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貫珠集》~ 卷二·太陽篇下 (1)
卷二·太陽篇下 (1)
1. 論結胸臟結之異三條
問曰、病有結胸。有臟結。其狀如何。答曰、按之痛。寸脈浮。關脈沉。名曰結胸也。何謂臟結。答曰、如結胸狀。飲食如故。時時下利。寸脈浮。關脈小細沉緊。名曰臟結。舌上白苔滑者。難治。
白話文:
問:什麼是結胸?還有臟結是什麼樣的?
答:結胸:按壓時感到疼痛。寸關脈浮沉。浮脈在上,沉脈在下。
問:什麼是臟結?
答:臟結和結胸症狀類似。但飲食正常,偶爾會拉肚子。寸關脈浮,但關脈脈搏細小沉緊。
另外,如果舌苔發白且滑膩,表示病情比較難治。
此設為問答。以辨結胸、臟結之異。結胸者。邪結胸中。按之則痛。臟結者。邪結臟間。按之亦痛。如結胸者。謂如結胸之按而痛也。然胸高而臟下。胸陽而臟陰。病狀雖同。而所處之位則不同。是以結胸不能食。臟結則飲食如故。結胸不必下利。臟結則時時下利。結胸關脈沉。
白話文:
**問題:**辨別結胸和臟結的區別。
回答:
結胸:
- 病邪聚集在胸中。
- 按壓時會疼痛。
臟結:
- 病邪聚集在臟器之間。
- 按壓時也會疼痛。
雖然結胸和臟結的症狀相似,按壓時都會疼痛,但它們所在的位置不同:
- 結胸位於胸部,較高。
- 臟結位於臟器,較低。
因此,它們的表現也有所不同:
- 結胸:無法進食。
- 臟結:飲食不受影響。
- 結胸:不一定會有腹瀉。
- 臟結:經常腹瀉。
- 結胸:關脈沉細。
臟結則更小細緊。而其病之從表入里。與表猶未盡之故。則又無不同。故結胸、臟結。其寸脈俱浮也。舌上白苔滑者。在裡之陽不振。入結之邪已深。結邪非攻不去。而臟虛又不可攻。故曰難治。
臟結無陽證。不往來寒熱。其人反靜。舌上苔滑者。不可攻也。
白話文:
內臟有結塊,就會變得更小、更緊密。而且病邪從錶裡層層深入,與表層病邪未完全清除有關。所以,結胸、臟結,脈象都浮在表面。舌頭上有白色的滑苔,表示體內的陽氣虛弱,侵入結塊的病邪已經很深。結塊的病邪若不攻破就會不去,但內臟虛弱又不能攻。所以說這類病很難治療。
臟結的情況如果沒有出現陽性的症狀,例如體溫變化不定的寒熱交替現象,並且病人反而表現得相對平靜,舌頭上的舌苔呈現滑潤狀態,這種情況下是不適合使用攻下的治療方法的。
邪結在臟。必陽氣內動。或邪氣外達。而後可施攻取之法。若無陽證。不往來寒熱。則內動外達之機俱泯。是以其人反靜。其舌苔反滑。邪氣伏而不發。正氣弱而不振。雖欲攻之。無可攻已。蓋即上文難治之端。而引其說如此。
病脅下素有痞。連在臍旁。痛引少腹入陰筋者。此名臟結。死。
白話文:
邪氣滯留在臟腑內部,必定會導致體內陽氣活動紊亂,或者邪氣外發到體表,才能施用攻擊和驅除的方法。如果沒有陽性症狀,沒有寒熱交替發作,那麼邪氣內動外發的機會都沒有了。因此,這個人會表現得比較安靜,舌苔也會比較光滑。邪氣潛伏著不發作,正氣虛弱而不振奮。即使想使用攻擊性的療法,也無從下手。這就符合上文中提到的難以治療的情況,因此引出這樣的說法。
病人在肋骨下方一向有硬塊,並且與肚臍旁相連,疼痛感會牽引到小腹部甚至陰部的筋脈,這種情況被稱為「臟結」,是極其危險的病症,預後通常不良,可能導致死亡。
臟結之證。不特傷寒。即雜病亦有之。曰脅下素有痞。則其病久而非暴矣。曰連在臍旁。痛引少腹入陰筋。則其邪深而非淺矣。既深且久。攻之不去。補之無益。雖不卒死。亦無愈期矣。故曰死。
白話文:
積聚於內臟的病症,不只在傷寒中出現,雜病中也有。例如一向肋骨下有脹塊,表示病症已持續一段時間,而非突然發作。又如連續在肚臍旁疼痛,且疼痛延伸到小腹,進入陰脈,表示邪氣很深,而非淺層。既然病邪又深又久,用攻擊性的方法治療無法去除,用補益性的方法治療也無濟於事。即使病人不會立即死亡,也難以痊癒。所以說,這是絕症。
2. 論結胸及痞之源一條
病發於陽。而反下之。熱入因作結胸。病發於陰。而反下之。因作痞。所以成結胸者。以下之太早故也。
白話文:
如果病症表現於身體的陽性部位(通常指體表或功能較活躍的系統),卻錯誤地使用了瀉下的治療方法,那麼熱邪就可能乘虛內陷,導致結胸的症狀出現。相反地,如果病症初始於身體的陰性部位(通常指體內深層或功能相對穩定的系統),卻不當使用了瀉下療法,就可能引發痞塞的症狀。之所以會形成結胸的情況,主要是因為過早且不恰當地使用了瀉下治療的緣故。
此原所以結胸與痞之故。病發於陽者。邪在陽之經。病發於陰者。邪在陰之經也。陽經受邪。郁即成熱。其氣內陷。則為結胸。陰經受邪。未即成熱。其氣內陷。則作痞。所以然者。病邪在經。本當發散而反下之。裡氣則虛。邪氣因入。與飲相摶而為病也。要之陽經受邪。原有可下之例。
白話文:
這就是結胸和痞脹的成因。病症發作在外陽的經絡,邪氣在陽經。病症發作在內陰的經絡,邪氣在陰經。陽經受邪,鬱結即化為熱,熱氣向內侵犯,就形成結胸。陰經受邪,不立即化熱,邪氣向內侵犯,就形成痞脹。這是因為病邪在經絡,本應發散出去,卻反向內侵入。內裡的正氣就會虛弱,邪氣由此進入,與飲水凝聚,形成疾病。總之,陽經受邪,本來就有可以通過攻下治療的先例。
特以里未成實。而早行下法。故有結胸之變證。審其當下而後下之。何至是哉。仲景復申明所以成結胸之故。而不及痞。豈非以陰經受邪。則無論遲早。俱未可言下耶。
白話文:
特別是因為痞氣尚未成形,卻過早使用瀉下的方法,所以會有結胸的變證。深思後再用瀉下法,怎麼會變成這樣?張仲景再次說明結胸形成的原因,但沒有提到痞氣。難道不是因為陰經受到邪氣,無論早晚,都不可以妄用瀉下法嗎?
