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大白》~ 卷四 (15)
卷四 (15)
1. 熱入血室
上條一言結胸狀,一言如瘧狀,此條又言如見鬼狀,此互發熱入血室,病形不一。兩條言刺期門,一條言小柴胡湯主之,此條言無犯胃氣及上二焦,此總結上文熱入血室,惟刺期門、小柴胡湯二法。
小柴胡湯,見寒熱頭眩。
此方清血室之熱,家秘加當歸、芍藥,則引入血分。立齋以此湯加生地、丹皮,亦是此意。
柴芩四物湯
柴胡,黃芩,生地,當歸,白芍藥,牡丹皮
此即海藏四物湯,家秘加入柴胡、黃芩治血虛發熱,今用治熱入血室最效。
歸芍柴胡湯
歸身,白芍,柴胡,生地,丹皮,地骨皮,秦艽,黃芩,廣皮,甘草
此方涼血養血,家秘治血虛,夜發熱,熱入血室,陰虛骨蒸等症最效。
導赤各半湯
血藏於肝而生於心,故心火旺則血亦熱。此方清心火,生心血,家秘加柴胡、歸、芍,兼肝熱而治之矣。
白話文:
前面提到,一種情況像是結胸的症狀,一種情況又像是瘧疾的症狀,現在又說像是看到鬼一樣,這些都是熱邪進入血室,導致病情表現不一。之前有提到可以針刺期門穴,也提到可以使用小柴胡湯來治療。這一段又說,不要傷害胃氣和上焦的部位,這是總結前面所說的熱邪進入血室的情況,重點在於針刺期門穴和小柴胡湯這兩種方法。
小柴胡湯,適用於出現怕冷發熱、頭暈目眩的狀況。
這個方子能清除血室的熱邪,有的人家傳秘方會加入當歸和芍藥,目的是將藥力引入血分。李時珍用這個方子時加入生地和丹皮,也是同樣的道理。
柴芩四物湯
組成是:柴胡、黃芩、生地、當歸、白芍藥、牡丹皮
這其實是海藏四物湯,有的人家傳秘方會加入柴胡和黃芩來治療血虛發熱,現在用這個方子治療熱邪進入血室效果最好。
歸芍柴胡湯
組成是:當歸身、白芍、柴胡、生地、丹皮、地骨皮、秦艽、黃芩、廣陳皮、甘草
這個方子可以涼血養血,有的人家傳秘方用來治療血虛、夜晚發熱、熱邪進入血室、陰虛骨蒸等症狀效果最好。
導赤各半湯
血儲藏在肝臟,由心臟產生,所以心火旺盛,血也會跟著發熱。這個方子能清除心火,產生心血。有的人家傳秘方會加入柴胡、當歸、芍藥,是因為同時兼顧到肝熱的問題來治療。
2. 不語
不語之症,內傷外感皆有。外感不語,即噤口傷寒也,世有其症,無其書,故補註之。內傷不語,有舌強不語者,神志仍清,口亦能開,但舌本強硬,不能言語也。有口噤不語者,舌本無病,但牙關緊咬,口不能開而不能言語也。有神昏不語者,呼之不應,問之不答,如醉如睡,而不得言語也。
外感不語之症有五條,初起惡寒發熱,失於發散表汗,不得發越,遂發煩熱喘渴,誤認裡熱,誤投涼劑。有口噤不語之症,此寒涼抑遏表邪之一條也。又有發熱日久,熱邪不解,應清火而不清,有下症而失下,諸竅熱壅,語言不出,此裡熱昏沉之一條也。倘因惱怒停食,又兼外冒風邪,發熱譫語渴不消水,人見其譫語,誤認裡熱,苦寒冷飲凝結中焦,今有譫語之後,即變不語,此寒涼抑遏食氣之一條也。
又有內積痰飲,外冒風寒,又誤食生冷,與夾食傷寒不相上下,此寒涼抑遏痰迷不語之一條也。以上諸條,即大便秘結有下症者,止用芒硝、玄明粉、硝以消堅,不用大黃重濁泥滯。又有時行異氣,沿門傳染,溫毒濕毒,暴熱暴寒,襲人毛竅,或發疫症,癍痧毒氣不得外泄,內擾神明,志識昏迷,叉手捻空,口噤不語,此時疫不語之一條也。
治表邪不語,若身表尚熱,兩足無汗六脈浮滑數動,或脈沉伏模糊,治宜辛溫發汗,冬三月北方口不幹者,可用麻黃湯;若口乾者,用羌活敗毒散。餘三月,不用麻黃,竟用羌活敗毒散,佐以石菖蒲、半夏開竅豁痰,禁用寒涼攻下。
治裡熱不語,若身表不熱,手足時常有汗,口乾唇焦,六脈沉數,宜清其裡熱,則諸竅通達,導赤各半湯、涼膈散;有下症者,承氣湯下之。
治食氣不語,若發熱胸滿,手足或冷或熱,唇不焦,口不渴,右脈滑大不數,或反沉伏,先用吐法,隨用理氣稍滯,如保和散、枳桔平胃散加石菖蒲、白豆蔻。無汗者加乾葛、防風;太陽見症,加羌活;少陽見症,加柴胡;若表邪已散,時時手足有汗,便結不通,有下症者下之。
