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元御

《傷寒懸解》~ 卷一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 (1)

1. 脈法上篇

微妙在脈,不可不察。(素問語)凡虛實之變遷,寒熱之消長,表裡之進退,陰陽之勝復,氣機一動,無不形之於脈。而太陰行氣於三陰,陽明行氣於三陽。(素問語)臟病則取之於寸口(寸口手太陰之脈在手大指魚際之下),腑病則取之於衝陽(衝陽足陽明之脈在足次趾陷谷之上)。寸口在手,衝陽在足。

白話文:

脈象細微微妙,不容忽視。(《素問》)凡是虛實變化、寒熱消長、表裡進退、陰陽勝負,氣機一有動靜,必定會反映在脈象上。而太陰脈貫通於手三陰經,陽明脈貫通於足三陽經。(《素問》)臟腑疾病的脈象,在寸口(手太陰脈位於拇指與食指之間的魚際穴之上)可以診斷;腑臟疾病的脈象,在衝陽(足陽明脈位於第二腳趾縫凹陷處之上)可以診斷。寸口在手上,衝陽在腳上。

手足之動脈,氣原於經絡而神通於臟腑。故精於脈者,不飲上池之水而操隔垣之明。仲景脈法,大含元氣,纖入無倫,文字隱深,義理奧衍,較之六經病證,更為難解。所謂微妙而元通也。呂覽有言:「精而熟之,神將告之。非神將告之也,精而熟之也。」精熟仲景脈法,遊心於虛靜之宇,動指於沖漠之庭,以此測病,亦不啻鬼謀而神告已。

白話文:

手腳的動脈血管中,氣血源自經絡,並與臟腑相通。因此,精通脈象的人,不需親自診治就能知曉患者的病情,猶如隔牆觀察般一目瞭然。

張仲景的脈診方法,蘊含著深厚的元氣,細微到無與倫比的程度。其文字深奧難懂,涵義玄妙深遠,比起《內經》記載的疾病證候,更加難以理解。這就是所謂的精深奧妙且通達無礙。

《呂氏春秋》中說:「精心地鑽研,智慧就會自然告知你答案。並不是智慧告訴你,而是因為你鑽研得精透。」如果精熟仲景的脈診方法,讓心靈沉浸在虛靜的境界中,手指在空靈的空間中動彈,以此來診斷疾病,就如同藉助鬼神的謀略和神的指示。

2. 脈法上篇提綱(脈法一)

脈氣流行應乎漏刻,呼吸有數,動靜無差,是為平脈。一有病作而浮沉遲數大小滑澀諸變生焉,乖常失度,偏而不和,始於毫釐之參差,成於度量之懸隔。仲景脈法自微而著,由始及終,精粗悉具,洪纖畢陳,可謂法全而意備矣。而其變化紛紜,絕態殊狀,總不出此一章中。蓋下窮其委而此約其要也。

白話文:

脈搏跳動如同漏刻水鐘的滴水,呼吸有其規律,動靜變化始終一致,這稱為平穩的脈搏。一旦生病,就會出現浮、沉、遲、數、大小、滑、澀等各種不同的變化,它們偏離了正常,失去平衡,一開始只是微小的差異,最終導致了與正常脈搏的巨大差距。仲景的脈法從細微到明顯、從開始到結束,都論述得非常精闢,無論是主脈還是次脈,都描繪得一清二楚,堪稱全面詳盡。而各種脈象的變化多端,形態各異,都離不開這一章的論述。這說明仲景對脈象的探討深入細緻,而本章對脈象的概括則抓住了要點。

問曰:脈有三部,陰陽相乘,營衛氣血在人體躬,呼吸出入上下於中,因息遊布,津液流通,隨時動作,效象形容。春弦秋浮冬沉夏洪,察色觀脈,大小不同,一時之間,變無常經。尺寸參差,或短或長,上下乖錯,或存或亡,病輒改移,進退低昂,心迷意惑,動失紀綱。願為具陳,令得分明。