3. 論結胸證治十條
太陽病。脈浮而動數。浮則為風。數則為熱。動則為痛。數則為虛。頭痛發熱。微盜汗出。而反惡寒者。表未解也。醫反下之。動數變遲。膈內拒痛。胃中空虛。客氣動膈。短氣躁煩。心中懊憹。陽氣內陷。心下因硬。則為結胸。大陷胸湯主之。若不結胸。但頭汗出。余無汗。劑頸而還。小便不利。身必發黃也。
白話文:
太陽病的症狀為:脈搏浮動而跳動得很快。脈浮主風,脈數主熱,脈動主痛,脈數主虛。頭痛發熱,微微出盜汗,卻又惡寒怕冷,說明表證未解。如果醫生錯誤地使用瀉下法,脈搏的動數會變成遲緩,膈肌內部疼痛難忍,胃中空虛,客氣鼓動膈肌,導致氣短煩躁,心中懊惱煩悶,陽氣內陷,心下堅硬,形成結胸。此時應該使用大陷胸湯來治療。如果沒有形成結胸,只有頭部出汗,其他部位不出汗,頸部發緊,小便不利,身體必定會出現黃疸。
脈浮動數。皆陽也。故為風為熱為痛。而數則有正為邪迫。失其常度之象。故亦為虛。頭痛發熱。微盜汗出。而復惡寒。為邪氣在表。法當發散。而反下之。正氣則虛。邪氣乃陷。動數變遲者。邪自表而入里。則脈亦去陽而之陰也。膈內拒痛者。邪欲入而正拒之。正邪相擊則為痛也。
白話文:
脈象浮動而急促,這些都是體質偏陽的表現。所以會出現風症、熱症和疼痛。如果脈象急促,則說明正氣被邪氣侵襲,失去了正常的狀態,所以也會出現虛弱。表現為頭痛發熱,出些微盜汗,但又怕冷,說明邪氣在體表。治療方法應該是發散邪氣,但如果使用瀉法,正氣就會虛弱,邪氣就會深入體內。脈象從動數逐漸轉變為遲緩,說明邪氣從體表深入體內,脈象也從陽脈轉為陰脈。出現胸腹內疼痛,說明邪氣想要進入體內,但被正氣抵抗。正邪相爭,就會產生疼痛。
胃中空虛。客氣動膈者。胃氣因下而裡虛。客氣乘虛而動膈也。短氣躁煩。心中懊憹者。膈中之飲。為邪所動。氣乃不舒。而神明不寧也。
白話文:
胃裡空虛時,外邪會刺激橫膈膜。因為胃氣往下走,胃裡空虛。外邪趁虛而入侵,刺激橫膈膜。胸悶煩躁,心中煩悶,是因為橫膈膜中的積飲被邪氣所擾動,導致氣機不暢,神志不安。
由是陽邪內陷。與飲相結。痞硬不消。而結胸之病成矣。大陷胸湯則正治陽邪內結胸中之藥也。若其不結胸者。熱氣散漫。既不能從汗而外泄。亦不得從溺而下出。蒸郁不解。浸淫肌體。勢必發黃也。
大陷胸湯方
白話文:
因此,陽邪侵入體內,與飲邪結合在一起,導致腹脹硬結不消,形成胸結病。大陷胸湯就是專門治療陽邪內陷胸中的藥方。如果沒有形成胸結,熱氣散佈全身,既不能從汗液排出,也不能從小便排出。這種狀態如果長期持續,必然會導致黃疸。
大陷胸湯的配方
大黃(六兩),芒硝(一升),甘遂(一錢匕)
上三味。水六升。先煮大黃取二升。去滓。納芒硝。煮一二沸。納甘遂末。溫服一升。得快利。止後服。
白話文:
大黃:六兩 芒硝:一升 甘遂:一錢勺
取上述三種藥材,使用六升水進行熬煮。首先,單獨煎煮大黃直至其體積縮減為二升,接著濾去藥渣。隨後,加入芒硝繼續煮沸一至兩次。最後,投入甘遂粉末,拌勻。完成後,讓病人溫熱服用一升此藥液。一旦病人出現暢通的排便反應,便應停止繼續服用此藥方。
按大陷胸與大承氣。其用有心下與胃中之分。以愚觀之。仲景所云心下者。正胃之謂。所云胃中者。正大小腸之謂也。胃為都會。水穀並居。清濁未分。邪氣入之。夾痰雜食。相結不解。則成結胸。大小腸者。精華已去。糟粕獨居。邪氣入之。但與穢物結成燥糞而已。大承氣專主腸中燥糞。
