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法祖》~ 卷上 (6)
卷上 (6)
1. 六經正義第二
如邪入太陽地面,即汗而散之。猶陳兵器於要害,乘其未定而擊之也。邪之輕者在衛;重者在榮;尤重者在胸膈。猶賊之淺者在關外;深者在關上;尤深者在關內也。是麻黃為關外之師,桂枝、葛根為關上之師;大小青龍為關內之師矣。凡外寇不靖,內地盜賊必起而應之,因立兩解法。
故有大小青龍,及桂枝麻黃加減諸方。如前軍無紀,致內亂蜂起,當重內輕外;因有五苓、十棗、陷胸、瀉心、抵當等湯也。邪入少陽地面,宜雜用表裡、寒熱、攻補之品,為防禦解利之法。如偏僻小路,利於短兵,不利於矛戟;利於守備,不利於戰爭也。邪之輕者,入腠理;重者入募原。
尤重者入脾胃。小柴胡,腠理之劑也;大柴胡,募原之劑也。小建中、半夏瀉心、黃芩、黃連四方,少陽之脾劑也。柴胡加芒硝、加牡蠣二方,少陽之胃劑也。如太陽、少陽有合病並病,是一軍犯少陽矣;用柴胡桂枝湯,是兩路分擊之師也。甚至三陽合併病,是三面受敵矣。法在獨處陽明。
陽明之地面肅清,則太、少兩路之陽邪,不攻自解。但得內寇寧,而外寇自息,此白虎所由奏捷耳。若陽邪不戰於內地,用大承氣以急下之,是攻賊以護主。若陰邪直入於中宮,用四逆湯以急救其里,是強主以逐寇也。陽明為內地,陽朝界上,即太陽、少陽地面。邪入陽明之界,近太陽地面,
雖不犯太陽,太陽之師不得坐視而不救。故陽明之榮衛病,即假麻黃等湯以汗之。近少陽地面,雖不入少陽,少陽之師不得高壘而無戰。故陽明之腠理病,即借柴胡以解之。是知陽明之失守,非太陽不固,即少陽無備也。所以每每兩陽相合而為病也。若邪已在陽明地面,必出師奮擊,
以大逐其邪,不使少留。故用梔豉、瓜蒂之吐法以迅掃之。若深入內地,不可復驅,則當清野千里,使無所摽掠,是又白虎得力處也。若邪在內廷,又當清宮中陰盜。此承氣所由取勝。如茵陳、豬苓輩,又為失紀之師立法矣。太陰亦內地;少陰、厥陰地面,是太陰之夾界也。太陰居中州,
雖外通三陽,而陰陽既已殊途,心腹更有膈膜之藩蔽。故寒水之邪:從太陽外屬者輕,由少陰內授者重;風木之邪:自少陽來侵者微,因厥陰上襲者甚。如本經正邪轉屬陽明而為實,猶師老勢窮,可下之而愈。如陽明實邪轉屬本經而成虛,則邪盛正衰,溫補挽回者甚難。
蓋太陰、陽明地面雖分,並無阻隔。陽明猶受敵之通衢,甲兵所聚,四戰之地也。太陰猶倉廩重地,三軍所依,亦盜賊之巢穴也。故元氣有餘,則邪入陽明;元氣不足,則邪入太陰。在陽明地面,則陳師鞠旅,可背城一戰,取勝須臾;在太陰地面,則焚劫積蓄,倉廩空虛,枵腹之士,
無能禦敵耳。厥陰之地,相火遊行之區也。其本氣則為少火。若風、寒、燥、濕之邪,一入其境,悉化為熱,即是壯火。其少火為一身之生機,而壯火為一身之大患。且其地面通達三焦;邪犯上焦,則氣上撞心、心中疼熱、消渴口爛、咽痛喉痹;逼入中焦,即手足厥冷、脈微欲絕、飢不欲食。
白話文:
六經正義第二
當病邪侵入太陽經的範圍,應用發汗法驅散它。這就像在要害處陳列兵器,趁敵人尚未站穩腳步時攻擊。病邪輕的在「衛分」,較重的在「榮分」,最嚴重的則在胸膈部位。好比賊寇淺的停留在關外,深的攻到關口上,最嚴重的則已深入關內。因此,麻黃湯是用於關外的軍隊,桂枝湯、葛根湯是用於關口的軍隊,大青龍湯、小青龍湯則是用於關內的軍隊。
