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論類方》~ 卷三 (3)
卷三 (3)
1. 白虎加人參湯(二)
白虎湯原方加人參三兩,煮服同前法。
白話文:
使用白虎湯的原始配方,並加入人參三兩一起煎煮,服用方法與原本的白虎湯相同。
服桂枝湯,大汗出後,大煩渴不解,脈洪大者,白虎加人參湯主之。煩渴不解,因汗多而胃液乾枯,邪雖去而陽明之火獨熾、故用此以生津止汗,息火解煩。汗後諸變不同,總宜隨症用藥。
白話文:
服用桂枝湯後,大汗淋漓但口渴煩躁仍未解除,且脈搏洪大者,應服用白虎加人參湯。
患者煩渴不解,是因為出汗過多導致胃液乾涸。儘管邪氣已去,但胃熱仍盛,故使用此湯以生津止汗,清熱降煩。
出汗後出現的各種變證不盡相同,應根據症狀選擇相應的藥物治療。
傷寒若吐、若下後,前汗後,此吐下後。七、八日不解,熱結在裡,表裡俱熱,此四字為白虎對症。時時惡風,表邪未盡,大渴,舌上乾燥,而煩,欲飲水數升者,胃液已盡,不在經、不在腑,亦非若承氣症之有實邪。因胃口津液枯竭;內火如焚,欲引水自救,故其象如此,與熱邪在腑者迥別。白虎加人參湯主之。
白話文:
如果傷寒病人在嘔吐或拉肚子後,出現先出汗再出汗的情況,稱為「吐下後」。如果這種情形七、八天都沒有改善,說明熱邪積聚在體內,表裡都熱,符合「白虎湯」的證型。
病人常常怕冷,說明表邪沒有完全清除;口渴,舌頭乾燥,煩躁,想喝很多水,說明胃液已經耗盡,不在經絡也不在臟腑,也不是像「承氣湯」證型那樣有實邪。而是因為胃中津液枯竭,內熱就像火燒一樣,想通過喝水來解渴,所以才會出現這種症狀,與熱邪在臟腑的情況截然不同。治療時可以使用「白虎加人參湯」。
傷寒無大熱,熱在內。口燥渴,心煩,背微惡寒者,此亦虛燥之症。微惡寒,謂雖惡寒且甚微。又:周身不寒,寒獨在背,知外邪已解,若大惡寒,則不得用此湯矣。白虎加人參湯主之。
白話文:
如果傷寒患者沒有明顯的高熱,但有內熱。口乾舌燥,心煩意亂,背部微微發冷的話,這也是虛症陽症的一種。微微發冷,指的是雖然有畏寒,但非常輕微。另外,如果全身不冷,只有背部發冷,說明外邪已經解除,如果還有明顯的畏寒,就不能再用這個湯藥了。用白虎加人參湯治療。
傷寒脈浮,發熱無汗,無汗二字,最為白虎所忌。其表不解者,惡寒。不可與白虎湯。渴欲飲水,無表症者,不惡寒。白虎加人參湯主之。白虎加參湯,大段治汗、吐、下之後、邪已去而有留熱在於陽明。又因胃液乾枯,故用之以生津解熱,若更虛羸,則為竹葉石膏湯症矣。
壯火食氣。此方瀉火,即所以生氣也。
白話文:
如果患者因為感受風寒導致脈象浮現,並且身體發燒但不出汗,特別需要注意的是『無汗』這種情況,這是使用白虎湯時最需要避免的情況。如果患者的表證仍未解決,仍然感到畏寒,就不能給他服用白虎湯。只有當患者口渴想喝水,且沒有表證(即不再畏寒)的時候,才能使用白虎加人參湯來治療。[白虎加參湯]主要用於治療經過發汗、催吐或瀉下治療後,病邪已經去除,但仍有殘餘的熱邪留在陽明經的情況。此外,由於患者胃中的液體已經乾涸,因此使用這個方子來滋潤和解除體內的熱。如果患者身體更加虛弱,就應該使用[竹葉石膏湯]來治療了。
強烈的火熱會消耗體內的正氣。這個處方通過清熱來幫助恢復體內的正氣。」
2. 竹葉石膏湯(三)
竹葉(二把),石膏(一斤),半夏(半斤,洗),人參(二兩),麥門冬(一升,去心),甘草(二兩,炙),粳米(半升),上七味,以水一斗,煮取六升,去渣,納粳米,煮米熟,湯成,又一煮法。去米,溫服一升,日三服。