白話文:

問題:脈搏分為三部(寸、關、尺),陰陽相互配合,營氣、衛氣、氣血在人體中運行,呼吸在身體中上下往來,循著呼吸遊走全身,津液流動,隨著身體活動而變化,體現出外表的容貌。春天脈搏弦,秋天脈搏浮,冬天脈搏沉,夏天脈搏洪大,觀察氣色和脈象,大小不一,在短時間內變化無常。寸、關、尺三部脈搏參差不齊,有的短有的長,上下不對稱,有的有有的沒有,病情變化多端,時而加重時而減輕,令人迷茫困惑,失去辨別標準。希望詳細說明,讓我知道得更明白。

脈有三部,寸關尺也。陰陽相乘,陰盛則乘陽位,陽盛則乘陰位也。呼吸出入上下於中,呼出為上,吸入為下也。因息遊布,津液流通,脈因氣息之呼吸而遊布於周身,脈行則津液流通於上下也。隨時動作,效象形容,脈隨四時動作,各有其效象而形容之。春弦秋浮冬沉夏洪,正形其四時之象也。

白話文:

脈象分為三部分,分別是寸脈、關脈、尺脈。陰陽相互作用,陰氣強盛時會侵佔陽位,陽氣強盛時會侵佔陰位。呼吸出入在中間上下運行,呼氣時氣在上方,吸氣時氣在下方。隨著呼吸的運轉,津液流動,脈象會隨著呼吸的出入上下而運行,津液的流動也會上下運行。脈象會隨著季節的變化而變化,不同的季節會有不同的脈象表現。比如說,春季的脈象比較緊張,秋季的脈象比較浮,冬季的脈象比較沉,夏季的脈象比較洪大,這些都反映了不同季節的氣候特徵。

察色觀脈,大小不同,察其色而觀其脈,脈有大小之不同也。一時之間,變無常經,脈變之速無一定也。尺寸參差,或短或長之不同,上下乖錯,或存或亡之各異,病輒隨之改易,進退低昂於此生焉。此中心迷意惑動,失紀綱願為具陳其意,令得分明也。

白話文:

觀察人的氣色和脈象,能發現其大小不同。在不同的時間點上,脈象的變化沒有規律,變化得很迅速。不同的部位的脈象長短參差不齊,上下左右的脈象存在或消失也不盡相同,疾病也會隨著這些改變而變化,病情或好或壞,脈象的高低起伏也隨之而變。我的內心充滿了迷惑和困惑,失掉了綱紀,現在就詳細地說明這些現象的意思,讓大家能明白其中的道理。

師曰:子之所問,道之根源。脈有三部,尺寸及關。營衛流行,不失銖分。出入升降,漏刻周旋。水下百刻,一周循環,當復寸口,虛實見焉。變化相乘,陰陽相干。風則浮虛,寒則牢堅,沉潛水蓄,支飲急絃,動則為痛,數則熱煩。設有不應知變,所緣三部不同,病各異端。

白話文:

老師說:你所問的,是中醫的基礎。脈象分為三部,分寸和關。營氣和衛氣運行,分毫不差。升降出入,按照時間規律運行。一個小時,脈象運行一週,回到寸口,就能看出脈搏的虛實。脈象的變化相互加成,陰陽相互影響。如果脈象浮虛,說明風證;如果脈象牢堅,說明寒證;如果脈象沉潛,說明水飲;如果脈象急促,說明氣滯;如果脈象動,說明有痛症;如果脈象數,說明發熱煩躁。如果不懂得根據脈象的變化判斷病情,就會導致三部脈象混淆,出現不同的病症。

太過可怪,不及亦然。邪不空見,中必有奸。當察表裡,三部別焉。知其所舍,消息診看,料度臟腑,獨見若神。為子條記,傳與賢人。

白話文:

