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貫珠集》~ 卷七·少陰篇 (7)
卷七·少陰篇 (7)
1. 少陰生死法十二條
少陰中風。脈陽微陰浮者。為欲愈。
少陰中風者。少陰之經自中風邪。不從陽經傳入者也。脈陽微者。邪氣微。陰浮者。邪氣淺而裡氣和。故為欲愈。亦陰病得陽脈則生也。
少陰病欲解時。從子至寅上。
少陰、水臟也。少陰之病、陰邪也。水王於子。而陽長於寅。少陰病欲解。從子至寅上者。陰氣待子則王。而陰邪得陽則解也。
少陰病脈緊。至七八日。自下利。脈暴微。手足反溫。脈緊反去者。為欲解也。雖煩下利。必自止。
寒傷少陰之經。手足厥冷而脈緊。至七八日。邪氣自經入臟。自下利而脈微。其病為較深矣。乃手足反溫。脈緊反去者。陽氣內充。而陰邪不能自容也。故為欲解。雖煩下利。必自止者。邪氣轉從下出。與太陰之穢腐當去而下利者同意。設邪氣盡。則煩與利亦必自止耳。
少陰病。下利。若利自止。惡寒而蜷臥。手足溫者。可治。
少陰病。惡寒而蜷。時自煩欲去衣被者。可治。
少陰病。吐利。手足不逆冷。反發熱者。不死。脈不至者。灸少陰七壯。
寒中少陰。或下利。或惡寒而蜷臥。或吐利交作。而脈不至。陰邪盛而陽氣衰之候也。若利自止。手足溫。或自煩欲去衣被。或反發熱。則陽氣已復。而陰邪將退。故皆得不死而可治。脈不至者。吐利交作。元氣暴虛。脈乍不至也。灸少陰以引陽氣。脈必自至。總之傳經之病。以陰氣之存亡為生死。直中之病。以陽氣之消長為生死也。
少陰病。惡寒身蜷而利。手足逆冷者。不治。
少陰病。四逆惡寒而身蜷。脈不至。不煩而躁者。死。
惡寒身蜷而利。手足逆冷。陰氣太盛。陽氣不振。與前利止手足溫等證正相反。蓋手足溫時。自煩發熱者。陽道長陰道消也。手足逆冷。不煩而躁者。陰氣長陽氣消也。且四逆而脈不至。與手足溫而脈不至者不同。彼則陽氣乍厥。引之即出。此則陽氣已絕。招之不返也。而煩與躁又不同。
煩者。熱而煩也。躁者。亂而不必熱也。煩而躁者。陽怒而與陰爭。期在必勝。則生。不煩而躁者。陽不能戰。復不能安而欲散去。則死也。
少陰病。吐利煩躁。四逆者。死。
寒中少陰。吐利交作。陰邪已太盛矣。然或自煩發熱。或手足不逆冷。則陽氣猶在。陰邪雖盛。猶或可治。所謂吐利。手足不逆冷。反發熱者。不死也。若更煩躁四逆。則陽氣有散亡之象。陰邪無退舍之期。雖欲不死。烏可得耶。
少陰病。下利止而頭眩。時時自冒者。死。
下利止。非利自愈也。臟陰盡也。眩、目黑而轉也。冒、昏冒也。陰氣既盡。孤陽無附。而浮亂於上。故頭眩時時自冒也。而陰氣難以卒復。孤陽且易上散。雖有良藥。亦無及矣。是以少陰病陽複利止則生。陰盡利止則死也。
白話文:
少陰生死法十二條
少陰中風,脈象陽氣微弱,陰氣浮現者,將要痊癒。這是因為少陰中風,少陰經脈本身受風邪侵襲,而非由陽經傳入。脈象陽氣微弱,表示邪氣較輕;陰氣浮現,表示邪氣淺表,裡氣和順,所以將要痊癒。這也是陰病得陽脈則生的道理。
少陰病將要好轉時,病情會從子時到寅時好轉。
少陰屬水臟,少陰病屬陰邪。水氣在子時最盛,而陽氣在寅時最旺。少陰病將要好轉,病情從子時到寅時好轉,是因為陰氣在子時最盛,而陰邪遇到陽氣則會消退。