若外來的敵寇不除,內部的盜賊必然響應作亂,所以建立兼顧內外的「兩解法」,因而有了大小青龍湯及加減桂枝麻黃湯等方劑。如果前軍紀律渙散,導致內部混亂,就應以平定內亂為重,減輕對外敵的攻擊,因此有五苓散、十棗湯、陷胸湯、瀉心湯、抵當湯等方劑。
病邪進入少陽經的範圍,宜混合使用解表、攻裡、清熱、溫補等藥物,採取防禦與疏通的策略。就像在偏僻小路上,利於短兵相接,不利於長矛大戟;利於防守,不利於大規模作戰。病邪輕的侵入腠理,重的侵入膜原,最嚴重的則深入脾胃。小柴胡湯是治療腠理的方劑,大柴胡湯是治療膜原的方劑,小建中湯、半夏瀉心湯、黃芩湯、黃連湯則屬少陽經中調理脾胃的方劑,柴胡加芒硝湯、柴胡加牡蠣湯則是治療少陽經胃氣失常的方劑。
如果太陽、少陽兩經同時受邪,猶如一支軍隊同時侵犯兩地,可用柴胡桂枝湯,分頭擊破。若三陽經同時受邪,則像三面受敵,此時應集中力量解決陽明經的問題。只要陽明經的邪氣清除,太陽、少陽的邪氣便會自然消散。這就像內部叛亂平息後,外敵自然退卻,所以白虎湯能迅速見效。
若陽明熱邪沒有在體內形成激烈交戰,可用大承氣湯急速瀉下,如同直接打擊賊寇以保護君主。若寒邪直入中焦,則需用四逆湯急救裡陽,如同強化君主的力量來驅逐敵寇。陽明經如同內地,其邊境則與太陽、少陽接壤。若病邪侵入陽明附近,即使未直接侵犯太陽經,太陽經仍會出兵救援,因此陽明經的榮衛病症,可借用麻黃湯等發汗。若靠近少陽經,即使未深入少陽,少陽經也不會坐視不理,因此陽明經的腠理病症,可借助柴胡湯來緩解。由此可知,陽明經的失守,若非太陽經防衛不足,就是少陽經缺乏準備,所以往往兩經同時受邪而致病。
若病邪已深入陽明,必須全力出擊,不讓邪氣停留,故用梔子豉湯、瓜蒂散等吐法迅速清除。若病邪已深入內部無法驅逐,則需全面清理,使邪氣無處依附,正是白虎湯的用武之地。若邪氣深入臟腑內部,則需清理陰分之邪,承氣湯因此發揮作用。而茵陳蒿湯、豬苓湯等,則為治療失控病勢的方劑。
太陰經也是內地,少陰、厥陰的範圍則與其相鄰。太陰居於中焦,雖外通三陽,但陰陽終究不同,且有心腹膈膜的阻隔。因此,寒水之邪若從太陽經外來的較輕,由少陰經內傳的則較重;風木之邪從少陽經入侵的較輕,由厥陰經上襲的則嚴重。若太陰經本身的病邪轉屬陽明而成為實證,猶如軍隊久戰勢衰,可用瀉下法治癒。但若陽明實邪轉入太陰而變為虛證,則邪盛正虛,用溫補法輓回病情較為困難。
太陰與陽明雖屬不同範圍,但彼此相通。陽明如同四通八達的戰場,是兵家必爭之地;太陰則像倉儲重地,為軍隊依賴的後方,也是盜賊盤踞的巢穴。因此,元氣充足時,邪氣多犯陽明;元氣不足時,邪氣則易入太陰。在陽明範圍,可迅速調動兵力,背水一戰,短時間內取勝;但若邪入太陰,猶如劫掠糧倉,導致資源耗盡,士兵無力抵抗。
厥陰經是相火運行的區域,其正常狀態為「少火」。若風、寒、燥、濕之邪侵入,便會化為「壯火」。少火是生命的動力,壯火則是健康的威脅。厥陰經與三焦相通,邪犯上焦時,會出現氣上衝心、心口灼熱、口渴、口瘡、咽喉腫痛等症狀;若侵入中焦,則可能手足冰冷、脈搏微弱、雖餓卻不想進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