白話文:
竹葉(二把)、石膏(一斤)、半夏(半斤,洗淨)、人參(二兩)、麥門冬(一升,去核)、甘草(二兩,炙烤過的)、粳米(半升)。將前七味藥材放入一斗水裡煮,煮成六升後去渣,加入粳米煮熟,即可得到藥湯。
另一種煮法:不加粳米,煮好後溫熱服一升,每天服三次。
傷寒解後,虛羸少氣,人參、麥冬。氣逆欲吐者,半夏、竹葉。竹葉石膏湯主之。此仲景先生治傷寒愈後調養之方也,其法專於滋養肺胃之陰氣,以復津液。蓋傷寒雖六經傳遍,而汗、吐、下三者,皆肺胃當之。又《內經》云:人之傷於寒也,則為病熱。故滋養肺胃,岐黃以至仲景不易之法也。
後之庸醫,則用溫熱之藥,峻補脾腎,而千聖相傳之精義,消亡盡矣。
白話文:
傷寒病康復之後,身體虛弱、氣力不足,可以使用人參和麥門冬。如果感到噁心想要嘔吐,還可以加上半夏和竹葉。這就是竹葉石膏湯的主要成分。這是張仲景先生用來治療傷寒康復後調理身體的處方,主要目的是滋養肺和胃的陰氣,恢復體內的津液。
因為即使傷寒病已經傳遍六經,但發汗、催吐、瀉下的治療方法,主要影響的還是肺和胃。再根據《黃帝內經》所說:人如果受到寒邪侵襲,就會產生發熱的症狀。因此,滋養肺和胃的方法,從古代醫學始祖岐伯、黃帝一直到張仲景,都是一貫堅持的治療原則。
然而後世有些不夠高明的醫生,卻會使用溫熱性質的藥物,強烈地補充脾和腎,這樣一來,歷代聖賢傳下來的精確醫理就漸漸消失了。
3. 五苓散(一)
豬苓(十八銖,去皮),澤瀉(一兩六銖),白朮(十八銖),茯苓(十八銖),桂枝(半兩,去皮),上五味,搗為散,以白飲和服,方寸匕,日三服,多飲暖水,汗出愈。如法將息。服散取其停留胸中,多飲暖水,取其氣散營衛。
白話文:
豬苓(30克,去皮),澤瀉(50克),白朮(30克),茯苓(30克),桂枝(75克,去皮),以上五種藥材研成細末,用白開水送服,每次量為一枚一角硬幣大小,每天服用三次,多喝溫水,出汗後病情就會好轉。按照藥方調理休息。服用藥粉的目的是讓它停留於胸中,多喝溫水,目的是讓藥氣散佈到全身氣血中。
太陽病,發汗後,大汗出,胃中干,煩躁不得眠,欲得飲水者,少少與飲之,令胃氣和則愈。若脈浮,小便不利,微熱消渴者,以五苓散主之。胃中干而欲飲,此無水也,與水則愈,小便不利而欲飲,此蓄水也,利水則愈。同一渴,而治法不同,蓋由同一渴,而渴之象不同,及渴之餘症,亦各不同也。
發汗已,脈浮數,煩渴者,五苓散主之。汗不盡,則有留飲。
白話文:
當患者患有太陽病,在使用發汗法後,如果出現大量出汗的情況,導致胃部乾燥,感到煩躁難以入眠,且想要喝水的話,應該少量多次地給他喝水,讓他的胃氣得以調和就會痊癒。如果患者的脈象浮現,同時伴有小便不通暢、輕微發燒以及口渴想喝水的症狀,這種情況下應該使用五苓散來治療。胃部乾燥並且想要喝水,這是因為身體缺水,補充水分就會好轉;但如果小便不順暢卻又想喝水,這表示體內有水分積聚,需要促進小便排泄才能康復。雖然同樣都是口渴,但治療的方法不同,因為即使同樣口渴,但口渴的表現和伴隨的其他症狀各有不同。
在使用發汗法後,如果患者的脈象呈現浮數,並且伴有煩躁和口渴的症狀,這種情況也適用五苓散來治療。如果發汗不完全,那麼體內可能會殘留水分。
中風發熱,六、七日不解、而煩,有表裡證,渴欲飲水,水入則吐者,名曰水逆,胸中有水,則不能容水矣。五苓散主之。桂枝治表,餘四味治里。多飲暖水汗出愈,表裡俱到。
