水六升,清酒六升,和煮,取五升,去渣,分溫五服。
白話文:
當歸(180克),甘草,通草(各120克),芍藥,桂枝,細辛(各180克),大棗(25顆),吳茱萸(720克),生薑(300克)。將以上九種藥材放入鍋中,加入水六升(約3600毫升)、清酒六升(約3600毫升)一同煮沸。煮沸後,取出5升藥液,過濾掉藥渣,分為5次服用,每次服用時溫熱後飲用。
手足厥寒,脈細欲絕者,當歸四逆湯主之。此四逆乃太陽傳經之邪,而表症猶未罷,因陽氣已虛,故用桂枝加當歸和血;細辛溫散,以和表裡之陽也。若其人內有久寒者,宜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主之。內有久寒,指平素言。必從問而得之,或另有現症,乃為可據。吳茱萸溫中散寒,其性更烈。
白話文:
手腳冰冷、脈搏微弱快要消失的人,可以用當歸四逆湯治療。這種四逆症是太陽經脈傳來的寒邪,雖然表面症狀還沒完全消失,但陽氣已經虛弱,所以用桂枝來溫補陽氣,加當歸來滋潤血液;細辛則溫散寒邪,以調和表裡陽氣。如果患者體內有長期寒症,就應該用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來治療。這裡的長期寒症是指平時就有的體寒,必須詢問患者才能得知,或者患者有其他明顯的寒症才能作為依據。吳茱萸溫中散寒,性味較烈。
按:前四逆諸法,皆主於溫,此二方則溫中兼通陽和陰之法。下利脈大者,虛也。凡症虛而脈反大者,皆元氣不固也。以其強下之故也。惟求所以致虛之故。設脈浮革,辨脈法篇云:脈弦而大。弦則為減,大則為芤,減則為寒;芤則為虛,虛寒相搏,此名為革。因而腸鳴者,腸鳴亦氣不通和之故。屬當歸四逆湯主之。
白話文:
說明:前面四種治療「逆」證的方法,主要都是溫補的,而這兩種方劑則兼顧溫補中氣和調和陰陽的方法。
如果腹瀉嚴重,脈搏卻很大,表示虛弱。凡是病情虛弱,脈搏反而很大的,都是元氣不穩固造成的。這是因為過度瀉下所導致的。
重點是要找出導致虛弱的原因。如果脈搏浮而粗糙,根據《辨脈法篇》的說法:脈弦而大。弦表示收縮,大表示膨脹,收縮表示寒冷;膨脹表示虛弱,虛弱和寒冷交互作用,這稱為「革」。
如果在此情況下又有腸鳴,腸鳴也是氣血運行不暢造成的。應使用當歸四逆湯來治療。
3. 理中湯類·十一
熟讀在胸,救人無算。與時醫所論陰陽,迥不相同。
白話文:
將以下內容熟記於心,能用來救助無數的人。這些內容與當代醫生討論的陰陽理論大相徑庭。
4. 理中丸(一)
折三劑,每味三錢。
白話文:
在製作藥劑時,要將所需的藥材分成三份,且在每一份裏,每種藥材都要準確地放三錢。
人參,甘草(炙),白朮,乾薑(各三兩),上四味,搗篩為末,蜜和為丸,如雞子黃許大。以沸湯數合,和一丸研碎,溫服之,日三、四服,夜二服。腹中未熱,益至三、四丸,然不及湯。理中丸與湯本屬一方。湯法以四物依兩數切,用水八升,煮取三升,去渣,溫服一升,日三服。
白話文:
人參、甘草(烤過的)、白朮、乾薑(各 3 兩),以上四種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,用蜂蜜調和成丸子,大小如雞蛋黃。
- 白天:將沸騰的熱湯幾碗,和一丸研碎,溫熱服用,一天服用三到四次。
- 夜晚:服用兩次。
