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論類方》~ 卷三 (4)
卷三 (4)
1. 文蛤散(三)
文蛤(五兩),上一味,為散,以沸湯和一方寸匕服,湯用五合。
白話文:
使用文蛤(五兩),將這一味藥材研磨成粉末。服用時,用一杯熱水調合一平方寸大小的勺量藥粉,用來沖服的熱水量為五合(古量單位,約相當於現在的500毫升左右)。
病在陽,應以汗解之,反以冷水噀之,若灌之,其熱被劫,不得去,彌更益煩,肉上粟起,寒在肉中。意欲飲水,反不渴者,服文蛤散。此熱結在皮膚肌肉之中,不在胃口,故欲飲而不渴,文蛤取其軟堅逐水。若不瘥者,與五苓散。不應則表裡同治。
白話文:
當陽性疾病發作時,應該讓患者出汗來解決;但如果用冷水灌溉,熱氣就會被阻隔,無法散發,反而會讓疾病更加嚴重,皮膚上會長出像小米一樣的丘疹,代表寒氣已經深入肌肉之中。
如果患者想喝水,但卻不覺得口渴,可以服用文蛤散。這是因為熱氣堆積在皮膚和肌肉中,而不是胃中,所以會想要喝水但又不覺得口渴。文蛤可以軟化堅腫的組織,幫助排出水分。
如果文蛤散無效,可以改用五苓散。如果仍然沒有效果,就表示需要同時治療身體表面和內部。
2. 茯苓甘草湯(四)
茯苓(二兩),桂枝(二兩,去皮),甘草(一兩,炙),生薑(三兩,切),上四味,以水四升,煮取二升,去渣,分溫三服。
白話文:
茯苓(120 克),桂枝(120 克,去皮),炙甘草(60 克),生薑(180 克,切片)
將以上四味藥材放入四升水中,煮沸後取兩升藥液,濾去渣滓,分三次溫服。
傷寒汗出而渴者,五苓散主之。桂枝止汗,餘四味止渴。不渴者,茯苓甘草湯主之。此方之義,從未有能詮釋者,蓋汗出之後,而渴不止,與五苓,人所易知也。乃汗出之後,並無渴症,又未指明別有何症。忽無端而與茯苓甘草湯,此意何居?要知此處「汗出」二字,乃發汗後,汗出不止也。
白話文:
發燒感冒後出汗口渴的,用五苓散治療。桂枝止汗,剩下的四種藥材止渴。不口渴的,用茯苓甘草湯治療。這個方劑的原理,從來沒有人能解釋清楚。蓋因為發汗後,口渴不止,給予五苓散,人們容易理解。但是發汗後,沒有口渴症狀,也沒有說明有其他症狀。突然間給茯苓甘草湯,這是什麼意思?要知道這裡的「發汗」兩個字,指的是發汗後,汗出不止的情況。
汗出不止,則亡陽在即,當與以真武湯;其稍輕者,當與以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;更輕者,則與以此湯。何以知之?以三方同用茯苓知之,蓋汗大泄,必引腎水上泛,非茯苓不能鉦之,故真武則佐以附子回陽;此二方,則以桂枝甘草斂汗,而茯苓則皆以為主藥。此方之義,不了然乎?觀下條心悸,治法益明。
白話文:
如果汗出不止,陽氣即將枯竭,應服用真武湯;如果症狀較輕,應服用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;再輕一點的,就服用這個方劑。為什麼知道呢?因為這三個方劑都用了茯苓。大量出汗必然會導致腎水外溢,除了茯苓沒有其他藥物可以鎮住它。所以真武湯中加入附子來回補陽氣;而另外兩個方劑則用桂枝和甘草來斂汗,茯苓作為主藥。你明白這個方劑的道理了嗎?看看下一條心悸的治療方法,就能更清楚了。
傷寒厥而心下悸者,宜先治水,水犯心則悸。當服茯苓甘草湯。《本草》:茯苓治心下結痛,恐、悸。卻治其厥,不爾,水漬入胃,必作利也。
白話文:
當病人傷寒出現手足發冷、心跳加速時,應該先治療水氣的問題。因為水氣侵犯心臟,就會導致心跳加速。此時應服用茯苓甘草湯。根據《本草》,茯苓具有治療心臟下方疼痛、心悸的效果。同時,還可以緩解手足發冷。如果不這樣做,水氣流入胃部,必定會導致腹瀉。
3. 四逆湯(一)
