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靈胎

《傷寒論類方》~ 卷一 (1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 (13)

1. 小柴胡湯(一)

脈浮雖有里症,邪仍欲外出。脈但浮,無餘證者,與麻黃湯。但浮無餘症,則里症全無,必從汗解,故用麻黃湯。

此二條,明陽明中風之症,有里邪用小柴胡,無里邪則用麻黃,總以脈症為憑,無一定法也。若不尿,膀胱氣絕。腹滿加噦者,不治。論中陽明篇云:陽明病,不能食,攻其熱必噦。所以然者?胃中虛冷故也。「虛冷」二字尤明,蓋陽微欲盡也。又云:大吐大下,汗出怫鬱,復與之水以發其汗,因得噦。

《靈樞》云:真邪相攻,氣並相逆,故為噦。即呃逆也。《素問》云:病深者,其聲噦。乃肺胃之氣隔絕所致,兼以腹滿,故不治。

本太陽病不解,轉入少陽者,此為傳經之邪也。脅下硬滿乾嘔不能食,往來寒熱,以上皆少陽本症。尚未吐下,脈沉緊者,未吐下,不經誤治也,少陽已漸入里,故不浮而沉緊,則弦之甚者,亦少陽本脈。與小柴胡湯。

嘔而發熱者,小柴胡湯主之。但發熱而非往來寒熱,則與太陽、陽明同,惟嘔則少陽所獨,故亦用此湯。

太陽病,十日以去,脈浮細而嗜臥者,外已解也,設胸滿脅痛者,與小柴胡湯,脈但浮者,與麻黃湯。解見麻黃湯。

傷寒瘥以後,更發熱者,小柴胡湯主之。此復症也,非勞復,非女勞復,乃正氣不充,餘邪未盡,留在半表半裡之間,故亦用小柴胡。復病治法,明著於此,後世議論不一,皆非正治。脈浮者,以汗解之,脈沉實者,以下解之。復症之中,更當考此二脈。如果脈見浮象,則邪留太陽,當用汗法,如脈見沉實,則里邪未盡,當用下法。

但汗下不著方名者?因汗下之法不一,醫者於麻黃、桂枝,及承氣、大柴胡等方,對症之輕重,擇而用之,則無不中病矣。

婦人中風,七八日,續得寒熱,發作有時,此即下文所謂如瘧也。經水適斷者,此為熱入血室,其血必結,血因熱結,而成瘀矣。故使如瘧狀,發作有時,小柴胡湯主之。即以治瘧之法治之。

又云:婦人中風,發熱惡寒,經水適來,彼云斷,此云來。得之七八日,熱除而脈遲身涼,外邪內伏。胸脅下滿,如結胸狀,譫語者,此為熱入血室也。血室為中焦營氣之所聚。肝藏血,心主血,營血結滯,則肝氣與心經之氣亦凝,故脅滿而神昏譫語。當刺期門,隨其實而瀉之。

期門在乳下第二肋端,去乳頭約四寸,肝募也。厥陰、陰維之會,刺入四分,血結則為有形之症,湯劑一時難效。刺期門以瀉厥陰有餘之熱,則尤親切而易散。

又云:婦人傷寒發熱,經水適來,晝日明瞭,暮則譫語,如見鬼狀者,此為熱入血室。晝清而夜昏者。血室屬陰,病在陰經也。無犯胃氣,及上二焦,必自愈。此為中焦營氣之疾,汗下二法,皆非所宜,小柴胡湯:刺期門,則其治也。

白話文:

小柴胡湯(一)

脈象浮現,雖然有內在的病症,但邪氣仍然想要向外發散。如果脈象只是浮現,沒有其他症狀,就用麻黃湯來治療。脈象只是浮現,沒有其他症狀,就表示內在沒有病症,必須用發汗的方法來解除,所以用麻黃湯。

這兩條說明了陽明中風的症狀,如果有內在邪氣就用小柴胡湯,如果沒有內在邪氣就用麻黃湯,總之要以脈象和症狀作為判斷的依據,沒有一定的法則。如果小便不通暢,表示膀胱的氣機衰竭。如果腹脹又伴有呃逆,就表示病情危重,無法治癒。《傷寒論》陽明篇說:陽明病,如果不能進食,用攻下熱邪的方法,就會導致呃逆。為什麼會這樣呢?是因為胃裡虛寒的緣故。「虛冷」這兩個字尤其明確,表示陽氣衰微將盡。又說:大吐大瀉、發汗後,汗液無法發散,又用水來發汗,這樣就會導致呃逆。