- 如果服藥後腹中沒有感到溫熱,可以增加服用丸子數量至三到四丸,但不要超過這個量。
理中散和理中湯原本是一組方劑。理中湯的做法是:將四種藥材按重量分別切好,加入八升水,煮沸後取三升藥液,過濾掉渣滓,溫熱服用一升,一天服用三次。
急則用湯。若臍上築者,腎氣動也,去朮加桂四兩;即欲作奔豚,桂枝加桂之法。吐多者,去朮加生薑三兩;有乾薑而復加生薑,知乾薑不治嘔也。下多者,還用術;術能止利。悸者,加茯苓二兩;悸為心下有水,故用茯苓。渴欲飲水者,加朮,足前成四兩半;消飲生津。腹中痛者,加人參,足前成四兩半;此痛因氣不足之故。
白話文:
如果病情緊急,就使用煎煮的藥湯。若是患者感到肚臍上方有硬塊或脹滿感,這是腎氣不順的症狀,應該去掉白朮,並加入肉桂四兩;若是有奔豚的情況即將發生,按照增加肉桂的原則來調配桂枝湯。
如果患者嘔吐得很厲害,應去掉白朮,改加生薑三兩;若處方中已有乾薑,再額外加入生薑,這說明單獨使用乾薑對於治療嘔吐效果不佳。
如果患者有嚴重的腹瀉,仍需要使用白朮;因為白朮能夠幫助止瀉。
如果患者有心悸的症狀,應加入茯苓二兩;因為心悸通常是因為心下有水氣,所以使用茯苓來排水。
如果患者口渴且想喝水,可以加入白朮,使得總量達到四兩半;這樣可以幫助消除體內的水氣,促進唾液的生成。
如果患者腹部疼痛,應加入人參,使得總量達到四兩半;這種疼痛通常是由於氣虛所導致的。
《別錄》云:人參治心腹鼓痛。寒者,加乾薑,足前成四兩半;腹滿者去朮,加附子一枚,此腹滿乃陽氣不充之故。服湯後,如食頃,飲熱粥一升許,微自溫,勿揭衣被。桂枝之飲熱粥,欲其助藥力以外散;此飲熱粥,欲其助藥力以內溫。
白話文:
《本草別錄》說:人參可以治療心腹脹痛。如果患者是寒性體質,可以加乾薑四兩半;如果是腹脹,可以去掉白朮,加上一枚附子,這是因為腹脹是由於陽氣不足所致。服用湯藥後,大約過了吃飯時間,喝一升熱粥,讓身體微微溫暖,不要掀開被子。桂枝湯中喝熱粥,是為了幫助藥效從體外散發;而這裡喝熱粥,是為了幫助藥效從體內溫暖身體。
霍亂頭痛發熱,身疼痛,《論》中又云:嘔吐而利,名曰霍亂。又云:頭痛則身疼,惡寒吐利,名曰霍亂。合觀之,則霍亂之症始備,蓋亦傷寒之類。後人以暑月之吐利當之,而亦用理中,更造為大順散者,皆無稽之論也。熱多欲飲水者,五苓散主之;此熱勝寒之霍亂。寒多不用水者,理中湯主之。此寒勝熱之霍亂。
白話文:
霍亂症狀包含頭痛、發熱、身體疼痛。醫書中也提到,出現嘔吐和腹瀉的症狀,叫做霍亂。還有提到,頭痛伴隨身體疼痛、怕冷、嘔吐和腹瀉,也叫做霍亂。綜合來看,以上症狀就是霍亂的典型表現,其實也是傷寒的一種。後人將暑天出現的嘔吐腹瀉歸類為霍亂,並使用理中湯治療,甚至還創造出大順散,這些都是沒有道理的說法。如果發熱口渴想喝水,就用五苓散治療,這是熱勝寒的霍亂。如果怕冷不愛喝水,就用理中湯治療,這是寒勝熱的霍亂。
按:霍亂之症,皆由寒熱之氣不和,陰陽拒格,上下不通,水火不濟之所致。五苓所以分其清濁;理中所以壯其陽氣,皆中焦之治法也。
大病瘥後,喜唾,胃液不藏,兼有寒飲,久不了了,胃上有寒,當以丸藥理之,當緩治之。宜理中丸。
白話文:
霍亂這種病症,都是因為身體內的寒氣與熱氣不協調,陰氣與陽氣互相排斥不能調和,導致身體上下的運行不暢通,以及水火(代表陰陽兩種能量)無法相互輔助而引起的。使用五苓散的目的在於分離身體內的清氣與濁氣;而理中湯則用來增強身體的陽氣,這些都是治療中焦(通常指脾胃等消化系統)的方法。