過度顯得太過異常,不足也是如此。邪氣不會無緣無故出現,其中必定有內部問題。應該觀察身體的表裡,將三個部位分別診斷。瞭解邪氣所在,並根據症狀診斷,判斷臟腑的狀況,能準確診斷彷彿神明附體。我將這些方法記下來,傳授給有才德的人。

子之所問,乃醫道之根源。脈有三部,尺寸及關也。營衛之流行,有一定之度數,無銖兩分寸之差。其出入升降,應乎漏刻,以為周旋。漏水下百刻,乃日之一周。一日之中,自寅至醜,脈氣循環五十周,共計八百一十丈。明日寅時初刻,復出於寸口,謂之一大周。脈之虛實大小,俱見於此。

白話文:

你所提出的問題,觸及了醫療的根本。脈搏分為三部:寸、關、尺。氣血運行有一定的規律,大小不差分毫。脈搏的起伏升降,與漏刻的水滴聲相應,循環往復。漏水下落一百刻,相當於一天的時間。一天中,從寅時到醜時,脈氣循環五十週,總共八百一十丈。第二天寅時初刻,脈氣再次從寸口跳動,稱為一個大周天。脈搏的強弱大小,都可以在這個過程中觀察出來。

其間變化之相乘,陰陽之相干,可得而言也。如中風則脈浮虛,傷寒則脈緊牢,蓄水則脈沉潛,支飲則脈弦急,脈動則為痛,脈數則為熱煩。此一定之理也。設有不應知其變易之所由緣,必有其故也。三部之脈,各有所主,其為病不同。脈之太過固可怪,脈之不及亦復然。凡脈邪無空見之理,一見脈邪中必有奸。

白話文:

在此之中,各脈之間變化相互作用,陰陽相互關聯,可以通過脈象進行推斷。例如:中風時脈浮而無力;傷寒時脈緊實有力;有水濕積聚時脈沉弱無力;有痰飲停滯時脈弦緊急促;脈搏跳動時會感覺疼痛;脈搏數快時說明有發熱煩躁。這些都是一定的規律。假若出現脈象變化與疾病症狀不相符,必定另有原因。人體的三部脈象,各司其職,其對應的病症也不同。脈象過盛固然異常,脈象過弱也同樣異常。脈象中出現異常,絕非憑空產生,每一個異常脈象的出現,都必定有其相應的病因。

審察內外表里之異,上下三焦之別,知其病所舍止,在於何處。當消息而診看之,即氣之度數而料度臟腑之虛實,獨見之明。若神為子條記其詳,傳與後之賢人。此提脈法之綱,以下各章申明此義

白話文:

仔細觀察身體內外表裏的不同,以及上、中、下三焦的區別,瞭解疾病所在的位置。用「消息」法診脈,根據脈氣的盛衰緩急來判斷臟腑的虛實。獨特的眼光洞察病情的細節。如果像神明一樣把這些詳情都記錄下來,傳授給後代賢人。這是脈診法的精髓,以下各章將進一步闡述這一要義。

3. 脈法二

師曰:呼吸者脈之頭也。初持脈來疾去遲,此出疾入遲,名曰內虛外實也。初持脈來遲去疾,此出遲入疾,名曰內實外虛也。

白話文:

老師說:呼吸是脈搏的根源。

  • 初次把脈時,脈搏來得快,去得慢,這是「外實內虛」,外表強壯而內部虛弱。
  • 初次把脈時,脈搏來得慢,去得快,這是「外虛內實」,外表虛弱而內部強壯。

脈之流行,氣鼓之也。一息脈六動,氣行六寸。人之經絡,六陽六陰,以及任督兩蹺,計長一十六丈二尺。平人一日一夜一萬三千五百息,一日百刻二百七十息,漏水下二刻,脈行十六丈二尺,是為一周。一萬三千五百息,水下百刻,脈行五十周,共計八百一十丈,一日之度畢矣。

白話文:

脈搏的流動,是由氣推動的。一次呼吸脈搏跳動六次,氣運行六寸。人體的經絡有六陽六陰,加上任脈、督脈、帶脈和陰蹺脈、陽蹺脈,總長十六丈二尺。健康人一天一夜呼吸一萬三千五百次,一天二百七十息,水滴漏下兩刻,脈搏走動十六丈二尺,這是運行一週。一萬三千五百息,水滴漏下百刻,脈搏運行五十週,共計八百一十丈,一天的運行就完成了。

(義詳靈樞脈度營氣五十營諸篇。)故呼吸者脈之頭也。(頭猶綱領之謂。)醫以平人之呼吸,准疾人之遲數,則陰陽虛實見焉。如初持脈來疾而去遲,來者出也,去者入也,此出疾而入遲也。出者出於外也,即其出以知其外,入者入於內也,即其入以知其內,其出疾而入遲故名曰內虛外實也。初持脈來遲去疾,此出遲而入疾,故名曰內實外虛也。

(此明首章呼吸出入之義。)

白話文:

(以上論述的詳細內容,請參閱《靈樞經》中的《脈度》、《營氣》、《五十營》等篇章。)所以,呼吸是脈絡的根源。(根源猶如綱領。)醫生根據健康人的呼吸,來判斷病人脈搏的快慢,就可以看出陰陽虛實的情況。比如,剛開始把脈時脈搏來得快,走的時候卻慢,來的時候是發散,走的時候是收斂,這就是「來疾去遲」。發散是往外,從發散可以知道外在的情況;收斂是往內,從收斂可以知道內在的情況,發散快而收斂慢,所以稱為「內虛外實」。剛開始把脈時脈搏來得慢,走的時候卻快,這就是「來遲去疾」,所以稱為「內實外虛」。

4. 脈法三

寸口脈浮為在表,沉為在裡,數為在腑,遲為在臟。假令脈遲,此為在臟也。

白話文:

如果寸口的脈象浮現,表示病在表層;如果脈象沉下去,表示病在身體內部;脈象數(快)表示病在腑;脈象遲(慢)表示病在臟。假如脈象呈現遲緩,這就表示病在臟器之中。

表為陽,里為陰,故表脈浮而里脈沉。腑為陽,臟為陰,故腑脈數而臟脈遲。浮、數、沉、遲,陰陽自然之性也。(此審察表裡,料度臟腑之義。)

白話文:

人體表面屬陽,體內屬陰,所以表面的脈搏浮而體內的脈搏沉。腹中的髒腑屬陽,體內的臟器屬陰,所以腹中髒腑的脈搏快而體內臟器的脈搏慢。浮、快、沉、慢,都是陰陽的自然本性。(這些知識可以幫助我們辨別表裡虛實,預測臟腑的健康狀況。)

5. 脈法四

寸口脈浮而緊,浮則為風,緊則為寒。風則傷衛,寒則傷營。營衛俱傷,骨節煩疼,當發其汗也。

白話文:

寸口的脈象浮而且緊,浮是因為風邪,緊是因為寒邪。風邪會傷害衛分,寒邪會傷害營分。營分和衛分都被傷害了,就會出現骨節煩疼的情況,應該要讓病人發汗治療。

寸口脈浮而緊,病在表也。浮則為中風,緊則為傷寒。以風性浮而寒性緊,所謂「風則浮虛,寒則牢堅」也。中風則傷衛氣,傷寒則傷營血。營衛俱傷而骨節煩痛,當發汗以解風寒。此桂麻各半之證也。(此明審察表裡之義。)

白話文:

手腕寸口脈浮且緊,表明疾病在體表。浮脈代表中風,緊脈代表傷寒。這是因為風的屬性浮而寒的屬性緊,所謂「風則浮虛,寒則牢堅」。中風會損傷衛氣,傷寒會損傷營血。營衛俱傷就會導致骨節疼痛,應通過發汗來祛除風寒。這是桂枝和麻黃各半的症狀。(這表明了審查表裡症狀的重要性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