白話文:
把「大陷胸湯」和「大承氣湯」來比較。它們的作用分別針對心腹和胃中。依愚人之見,「仲景(張仲景)」所說的「心腹」,是指胃部;所說的「胃中」,是指小腸和大腸。胃部是一處匯集水穀的地方,食物和水分暫時存於此處,尚未分清濁。邪氣進入胃部時,裹雜著痰液與食物,互相交纏難以化解,就會形成結胸。小腸和大腸已將食物中的精華吸收,剩餘的糟粕堆積於此。邪氣進入腸道,會與污穢物結合,形成乾燥的糞便。大承氣湯主要用於治療腸道中的乾燥糞便。
大陷胸並主心下水食。燥糞在腸。必藉推逐之力。故須枳、樸。水食在胃。必兼破飲之長。故用甘遂。且大承氣先煮枳、樸。而後納大黃。大陷胸先煮大黃。而後納諸藥。夫治上者制宜緩。治下者制宜急。而大黃生則行速。熟則行遲。蓋即一物。而其用又有不同如此。
傷寒六七日。結胸熱實。脈沉而緊。心下痛。按之石硬者。大陷胸湯主之。
白話文:
大承氣湯主治嚴重胸痛,同時伴隨著胃中積水和食物積滯。乾燥的糞便停滯在腸道中,必須藉助推動的力量將其排出。因此,需要使用枳實和厚朴。胃中有積水,必須兼用利尿通便的藥物,所以加入甘遂。此外,在熬煮大承氣湯時,先熬煮枳實和厚朴,然後加入大黃。在熬煮大陷胸湯時,先熬煮大黃,然後再放入其他藥物。治療上焦的病症宜用緩和的藥物,而治療下焦的病症宜用急效的藥物。大黃生用則瀉下作用迅速,熟用則瀉下作用緩慢。雖然是大黃一物,但其功效卻有如此差別。
大約在感冒六七天之後,如果出現了胸部鬱結、熱邪結實的症狀,並且脈象沉穩且緊繃,同時感到心口下方疼痛,用手按壓時感覺像石頭一樣硬,這種情況下,適合使用「大陷胸湯」作為主要治療方劑。
邪氣內結。既熱且實脈復沉緊有似大承氣證。然結在心下而不在腹中。雖接之石硬而痛。亦是水食互結。與陽明之燥糞不同。故宜甘遂之破飲。而不宜枳、樸之散氣。如上條之說也。
白話文:
邪氣積聚在體內,既有熱象又有實證,脈象緊沉,類似於需要用大承氣湯治療的證狀。但是,邪氣積聚在心窩以下,而不是在腹部。即使觸摸感覺到像石頭一樣硬且疼痛,也是水濕和食物相互凝滯所致,與陽明腑的燥糞不同。因此,應該使用甘遂來破除水飲,而不適合使用枳實、厚樸來散氣,如上文所述。
傷寒十餘日。熱結在裡。復往來寒熱者。與大柴胡湯。但結胸無大熱者。此為水結在胸脅也。但頭微汗出者。大陷胸湯主之。
白話文:
傷寒十幾天了,熱邪鬱結在體內,反覆出現寒熱交替的症狀,這時應該使用大柴胡湯。但是如果沒有明顯胸悶和發熱的症狀,這可能是水邪鬱結在胸脅部位。如果只有輕微出汗的現象,應以大陷胸湯為主。
熱結在裡。而復往來寒熱。是謂表裡俱實。不得以十餘日之久。而獨治其里也。故宜大柴胡表裡兩解之法。若但結胸而無大熱。如口燥渴心煩等證者。此為水飲結在胸脅之間。所謂水結胸者是也。蓋邪氣入里。必挾身中所有。以為依附之地。是以在腸胃則結於糟粕。在胸膈則結於水飲。
各隨其所有而為病耳。水結在胸。而但頭汗出者。邪膈於上而氣不下通也。故與大陷胸湯。以破飲而散結。
白話文:
熱氣在體內鬱結,又反覆發作寒熱。這種情況就叫做表裡都實熱。不能僅僅治療體內,需要持續十幾天。因此,應該採用大柴胡湯的治療方法,同時治療表和裡。如果只是胸悶氣結,沒有明顯發熱、口乾舌燥、心煩等症狀,這可能是水液在胸脅之間凝滯,也就是所謂的水結胸。因為邪氣進入體內,必定會依附於身體固有的物質。因此,在腸胃中會凝結於宿食,在胸膈中會凝結於水飲。
