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法祖》~ 卷上 (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上 (5)

1. 六經正義第二

厥陰為合,又為陰中之陽,故主裡熱而氣逆。少陰為陰中之樞,故所主或寒或熱之不同,或表或里之無定,與少陽相似也。請以地理論。六經猶列國也。腰以上為三陽地面。三陽主外而本乎表。心者,三陽夾界之地。內由心胸,外自巔頂,前至頭顱,後主肩背,下及於足,內合膀胱,是太陽地面。此經統領榮衛,主一身之表症,猶近邊禦敵之國也。內自心胸,至胃及腸;外自額顱,猶面至腹,下及於足,是陽明地面。由心至咽,出口頰,上耳目,斜至巔;外自脅,內屬膽,是少陽地面。比太陽差近,陽明猶京畿矣。

腰以下,為三陰地面。三陰主裡,而不及外腹者,三陰夾界之地也。自腹由脾,及二腸魄門,為太陰地面。自腹至兩腎,及膀胱溺道,為少陰地面。自腹由肝,上膈至心,從脅肋,下及小腹宗筋,為厥陰地面。此經通行三焦,主一身之裡症,猶近京夾輔之國矣。太陰、陽明,同居異治,猶周召分政之義。四經部位,有內外出入、上下牽引之不同,猶先王分土域民、犬牙相制之理也。若經絡之經,是六經道路,非六經地面也。六經之有正邪、客邪、合病、並病、屬脾、屬胃者,猶寇賊充斥,或在本境,或及鄰國,或入京師也。

太陽地面最大,內臨少陰,外鄰陽明,故病有相關。如小便不利,本膀胱經病;少陰病亦小便而不利者,是邪及少陰之界也。六七日不大便、頭痛身熱者,是陽明熱邪,侵入太陽之界也。頭項為太陽之通衢。因太陽主榮衛,心胸是榮衛之本,榮衛環周不休,猶邊邑之吏民士卒,會於京畿往來不絕也。如喘而胸滿者,是太陽外邪入陽明地面而騷擾,故稱為太陽陽明合病。若頭不痛、項不強、胸中痞硬、氣上衝、咽候不得息者,此邪不自太陽來,乃陽明熱邪實結於胸中,猶亂民聚於本境而為患也。

心為六經之主,故六經皆有心煩症。如不頭項強痛,則煩不屬太陽;不往來寒熱,則煩不屬少陽;不見三陽症,則煩不屬三陽矣。故心憒憒、心怵惕、心懊憹、一切虛煩,皆屬陽明,以心居陽明地面也。陽明猶京師,故心腹皆居其地。邪在心而為虛煩,在腹為實熱。以心為陽而屬無形,腹為陰而屬有形也。夫人身之病,動關心腹。陽邪聚於心,陰邪聚於腹。肝為陰中之陽,故能使陰邪之氣撞於心。陽明主在裡之陽,故能使陽邪入聚於腹耳。

更請以兵法喻。兵法之要,在明地形,知賊寇所從來。知某方是某府來路,某方是某府去路。來路是邊關,三陽是也;去路是內境,三陰是也。六經來路各不同。太陽是大路;少陰是僻路;陽明是直路;太陰近路也;少陰後路也;厥陰斜路也。客邪多從三陽來,正邪多因三陰起,由外寇自邊關至,亂民自內地生也。明六經地形,始得握百病之樞機;詳六經來路,乃得操治病之規則。如以症論:傷寒,大寇也,病從外來;中風,流寇也,病因旁及;雜病,亂民也,病由中起。既認為何等之賊,又知為何地所起。於其發境,便御之本境;移禍鄰郡,即兩郡夾攻。

白話文:

《六經正義第二》:

厥陰經具有「閉合」特性,同時屬於陰中的陽,因此主要與體內熱證及氣機上逆相關。少陰經是陰經的樞紐,既可表現寒證也可能呈現熱證,症狀可能反映在表層或深層,這點與少陽經相似。

用地理比喻六經:
**三陽經(腰以上)**主管體表。

  • 太陽經範圍最廣:內至心胸、外達頭頂,前後涵蓋頭部至肩背,向下延伸至足部,內連膀胱。如同邊疆防禦之國,統管全身表證。
  • 陽明經:內從心胸到腸胃,外由前額至腹部再下至足部,猶如京畿要地。
  • 少陽經:從心至咽喉,經耳面直至頭頂,外側涉及脅肋與膽腑,位置較太陽經靠近內側。

**三陰經(腰以下)**主管體內。

  • 太陰經覆蓋腹部、脾臟、腸道至肛門。
  • 少陰經貫穿腹部、腎臟、膀胱及尿道。
  • 厥陰經從肝臟經橫膈至心,延伸至肋下、小腹及生殖區,如同靠近京城的輔衛之國。

太陰與陽明雖同處腹部但治法各異,類似周朝與召公分治。六經的病症傳變如同邊境與內地相互影響:例如太陽經病可能波及少陰(如小便不暢),陽明熱證也可能侵入太陽區域(如便祕伴頭痛)。

心臟統攝六經,因此各經皆可能出現心煩症狀:

  • 無頭痛項強則非太陽經;
  • 無寒熱交替則非少陽經;
  • 若無三陽經症狀,則屬陽明經虛煩(因心位於陽明區域)。陽明如首都,心與腹皆屬其轄區——邪在心多為無形虛熱,在腹則為有形實熱。

兵法比喻
六經如同不同戰略路徑:

  • 太陽如大路;
  • 少陰如後路;
  • 陽明如直路;
  • 太陰為近路;
  • 厥陰為斜徑。

外邪多從三陽入侵(如邊境戰事),內邪常由三陰而生(如內亂)。掌握六經「地形」與傳變路徑,才能精準治療——

  • 傷寒如外敵大舉入侵;
  • 中風如流寇襲擾;
  • 雜病似內亂。明確病因與來源後,或就地抗邪,或聯合夾擊,如同作戰調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