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懸解》~ 卷首 (4)
卷首 (4)
1. 篇章次第
傷寒次第亂於叔和,傷寒之亡,亡於次第紊亂而下士不解也。使次第非亂,則傷寒雖元讀之,不過二三年,無不解矣。僕於破裂紛亂之中,條分縷晰,復其次第之舊。縱與仲景篇次未必悉合,然而源委明白,脈絡清楚,傷寒之理著仲景之法傳矣。叔和而後注傷寒者數十百家,著作愈多而傷寒愈亡。
其中惟郊蒨程氏頗識傷寒溫病之殊,傳經為熱之訛,而於三陰之病亦稍有解悟,較之前人可謂庸中矯矯者矣。惜理障太多,疑叢滿腹,其所解者百分之一,至於仲景全理,未始升堂而睹奧也。
白話文:
[篇章順序]
張仲景的《傷寒論》原本有嚴謹的編排次序,但王叔和將其順序打亂,導致後世醫家難以理解,這正是《傷寒論》精髓失傳的主因。若次序未遭破壞,即使初學者研讀,不出兩三年必能領悟。我在混亂殘缺的文本中細緻梳理,重新恢復其原有章節結構。雖然未必完全符合仲景最初的編排,但已使理論源流清晰、脈絡分明,讓仲景的傷寒學說與診治法則得以傳承。
王叔和之後,註解《傷寒論》的醫家多達數十百人,然而著作越多,反而越偏離仲景真義。其中僅有程郊倩(程應旄)能明確區分傷寒與溫病的差異,並指出「傳經皆屬熱證」的謬誤,對三陰病症亦有獨到見解,在眾多註家中堪稱佼佼者。可惜其理論仍夾雜過多矛盾,所解內容僅觸及仲景學說的皮毛,終究未能真正登堂入室,窺見經典的全貌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