各種病症都是根據人體具有的不同狀況而產生的。當水液積聚在胸部,且只有頭部出汗的情況,這是因為邪氣阻滯在上部,導致氣血無法向下疏通。因此,使用大陷胸湯來治療,目的是破除水飲積聚並疏散結塊。
太陽病。重發汗。而復下之。不大便五六日。舌上燥而渴。日晡所小有潮熱。從心下至少腹。硬滿而痛不可近者。大陷胸湯主之。
白話文:
太陽病的患者因為出汗過多,進而導致下痢。已經有好幾天沒有大便了,舌頭乾燥還覺得口渴。下午的時候小便顏色呈淡黃色,而且會有發熱的感覺,從心窩開始一直到小腹,感到脹痛、堅硬,而且一碰就受不了。這個時候,可以服用大陷胸湯來治療。
汗下之後。津液重傷。邪氣內結。不大便五六日。舌上燥而渴。日晡所小有潮熱。皆陽明胃熱之徵也。從心下至少腹。硬滿而痛不可近。則不特徵諸兆。抑且顯諸形矣。乃不用大承氣而用大陷胸者。亦以水食互結。且雖至少腹。而未離心下故也。不然。下證悉具。下藥已行。何以不臣枳、樸而臣甘遂哉。結胸者。項亦強。如柔痓狀。下之則和。宜大陷胸丸。
白話文:
在發汗後,津液受到嚴重損傷,邪氣內結。幾天不大便,舌頭乾燥口渴,下午小便有潮熱的現象,這些都是陽明胃熱的徵兆。從心窩向下到小腹,又硬又漲疼痛難忍,這不只是徵兆,而且已經表現出來了。如果不用大承氣湯,而使用大陷胸丸,是因為水和食物相互凝結在一起,而且儘管在下腹部,但還沒有離開心窩。如果不是這樣,下證的症狀都已經具備,瀉藥也已經發揮作用了,為什麼不添加枳實、厚朴,而添加甘遂呢?結胸的患者,脖子上也會僵硬,就像得了柔痓一樣。瀉一瀉就會好轉,所以適合服用大陷胸丸。
痓病之狀。頸項強直。結胸之甚者。熱與飲結。胸膈緊貫。上連於項。但能仰而不能俯。亦如痓病之狀也。曰柔而不曰剛者。以陽氣內陷者。必不能外閉。而汗常自出耳。是宜下其胸中結聚之實。則強者得和而愈。然胸中盛滿之邪。固非小陷胸所能去。而水熱互結之實。亦非承氣湯所可治。
白話文:
承氣病的症狀:頸項僵直。嚴重結胸的情況:熱邪和飲邪相結,胸膈緊繃貫通,向上連接頸項。患者只能仰頭,不能俯身。這種情況與承氣病的症狀相似。
之所以說「柔」,而不是說「剛」,是因為陽氣內陷的,一定不能外閉,而汗液會經常自然地排出。因此,治療的重點是消除胸中的結聚之物。這樣,強直的症狀就能得到緩解,疾病也能痊癒。
然而,胸中積聚的邪氣非常嚴重,普通的「小陷胸湯」無法清除。而水熱互結的結聚之實,也不是「承氣湯」所能治療的。
故與葶藶之苦。甘遂之辛。以破結飲而泄氣閉。杏仁之辛。白蜜之甘。以緩下趨之勢。而去上膈之邪。其芒硝、大黃。則資其軟堅蕩實之能。
大陷胸丸方
大黃(半斤),葶藶(半斤),芒硝(半斤),杏仁(半升去皮尖熬)
白話文:
因此併用葶藶的苦寒,甘遂的辛烈,來消除水腫和緩解氣滯。杏仁的辛味,白蜜的甘潤,來減緩緩下通便的力量,並清除胸膈上的病邪。芒硝、大黃則依賴它們能軟化堅結、清除積滯的作用。
大陷胸丸的配方如下:
大黃(半斤)、葶藶(半斤)、芒硝(半斤)、以及杏仁(半升,需去除外皮及尖端,並經過烘烤處理)。