在經歷了重病康復之後,患者常會出現多唾的情況,這是因為胃中的津液無法正常儲存,同時伴有寒涼的飲食影響,病情長時間未能完全恢復。若胃部上方有寒涼的情形,應當使用丸藥來進行調理,並且要緩慢地治療。適合使用的藥物為理中丸。
5. 真武湯(二)
茯苓,芍藥,生薑(切,各三兩),白朮(二兩),附子(一枚,炮去皮,破八片),上五味,以水八升,煮取三升,去渣,溫服七合,日三服。若咳者,加五味子半升,細辛、乾薑各一兩;若小便利者,去茯苓;若下利者,去芍藥,加乾薑二兩;此即下利清穀之類,故去芍藥加乾薑;若熱利,則芍藥又為要藥也,須審之。若嘔者,去附子,加生薑,足前為半斤。
白話文:
使用茯苓、芍藥、生薑(切成片,各三兩)、白朮(二兩)、附子(一枚,炮製後去掉外皮,然後切成八片)。將這五種藥材一起用八升水煎煮,直到水量剩下三升,然後濾掉藥材渣滓。每次溫熱服用七合,每天服用三次。
如果伴有咳嗽,應再加入五味子半升,以及細辛和乾薑各一兩; 如果小便通暢,則應去掉茯苓; 如果出現下痢的情況,應去掉芍藥,並增加乾薑二兩;這是因為對於下痢且大便稀薄如清水的情況,需要去掉芍藥並增加乾薑; 但如果是熱性下痢,那麼芍藥就變得非常重要,必須根據具體情況來判斷。 如果伴有嘔吐,應去掉附子,並增加生薑至半斤。
太陽病,發汗,汗出不解,太陽病乃桂枝症也,其發汗當取微似汗,則衛氣泄而不傷營。若發汗太過,動其營血,大汗雖出而衛邪反內伏,所以病仍不解,觀前桂枝條下服法,可推而知也。其人仍發熱,表邪仍在。心下悸,下焦腎水因心液不足,隨陽而上犯。頭眩身瞤動,振振欲擗地者,陽氣泄則虛浮無依著;真武湯主之。此方鉦伏腎水,挽回陽氣。
白話文:
太陽病出現發汗症狀,但發汗後病情不見好轉。太陽病就是桂枝湯證,發汗時應該稍微出汗即可,這樣可以讓衛氣宣泄,而不至於損傷營氣。
如果發汗過度,會動搖營血,雖然大汗淋漓,但衛氣的反倒會內伏,所以病情依然無法好轉。可以參照前面桂枝湯的服用方法來理解這一點。
病人仍然發熱,說明表邪依舊存在。心下悸動,是因為心陰不足,下焦腎水隨陽氣上犯。頭暈目眩,身體搖晃欲倒,是因為陽氣外泄,虛浮不固。
可以使用真武湯來治療。這個方劑可以鎮伏腎水,挽回陽氣。
少陰病,二、三日不已,至四、五日,腹痛,小便不利,四肢沉重疼痛,自下利者,以上濕邪之症。此為有水氣,水亦濕也。其人或咳、或小便利、或下利、或嘔者,此四症或有或無,方中加減法俱詳。真武湯主之。此方因發汗不合法,上焦之津液乾枯,腎水上救,以此鉦腎氣,治逆水,不專為汗多亡陽而設,治亡陽之方、諸四逆湯,乃正法也。
白話文:
少陰病,持續二、三日未好,到了第四、五日,出現腹痛、小便不通、四肢沉重疼痛、或有腹瀉等症狀,這些都是濕邪所致。這是因為體內有水氣,而水氣也是濕氣。患者可能會有咳嗽、小便不暢、腹瀉或嘔吐等症狀,這些症狀可能同時存在或只出現其中一種或幾種,具體情況需要根據病情調整藥方。治療此病,可用真武湯。此方藥性溫和,不適合發汗治療。當上焦津液耗盡時,腎中水液會上升救援,因此此方有助於振奮腎氣,治療逆水,並非針對出汗過多導致陽氣虛弱而設的。治療陽氣虛弱的正統方法是服用諸四逆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