治痰迷不語,若胸膈滿悶,噁心嘔吐,口不乾渴,右關脈滑,按之沉弦不數,治宜二陳導痰湯合平胃散,加枳、桔。亦有用吐法,上湧其痰。若有表邪,加各經散表之藥。若表邪已散,手足時時有汗,梔連二陳湯沖竹瀝熱服。若便結不通,有下症者,竹瀝導痰湯加玄明粉下之。
治疫毒不語,先用敗毒散散表。若胸前滿悶,可用吐法,吐中有發散之義。若腸胃有積熱,脈見沉數,當清涼解毒,然亦不可驟用寒涼。古人用敗毒散治疫毒,以天地邪氣從外而入,仍要從毛竅而出,發散則毒得外出,苦寒則毒抑遏。
羌獨敗毒散,見發熱。
導赤各半湯,見腹痛。
涼膈散,見發狂。
白話文:
不語
不語症,無論內傷或外感都可能發生。外感導致的不語,就是噤口傷寒,民間雖有此症,卻無相關記載,因此特此補充說明。內傷導致的不語,又分為幾種:舌強不語,患者意識清楚,嘴巴也能張開,但舌頭僵硬,無法說話;口噤不語,舌頭沒問題,但牙關緊咬,嘴巴張不開,所以無法說話;神昏不語,患者呼之不應,問之不答,像喝醉或睡著一樣,無法說話。
外感引起的不語症有五種情況:初期惡寒發熱,未能及時發散表汗,導致煩熱喘渴,誤認為裡熱而服用涼藥。口噤不語就是寒涼抑制表邪的一種情況。還有一種是發熱日久,熱邪未解,應清熱卻沒清,有便秘卻未通便,導致諸竅阻塞,無法說話,這是裡熱昏沉的一種情況。如果因惱怒、飲食停滯,又同時外感風邪,發熱、譫語、口渴卻不願喝水,別人見其譫語,誤以為是裡熱,服用寒涼飲品,凝結中焦,結果譫語之後變成不語,這是寒涼抑制食氣的一種情況。
還有一種是內積痰飲,又外感風寒,又誤食生冷,與夾雜寒邪的傷寒症狀相似,這是寒涼抑制痰迷導致不語的一種情況。以上幾種情況,如果有便秘者,只用芒硝、玄明粉、硝石消解堅硬,不用大黃,以免藥性過重導致滯留。還有一種情況是時疫邪氣,沿門傳播,溫毒濕毒、暴熱暴寒,侵犯人體毛竅,或發病疫症,癍痧毒氣無法排出體外,內擾神明,意識昏迷,手腳抽搐,口噤不語,這是疫症引起的不語。
治療外感不語,如果身體表面還發熱,腳底無汗,脈象浮滑數,或脈沉伏模糊,應該用辛溫發汗的方法治療。冬三月北方人,口不乾的,可以用麻黃湯;如果口乾,用羌活敗毒散。其他月份不用麻黃,只用羌活敗毒散,再加石菖蒲、半夏開竅豁痰,禁用寒涼攻下。
治療裡熱不語,如果身體表面不熱,手腳經常出汗,口乾唇焦,脈象沉數,應該清裡熱,這樣諸竅才能通暢,可用導赤散和涼膈散;如果有便秘,用承氣湯通便。
治療食氣不語,如果發熱胸悶,手腳忽冷忽熱,嘴唇不幹,不口渴,右脈滑大不數,或反而沉伏,先用吐法,然後再理氣消滯,例如保和散、枳桔平胃散加石菖蒲、白豆蔻。不出汗的加乾葛、防風;有太陽經症狀的加羌活;有少陽經症狀的加柴胡;如果表邪已散,手腳經常出汗,大便秘結不通,有便秘者就通便。
治療痰迷不語,如果胸膈滿悶,噁心嘔吐,口不乾渴,右關脈滑,按之沉弦不數,應該用二陳湯加平胃散,再加枳實、桔梗。也可以用吐法,把痰吐出來。如果有表邪,要加入各經散表藥物。如果表邪已散,手腳經常出汗,用梔連二陳湯沖竹瀝熱服。如果大便秘結不通,有便秘者,用竹瀝導痰湯加玄明粉通便。
治療疫毒不語,先用敗毒散散表邪。如果胸前滿悶,可以用吐法,吐法也有發散的作用。如果腸胃有積熱,脈象沉數,應該清熱解毒,但也不可驟用寒涼藥物。古人用敗毒散治療疫毒,因為天地邪氣由外而入,也要從毛竅而出,發散才能使毒氣排出,寒涼則會抑制毒氣。
羌活敗毒散:見發熱使用。 導赤散:見腹痛使用。 涼膈散:見發狂使用。 承氣湯:見便祕使用。 枳桔平胃散:平胃散加枳殼、桔梗。 梔連二陳湯:二陳湯加山梔子、黃連。 竹瀝導痰湯:導痰湯沖竹瀝。
痰結不語,即使有熱,也要防止寒涼抑制。此方清熱而不凝滯,化痰而不峻猛。
清胃湯:升麻、生地黃、山梔子、黃連、甘草。
膏粱厚味積熱,阻塞中焦,導致諸竅閉塞,不能說話,因此用這個方子清胃熱,治其根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