上四味。搗篩二味。納杏仁、芒硝。合研如脂。和散。取如彈丸一枚。別搗甘遂末一錢匕。白蜜二合。水二升。煮取一升。溫頓服之。一宿乃下。如不下。更服。取下為效。禁如藥法。
白話文:
將上述四味藥材搗碎,篩出兩味藥。加入杏仁、芒硝。一起研磨成膏狀。與散藥混合。取一小團藥膏,像彈珠的大小。另外搗碎甘遂末一錢勺。白蜜二杯。水二升。煮沸取一升。趁溫熱服用。服下後一夜才會產生作用。若未產生作用,可再服用。只要有通便效果即為有效。服藥期間須遵守藥方禁忌。
按湯者蕩也。盪滌邪穢。欲使其淨盡也。丸者緩也。和理臟腑。不欲其速下也。大陷胸丸以盪滌之體。為和緩之用。蓋以其邪結在胸。而至如柔痓狀。則非峻藥不能逐之。而又不可以急劑一下而盡。故變湯為丸。煮而並渣服之。乃峻藥緩用之法。峻則能勝破堅蕩實之任。緩則能盡際上迄下之邪也。
小結胸病。正在心下。按之則痛。脈浮滑者。小陷胸湯主之。
白話文:
湯劑作用是蕩滌邪穢,使其徹底清除乾淨。丸劑作用是緩和,調和臟腑,不宜使其快速下行。大陷胸丸既能蕩滌體內邪穢,又能緩和調養。這是因為邪氣結聚在胸腔,形成如柔痓(胸悶、氣急)等症狀,如果不使用峻烈藥物,無法驅逐邪氣。但也不能急於求成,一下就把邪氣清除乾淨,所以將湯劑改為丸劑,連渣一起服用。這是峻藥緩用的方法,既能強力破堅、蕩實,又能逐漸清除從上到下的邪氣。
小結胸病是指一種輕度的胸腔疾病,其特點是病徵集中在胸口偏下的位置,也就是心窩附近。如果用手按壓這個部位,病人會感到疼痛。同時,如果病人的脈象呈現浮滑的特徵(脈搏跳動較為浮動且流利),那麼這種情況下,我們通常會使用「小陷胸湯」作為主要治療方劑。
胸中結邪。視結胸較輕者。為小結胸。其證正在心下。按之則痛。不似結胸之心下至少腹硬滿。而痛不可近也。其脈浮滑。不似結胸之脈沉而緊也。是以黃連之下熱。輕於大黃、半夏之破飲。緩於甘遂、栝蔞之潤利。和於芒硝。而其蠲除胸中結邪之意。則又無不同也。故曰小陷胸湯。
白話文:
胸腔內有邪氣鬱結。類似於較輕的結胸。症狀主要集中在心窩以下的位置。按壓時會感到疼痛。跟嚴重的結胸相比,這種胸部不適感不像結胸那樣從心窩以下到腹部都又硬又脹,疼痛難忍。脈象浮滑。不像結胸那樣脈象沉細而緊澀。因此,黃連清熱的效果比大黃、半夏利水的效果輕一些。潤腸通便的作用比甘遂、栝蔞緩和一些。與芒硝配合使用,能夠清除胸中鬱結的邪氣。效果與其他藥物沒有什麼不同。因此,這種治療方法叫做小陷胸湯。
小陷胸湯方
黃連(一兩),半夏(半升洗),栝蔞實(大者一枚)
上三味。以水六升。先煮栝蔞實。取三升。去滓。納諸藥。煮取二升。去滓。分溫三服。
白話文:
小陷胸湯的配方如下:
成分:黃連一兩、半夏半升(需要先清洗)、大的栝樓實一枚。
製作方法:將上述三味藥材準備好。使用六升的水,首先將栝樓實放入水中煎煮,煮至剩下三升的水量後,將藥渣濾掉。接著,將黃連和已清洗的半夏加入栝樓實煎煮過的水中,繼續煮至剩餘二升的液體,再進行一次濾渣。最後,將煎煮好的藥湯分成三份,待溫熱後分次服用。
病在陽。應以汗解之。反以冷水潠之。若灌之。其熱被劫不得去。彌更益煩。肉上粟起。意欲飲水。反不渴者。服文蛤散。若不瘥者。與五苓散。寒實結胸無熱證者。與三物小陷胸湯。白散亦可服。
白話文:
疾病在陽氣旺盛時。應該用發汗法來治療。卻反用冷水澆灌。就像澆灌水一樣。熱氣被壓制無法散去。反而更加煩躁。身上起了像小米一樣的疹子。想要喝水。卻反而不感到口渴。服文蛤散。如果沒有好轉。就服用五苓散。寒氣實邪阻滯胸部,沒有發熱症狀的。服用三物小陷胸湯。白散也可以服用。
病在陽者。邪在表也。當以藥取汗。而反以冷水潠之。或灌濯之。其熱得寒被劫而又不得竟去。於是熱伏水內。而彌更益煩。水居熱外。而肉上粟起。而其所以為熱。亦非甚深而極盛也。故意欲飲水。而口反不渴。文蛤鹹寒而性燥。能去表間水熱互結之氣。若服之而不瘥者。
白話文:
如果疾病屬陽性,邪氣在身體表面,應該用藥物發汗驅邪。但卻用冷水擦拭或淋浴,邪熱受到寒氣阻擋不能完全排出,就會潛伏在體內,使病情更加嚴重。水氣覆蓋在熱氣外面,皮膚上就會長出粟粒狀的疹子。而這種熱症其實並非非常嚴重。因此病人很想喝水,但卻不覺得口渴。文蛤性寒味鹹,性質燥烈,能祛除表層的水熱之氣。如果服用文蛤後仍未痊癒,
其熱漸深。而內傳入本也。五苓散辛散而淡滲。能去膀胱與水相得之熱。若其外不鬱於皮膚。內不傳於膀胱。則水寒之氣。必結於胸中。而成寒實結胸。寒實者。寒邪成實。與結胸熱實者不同。審無口燥渴煩等證見者。當與三物白散溫下之劑。以散寒而除實也。本文小陷胸湯及亦可服七字。
白話文:
它的熱度逐漸加深。並且從體內傳輸到膀胱。五苓散具有辛散和清淡滲透的作用。可以消除膀胱與水分相接觸產生的熱氣。如果它的外部不聚集在皮膚上,內部也不傳輸到膀胱。那麼水寒之氣必定會凝結在胸腔中,形成寒實結胸。寒實者是寒邪凝結成實,與結胸熱實不同。仔細檢查沒有口乾口渴、心煩等症狀時,應使用三物白散溫下劑。用以散寒祛除實熱。本文小陷胸湯也可服用七字。
疑衍。蓋未有寒熱而仍用黃連、栝蔞者。或久而變熱者。則亦可與服之耳。
文蛤散方
文蛤五兩為散。以沸湯和一錢匕服。湯用五合。
三物白散方
白話文:
可能会有疑问。因为还没有出现寒热症状就使用黄连、栝楼的人,或者服用很久之后才转变成热症的,也可以服用。
文蛤散方
文蛤五两制成散剂。用沸水冲服一钱,每次用五合水。
三物白散方
桔梗(三分),貝母(三分),巴豆(一分去皮心熬黑)
白話文:
桔梗(三份) 貝母(三份) 巴豆(一份,去除外殼和內仁,熬煮至變黑)
上三味為末。納巴豆。更於臼中杵之。以白飲和服。強人半錢匕。羸者減之。病在膈上必吐。在膈下必利。不利。進熱粥一杯。利過不止。進冷粥一杯。身熱皮粟不解。欲引衣自覆者。若以水潠之洗之。益令熱劫不得出。當汗而不汗則煩。假令汗出已。腹中痛。與芍藥三兩。如上法。
太陽少陽並病。而反下之。成結胸。心下硬。下利不止。水漿不下。其人心煩。
白話文:
把上面三種藥材研磨成粉末,加入巴豆粉。再在臼中搗碎,用白開水送服。強壯的人服用半錢一勺,體弱者酌量減少。
如果疾病在橫膈膜以上,服藥後可能會嘔吐。如果疾病在橫膈膜以下,服藥後可能會腹瀉。如果沒有腹瀉,可以喝一杯熱粥。如果腹瀉不止,可以喝一杯冷粥。
如果身體發熱伴有皮膚上的小疙瘩,不退熱,想蓋衣服自蓋,不要用水擦洗,這樣會讓熱氣積聚在體內無法散發。
如果出汗後腹中疼痛,可以加入三兩芍藥,按照上面的方法服用。
當太陽經和少陽經同時出現病狀時,如果錯誤地使用瀉下的治療方法,可能會導致結胸的病情,即胸部下方會感到堅硬不適,並且持續有腹瀉的情況,無法停止。同時,病人還可能無法進食飲水,甚至喝水也會吐出,這樣的情況會讓病人感到非常煩躁不安。