甘草(二兩,炙),乾薑(一兩半),附子(一枚,生用去皮破八片),上三味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二合,去渣,分溫再服。強人可大附子一枚,常人則取中者,小者可知。乾薑三兩。按:方名四逆,必以之治厥逆。《論》云:厥者,陰陽氣不順接,手足逆冷是也。凡《論》中言「脈沉、微、遲、弱」者,則厥冷不待言而可知,此方溫中散寒,故附子用生者。
白話文:
甘草(120 克,烤過),乾薑(75 克),附子(一枚,生的,去皮切成八片),將以上三種藥材放入三升水中煮,煮到剩下八百毫升,濾渣,分兩次溫熱服用。身體強壯的人可以加一枚大的附子,一般人用中等大小的,體質虛弱的人可用小附子。乾薑可以增加到 180 克。
備註: 此方劑名為「四逆」,專門治療厥逆。所謂「厥」,是指陰陽氣息不順暢,手足冰冷。凡是《傷寒論》中所說的「脈搏微弱、遲緩、虛弱」的,都屬於厥逆,無須多言。此方通過溫熱中焦而散寒,所以附子用生的。
四逆、理中,皆溫熱之劑,而四逆一類,總不離乾薑,以通陽也,治宜下焦;理中一類,總不離白朮,以守中也,治宜中焦。余藥皆相同,而功用迥別。
白話文:
「四逆湯」和「理中湯」都是溫熱的藥劑,但「四逆湯」類型的湯方中必定含有乾薑,以溫通身體陽氣,適合治療下焦虛寒。而「理中湯」類型的湯方中必定含有白朮,以補益中氣,適合治療中焦虛寒。其他藥材雖相同,但藥方的功效卻大不相同。
傷寒脈浮,自汗出,小便數,心煩,微惡寒,腳攣急,反與桂枝,欲攻其表,此誤也,得之便厥,咽中干,煩躁吐逆者,作甘草乾薑湯與之,以復其陽。若厥愈足溫者,便作芍藥甘草湯與之,其腳即伸,若胃氣不和譫語者,少與調胃承氣湯。以上義詳雜方條內。若重發汗,復加燒針者,四逆湯主之。陰陽兩虛之後,又復竭其陽,非此湯不能挽回陽氣。
白話文:
傷寒發燒時,脈象浮浮的,身體自然出汗,小便次數多,心煩,微微發冷,小腿肌肉抽筋,(醫生)偏偏給予桂枝湯,想以發汗的方法讓表邪外出,這是錯誤的。如果病患服用了桂枝湯,就會持續昏厥、喉嚨乾燥、煩躁嘔吐等症狀,應該給予甘草乾薑湯,來恢復陽氣。假若昏厥好轉、手腳溫暖,再給予芍藥甘草湯,腳便會伸展開來。如果胃氣不調說話胡言亂語的,可以少量給予調胃承氣湯。以上細節請參照雜合藥方的條目。假若多次發汗,又加上灸刺治療,此時應以四逆湯為主。因為陰陽兩虛,再過度耗竭陽氣,非此湯藥不能挽回陽氣。
傷寒醫下之,續得下利清穀不止,身疼痛者,急當救里;後身疼痛,清便自調者,急當救表。救里宜四逆湯;救表宜桂枝湯。說詳前桂枝條內。
白話文:
得了傷寒病後,用了瀉下法,但腹瀉不止,並且身體疼痛的,應緊急搶救腸胃;腹瀉後,身體疼痛,腹瀉情況自然調整的,應緊急搶救表症。搶救腸胃,可用四逆湯;搶救表症,可選用桂枝湯。詳細的說明請參考桂枝湯條目。
病發熱頭疼,此乃表邪。脈反沉,見里脈。若不瘥,身體疼痛,當救其里,宜四逆湯。身體疼痛,陰陽二症皆有之。今脈沉而疼痛,雖發熱,亦是裡寒外熱之症,故用四逆。
脈浮而遲,表熱浮。裡寒,遲。下利清穀者,四逆湯主之。
白話文:
如果出現發燒和頭痛的症狀,這表示病邪在體表。但若脈象反而顯示出沉的特徵,那就是裡證的表現了。如果病情沒有好轉,而且出現全身疼痛,治療時應該要先顧裡證,適合使用四逆湯。全身疼痛的情況,在陰證和陽證中都會發生。現在病人脈象顯示沉,而且伴有疼痛,雖然有發燒的現象,但這其實是裡寒外熱的症狀,所以應該使用四逆湯來治療。
脈象浮而遲緩,代表表面有熱且浮於表。裡證則顯示寒象,脈遲緩。如果伴有腹瀉且排出的食物未經消化(像穀物一樣),這種情況應該使用四逆湯來治療。
自利不渴者,屬太陰,以其臟有寒故也。明所以不渴之故,當溫之,宜四逆輩。有寒則不渴。則知渴者,皆當作熱治。不曰四逆湯,而曰四逆輩,凡溫熱之劑,皆可選用。