白話文:
中風後發燒,六、七天都不退,而且煩躁不安,有表證和裡證,口渴想喝水,但喝了水就吐,這種情況稱為水逆,胸中有水,就不能容納水了。五苓散可以治療。桂枝治療表證,其他四味藥治療裡證。多喝溫水,出汗後就能痊癒,既能治表證,又能治裡證。
本以下之,故心下痞,與瀉心湯,痞不解,其人渴而口燥煩,小便不利者,五苓散主之。治痞而痞不解,反渴,則為水停心下之故,非痞也。
白話文:
這個問題是水停留在心臟下方造成的,而不是痞氣。如果服用化痞湯後痞氣沒有解除,反而出現口渴等症狀,那麼這是水停留在心臟下方造成的,而不是痞氣。
太陽病,寸緩、關浮、尺弱,皆為虛象。其人發熱汗出,復惡寒、不嘔,但心下痞者,此以醫下之也,誤治。如其不下者,病人不惡寒而渴者,此轉屬陽明也。此屬實邪。小便數者,大便必硬,不更衣十日,無所苦也,渴欲飲水者,少少與之,但以法救之,隨症施治,不執一端。渴者與五苓散。如其渴不止,五苓散亦一法也。
霍亂頭痛,發熱,身疼痛,熱多,欲飲水者,五苓散主之。此亦表裡同治之法。
白話文:
如果患有太陽病,脈象顯示寸部緩慢、關部浮動、尺部弱,這些都是虛弱的徵象。患者會發燒並且出汗,又會感覺寒冷、不會嘔吐,只有心下感到脹滿,這是因為醫生使用了不適當的瀉下療法導致病情加重,屬於誤診誤治。若未曾使用瀉下療法,患者沒有怕冷的情況且口渴,這說明病情已經轉變為陽明病。這是實證的表現。如果患者小便頻繁,那麼大便一定會比較乾硬,即使十天不解大便也不會感到不舒服。對於口渴想喝水的患者,可以少量多次地給他們喝水,並根據具體情況採取合適的治療方法,而不是固守一種治療方式。對於口渴的患者,可以使用五苓散來治療。
霍亂這種疾病會出現頭痛、發燒和身體疼痛的症狀;如果患者體內熱氣較多,有喝水的慾望,可以用五苓散來治療。這也是一種同時處理表證和裏證的治療方法。
4. 豬苓湯(二)
豬苓(去皮),茯苓,澤瀉,滑石(碎),阿膠(各一兩)
上五味,以水四升,先煮四味,取二升,去渣,內阿膠烊消,溫服七合,日三服。
白話文:
豬苓(去掉外皮)、茯苓、澤瀉、滑石(敲碎)、阿膠,每一種各取一兩。
將以上五種藥材,用四升的水先煮前四種藥材,煮至剩餘兩升水後,過濾掉藥材殘渣,然後加入阿膠使其溶解,溫熱後服用,每次服用約七合,每天服三次。
陽明病,若脈浮發熱,渴欲飲水,小便不利者,豬苓湯主之。此陽明之渴,故與五苓相近,而獨去桂枝,恐助陽也。論中又云:陽明汗多而渴,不可與豬苓湯,以胃中燥,不可更利其小便也。
白話文:
陽明病,如果脈象浮大,發燒,口渴想喝水,小便不暢通,可以使用豬苓湯來治療。這是陽明經引起的口渴,所以用藥和五苓散相似,但獨獨去掉了桂枝,擔心會助長陽氣。醫書中還提到:陽明經發汗多且口渴,不能用豬苓湯,因為胃部已經燥熱,不能再利小便了。
少陰病,下利六七日,咳而嘔渴,心煩不得眠者,豬苓湯主之。此亦熱邪傳少陰之症。蓋少陰口燥口乾,有大承氣急下之法,今止嘔渴,則熱邪尚輕,故用此方,使熱邪從小便出,其路尤近也。
白話文:
少陰病,腹瀉六七天,伴有咳嗽、嘔吐、口渴,心煩失眠的,應該用豬苓湯治療。這也是熱邪傳入少陰的證候。因為少陰的病徵是口乾舌燥,按理來說應該用大承氣湯快速瀉下,但現在患者只有嘔吐口渴的症狀,說明熱邪還比較輕,所以可以使用豬苓湯,讓熱邪從小便排出,這是最直接的途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