太陽病未罷而並於少陽。法當和散。如柴胡加桂枝之例。而反下之。陽邪內陷。則成結胸。亦如太陽及少陽誤下之例也。但邪既上結。則當不復下注。乃結胸心下硬。而又下利不止者。邪氣甚盛。而淫溢上下也。於是胃氣失其和。而水漿不下。邪氣亂其心。而煩擾不寧。所以然者。
白話文:
在太陽病未完全好轉時,合併了少陽病。治療方法應該是疏散太陽和少陽的邪氣,就像柴胡加桂枝湯的用法。但如果此時錯誤地使用下法,就會導致陽氣內陷,形成結胸。這和太陽病或少陽病誤用下法導致的結果是一樣的。
但是,如果邪氣已經上結,就不會再向下流注了。此時,患者會出現胸部以下僵硬,而且還有持續性的腹瀉,這是由於邪氣過於強盛,上下泛濫所致。這種情況下,胃氣失去了正常的運化功能,無法吸收水液;邪氣擾亂了心神,導致患者煩躁不安。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症狀,是因為:
太少二陽之熱。並而入里。充斥三焦心胃之間。故其為病。較諸結胸有獨甚焉。仲景不出治法者。非以其盛而不可制耶。
結胸證。其脈浮大者。不可下。下之則死。
白話文:
腎陽和膽陽熱氣不足,都進入體內,充滿了三焦、心和胃之間。因此,這種病比胸膜炎更嚴重。仲景之所以沒有提出治療方法,是因為它的病勢強盛,無法控制嗎?
結胸證的病症,如果脈象呈現浮大特徵的,不應該使用下法治療。如果錯誤地使用了下法,可能會導致病人死亡。
結胸證。原有可下之例。如大陷胸湯及丸諸法是也。若其脈浮大者。心下雖結而表邪猶盛。則不可逕與下法。下之則臟氣重傷。邪氣復入。既不能受。又不可制。則難為生矣。故曰下之則死。
結胸證悉具。煩躁者死。下利者亦死。
白話文:
結胸症,原本有可以服用瀉藥的治療方法,例如大陷胸湯和各種丸劑。但如果患者脈象浮大,雖然胸部有結塊,但表面的邪氣仍然很盛,就不能直接用瀉藥。因為瀉藥會損傷臟腑之氣,邪氣又會趁機侵入,既不能吸收藥力,也無法控制病情,最終會難以生存。所以說,服用瀉藥就會導致死亡。
結胸症的所有症狀都出現了,如果患者煩躁不安,就會死亡;如果患者腹瀉,也會死亡。
傷寒邪欲入而煩躁者。正氣與邪爭也。邪既結而煩躁者。正氣不勝。而將欲散亂也。結胸證悉具。謂脈沉緊。心下痛。按之石硬。及不大便。舌上燥而渴。日晡所潮熱。如上文所云是也。而又煩躁不寧。則邪結甚深。而正虛欲散。或下利者。是邪氣淫溢。際上極下。所謂病勝臟者也。雖欲不死。其可得乎。
白話文:
當外來的寒邪準備入侵人體時,會讓人感到煩躁不安。這是因為人體的正氣正在與寒邪交戰。
如果寒邪已經在體內紮根,並且引起煩躁不安,說明人體的正氣不敵寒邪,正氣已經快要潰散。此時,會出現以下症狀:
- 脈搏沉緊
- 心下疼痛
- 按壓心下時,感覺像石頭一樣堅硬
- 大便不通
- 舌頭乾澀,口渴
- 下午潮熱
如果除了上述症狀之外,還伴有持續性的煩躁不安,說明寒邪入侵深重,人體的正氣已經十分虛弱。
如果出現腹瀉,說明寒邪淫盛,蔓延至上下內外。這是寒邪病勢強過五臟的情況。即便想要保住性命,恐怕也難以倖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