少陰病脈象緊,持續五六七日,自行腹瀉,脈象突然微弱,手腳反而溫暖,脈象緊縮消失,這是將要好轉的徵兆。即使腹瀉頻繁,也會自行停止。
寒邪傷及少陰經脈,手腳厥冷且脈象緊縮,持續五六七日,邪氣從經脈深入臟腑,自行腹瀉且脈象微弱,病情較深。但手腳反而溫暖,脈象緊縮消失,這是因為陽氣充盈於內,陰邪無法自處,所以將要好轉。即使腹瀉頻繁,也會自行停止,因為邪氣從下排出,與太陰的污穢腐敗之物一起排出,如同腹瀉。如果邪氣盡除,腹瀉和煩躁也會自行停止。
少陰病腹瀉,如果腹瀉自行停止,惡寒蜷臥,手腳溫暖,可以治療。
少陰病,惡寒蜷縮,時而煩躁想脫衣被,可以治療。
少陰病,嘔吐腹瀉,手腳沒有冰冷反而是發熱,不會死亡。如果脈象摸不到,灸刺少陰穴七壯。
寒邪侵犯少陰,可能腹瀉,可能惡寒蜷臥,可能嘔吐腹瀉交替出現,且脈象摸不到,這是陰邪盛而陽氣衰的徵兆。如果腹瀉自行停止,手腳溫暖,或者煩躁想脫衣被,或者反而發熱,則陽氣已恢復,陰邪將要退去,所以都能治癒而不會死亡。脈象摸不到,嘔吐腹瀉交替出現,是元氣暴虛,脈象時有時無。灸刺少陰穴以引導陽氣,脈象就會恢復正常。總之,經脈傳病,以陰氣的存亡決定生死;直中之病,以陽氣的消長決定生死。
少陰病,惡寒蜷縮並腹瀉,手腳冰冷,則不可治療。
少陰病,四肢厥逆惡寒蜷縮,脈象摸不到,不煩躁而躁動不安,則會死亡。
惡寒蜷縮並腹瀉,手腳冰冷,陰氣太盛,陽氣不振,與之前腹瀉停止手腳溫暖等症狀完全相反。因為手腳溫暖時,煩躁發熱,是陽氣旺盛陰氣衰退;手腳冰冷,不煩躁而躁動不安,是陰氣旺盛陽氣衰退。而且四肢厥逆脈象摸不到,與手腳溫暖脈象摸不到不同。前者是陽氣暫時衰竭,引導一下就會恢復;後者是陽氣已絕,無法挽回。煩躁與躁動也不同。
煩躁是發熱而煩躁;躁動不安不一定發熱。煩躁是陽氣與陰邪爭鬥,鬥爭激烈,則能活;不煩躁而躁動不安,是陽氣無法抵抗,也無法安靜而想要散去,則會死亡。
少陰病,嘔吐腹瀉煩躁,四肢厥逆,則會死亡。
寒邪侵犯少陰,嘔吐腹瀉交替出現,陰邪已非常盛。但是如果自己煩躁發熱,或者手腳沒有冰冷,則陽氣還在,陰邪雖然盛,或許還可以治療。所謂嘔吐腹瀉,手腳沒有冰冷反而發熱,不會死亡。如果更加煩躁,四肢厥逆,則陽氣有散失的跡象,陰邪沒有退去的時間,即使想活,怎麼可能呢?
少陰病,腹瀉停止而頭暈,時而昏沉,則會死亡。
腹瀉停止,不是腹瀉自愈,而是臟腑陰氣耗盡。眩暈,是眼睛發黑而頭暈目眩;昏沉,是昏昏沉沉。陰氣已盡,陽氣無依,浮動於上,所以頭暈時而昏沉。而陰氣難以迅速恢復,陽氣又容易上浮散失,即使有良藥,也無濟於事。所以少陰病,陽氣恢復腹瀉停止則生,陰氣耗盡腹瀉停止則死。
少陰病,五六七日,呼吸急促則會死亡。
呼吸急促,是呼吸急促而喘息。少陰是真氣的來源,呼吸的根本。五六七日病沒有好轉而呼吸急促,是邪氣沒有排出體外,而真氣已經耗盡,所以死亡。
少陰病,脈象微弱細小沉伏,只想臥床,出汗但不煩躁,自己想嘔吐,持續五六日自行腹瀉,又煩躁不安,不能臥床睡眠,則會死亡。
脈象微弱細小沉伏只想臥床,是邪氣侵犯少陰的本證,如同本文第一條所說。出汗但不煩躁,是氣外泄而邪氣沒有一起排出。自己想嘔吐,接著自行腹瀉,是邪氣上下運行,而氣無法驅除排出。到煩躁不安不能臥床睡眠,則陰陽都虛,邪氣獨盛,正氣不勝邪氣,躁動不安,不久就會離散而死。所謂病勝臟腑則死,就是這個道理。