少陰病,脈沉者,急溫之,病與脈相合,則溫不可遲。宜四逆湯。
白話文:
對於不口渴的人來說,這是屬於太陰的症狀,這是因為他們的臟腑中有寒氣。要明白他們不口渴的原因,就應該溫補治療,可以使用四逆湯類的方劑。寒氣的存在會導致不口渴。因此,可以得知口渴的患者都應採用溫熱療法。這裡並沒有特別指明四逆湯,而是說四逆輩,表示所有溫熱類的藥方都可以選用。
少陰病,飲食入口則吐,心中溫溫欲吐,復不能吐,此二句指不食之時言。此與少陽之嘔,當有分別,宜以他症驗之。始得之,手足寒,脈弦遲者,此胸中實,「始得」言病方起;「脈弦」則有力,故知為實。不可下也,欲吐則病在上焦,下之為逆。當吐之。在上者因而越之,此少陰宜吐之法。
白話文:
少陰病,吃進食物就吐出來,心中溫暖但想吐又吐不出來,這兩句話是說沒有進食時的情況。這是和少陽病的嘔吐有區別的,需要根據其他症狀來判斷。剛得病時,手腳發寒,脈象細而緩慢的,這是胸中實熱,「剛得」是指疾病剛開始;「脈弦」表示脈搏有力,因此可以知道是實證。不能用瀉下的方法,因為想吐說明病在上焦,瀉下是逆其病勢的。應該用吐法來治療。對於上焦的實熱,應該用吐法讓它宣發出去,這是少陰病適合的吐法。
若膈上有寒飲乾嘔者,乾嘔無物,則知其為飲矣。不可吐也,當溫之。寒飲無實物,溫之則寒散,而飲亦去矣,凡治飲皆用溫法。宜四逆湯。大汗出,熱不去,內拘急,四肢疼,以上皆外症,其疼亦屬陰疼。又下利清穀,厥逆而惡寒者,三者皆虛寒內症。四逆湯主之。按:此條諸症,皆屬陰寒,因為易辨,惟「熱不去」三字,則安知非表邪未盡。
白話文:
如果橫膈膜上有寒飲導致乾嘔,嘔出的東西沒有實物,就知道是飲液了。這種情況不宜催吐,應當溫暖治療。寒飲沒有實物,溫暖之後寒氣就會散去,飲液也會消失,所有治療飲液都使用溫暖的方法。建議使用四逆湯。大汗淋漓,但熱氣不消,內部緊縮,四肢疼痛,以上這些都是外在症狀,疼痛也屬於陰性疼痛。此外,清穀下痢,四肢厥冷,惡寒,這三者都是虛寒內症。使用四逆湯治療。註:此條中的症狀皆屬於陰寒,所以容易辨別,只有「熱不去」三個字,無法得知是否表邪未除。
即惡寒,亦安知非太陽未罷之惡寒。惟下利厥逆,則所謂急當救里,不論其有表無表,而扶陽不可緩矣。
大汗,若大下利,而厥冷者,四逆湯主之。汗下後而厥冷,則虛寒極矣。
嘔而脈弱,小便複利,身有微熱,見厥者難治亦外熱內虛寒之故。四逆湯主之。
吐利汗出,發熱惡寒,四肢拘急,手足厥冷者,四逆湯主之。
既吐且利,小便複利而大汗出,下利清穀,內寒外熱,脈微欲絕者,四逆湯主之。
白話文:
如果感到怕冷,怎麼知道這不是因為太陽病尚未解除所導致的怕冷呢?但若是出現下痢和四肢冰冷的情況,這就是所謂應該立刻治療內部病症的情況,無論是否有表面症狀,提升體內的陽氣是刻不容緩的。
大量出汗,或是嚴重的下痢導致四肢冰冷的,應該使用四逆湯來治療。在出汗或下痢之後四肢還持續冰冷,這顯示虛寒已經到了極點。
如果患者嘔吐並且脈搏微弱,同時又有頻尿和輕微的發燒,加上四肢冰冷,這是很難治療的,因為這是外部有熱而內部虛寒的情形。這種情況也適用四逆湯來治療。
嘔吐、下痢、出汗、怕冷,加上四肢僵硬和冰冷的,應該用四逆湯來治療。
如果患者同時嘔吐和下痢,並且頻尿、大量出汗,下痢時排出的是未消化的食物(清穀),表現為內寒外熱,脈搏極其微弱,這種情況應該使用四逆湯來治療。
以上五條,皆系汗下之後,陽氣大虛,故雖外有微熱,而總以扶陽為急,大小便俱利,則內陽亦盡矣。不僅手足逆冷為陽微之驗也。
白話文:
上述五條症狀都是因為大量出汗後,體內陽氣極度虛弱所致。所以雖然外表有輕微發熱,但最重要的是扶助陽氣。大小便都腹瀉,就表示體內陽氣也耗盡了。不僅手腳冰冷是陽氣虛弱的徵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