《靈樞》說:正邪相互交戰,氣機向上逆行,就會導致呃逆,也就是打嗝。《素問》說:病情深重的人,聲音會出現呃逆,這是因為肺和胃的氣機隔絕所導致的,再加上腹脹,所以無法治癒。

本來是太陽病的,如果沒有解除,轉移到少陽經,這就是傳經的邪氣。出現脅肋下脹硬,想吐又吐不出來,不能進食,忽冷忽熱,這些都是少陽經的典型症狀。還沒有用過吐、下的方法,脈象是沉而且緊,表示沒有用錯藥,少陽的邪氣已經逐漸進入體內,所以脈象不是浮而是沉緊,甚至是弦而且很緊,也是少陽經的脈象。這種情況用小柴胡湯。

如果嘔吐而且發熱,就用小柴胡湯來治療。但如果只是發熱,而不是忽冷忽熱,就和太陽、陽明病一樣,只有嘔吐是少陽經獨有的症狀,所以也用這個方子。

太陽病經過十天左右,脈象是浮而且細,又喜歡睡覺,表示外邪已經解除了。如果出現胸悶、脅痛,就用小柴胡湯,如果脈象只是浮,就用麻黃湯。相關解釋可以參考麻黃湯的說明。

傷寒病痊癒後,又再次發熱,就用小柴胡湯來治療。這是復發的症狀,不是勞累後的復發,也不是婦女生產後的復發,而是因為正氣不足,邪氣沒有完全清除,還留在半表半裡之間,所以也用小柴胡湯。復發病的治療方法,在這裡明確地說明,後世有很多不同的見解,都不是正確的治療方法。如果脈象浮,就用發汗的方法來解除,如果脈象沉實,就用攻下的方法來解除。復發的病症中,更要仔細辨別這兩種脈象。如果脈象浮現,表示邪氣還留在太陽經,應該用發汗的方法;如果脈象沉實,表示內在的邪氣還沒有清除,應該用攻下的方法。

只提到發汗和攻下的方法,卻沒有指明具體的方劑名稱,是因為發汗和攻下的方法有很多種,醫生應該根據麻黃湯、桂枝湯、承氣湯、大柴胡湯等方劑,根據病情的輕重,選擇合適的方子來使用,就能夠達到治療的目的。

婦女患中風,七八天後,持續出現忽冷忽熱的症狀,而且發作有規律,這就是下文所說的類似瘧疾的症狀。如果正好月經停止,表示熱邪進入血室,血必定會凝結,血因為熱而凝結,就會形成瘀血。所以會出現類似瘧疾的症狀,發作有規律,用小柴胡湯來治療,也就是用治療瘧疾的方法來治療。

又說:婦女患中風,發熱怕冷,月經正好來潮,前面說月經停止,這裡又說來潮。如果七八天後,熱退了,脈象變得遲緩,身體發涼,表示外在的邪氣已經潛伏在內。如果胸脅下脹滿,像結胸的症狀,又說胡話,這就是熱邪進入血室。血室是中焦營氣聚集的地方。肝臟儲藏血液,心臟主導血液,如果營血凝滯,肝氣和心經的氣機也會凝結,所以會出現脅肋脹滿,精神昏亂、說胡話。應該針刺期門穴,根據實際情況瀉出邪氣。

期門穴在乳頭下方第二根肋骨的末端,距離乳頭約四寸,是肝臟的募穴,也是足厥陰肝經和陰維脈的交會處。針刺四分深,血結就會形成有形的病症,用湯藥一時難以見效。針刺期門穴,瀉出厥陰經多餘的熱邪,效果會更直接且容易消散。

又說:婦女患傷寒發熱,月經正好來潮,白天神智清醒,晚上就說胡話,好像看到鬼一樣,這就是熱邪進入血室。白天清醒而晚上昏迷,表示血室屬於陰,病在陰經。不要侵犯胃氣,以及上焦,病自然會好。這是中焦營氣的疾病,發汗和攻下兩種方法都不適宜,用小柴胡湯或針刺期門穴治療才是正確的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